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美术学科开展2022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研员专项培训活动

撰写时间:2022-09-17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浏览量: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培训的通知》(教材厅函[2022]4号),为系统推进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在我省落地实施,提高义务教育教研员“四个服务”能力,建设高质量教研体系。820日至24日,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美术学科在佛山举行为期五天的2022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研员专项培训活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共43位教研员参加此次培训。

820日下午,省教育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海东在开班动员中要求,全体参训人员提高站位、统一认识,增强提升教研支撑能力;省教育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主任曾令鹏希望参训人员深入开展学习,提高服务教育教学实践的水平;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副院长、教育部义务教育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国家统编教材主编陈友芳教授作题为《“三有时代新人”培育下核心素养的教学实施》专题讲座。

821日至24日,美术学科聚焦课堂教学问题,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以丰富详实的案例,引领参训人员深入学习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下的核心素养内涵,学业质量标准、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教学实施难点;以广东省基础教育美术学科教研基地经验分享、交流与研讨,加强基地联盟,促进区域联动,提高义务教育教研员服务教师的教学能力。

一、聚焦美术教学评价,

深度解读学业质量标准

821日上午,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李力加教授介绍了此次义务教育课标修订的背景,从什么是学业质量标准、教育质量监测的警示、艺术课程美术课评价、主题大单元设计案例四点深度解读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开展了主题为《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义务教育美术教学评价与案例分析》。

李力加首先明确本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三个突出的改变:第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人的教育;第二,明确具有核心素养的人的学业质量标准;第三,以任务驱动方式来实现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人。他提出:核心素养指向教师常态化终身学习的问题链。为了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目标,美术教师必须持续地学习和研究,要坚持看书、学习、研究、思考、实践,不断实践美术课,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德树人目标。

二、聚焦项目式教学实施,

深度探讨课程实施方式

822日上午,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体艺术科主任、特级教师黄宏武作《新课标视域下的项目式学习》专题讲座,黄宏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新课标的变化,用《鲜为人知的东方星宿》《建设最美海滨城区,我给区政府提建议》《点缀生活·衍纸之美》三个优秀案例分析了何为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的缘起、定义、特点、标准及如何结合新课标要求,通过“串联、并联、关联”的创新方法,围绕大概念的单元课程,学会对现有教材做大整合,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做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深度阐释了“什么是项目式学习、什么是项目式教学、如何从核心素养着手培养学生”,为目前怎样用旧教材践行新课标要求和未来实施新课标给予了有效的路径。

三、聚焦跨学科主题教学,

深度促进多元文化融合

823日上午,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华年副教授作《美术课程跨学科教学》专题讲座,华年从美术课程的内涵建设、案例分析、实施策略和实践反思四个方面深入浅出的为大家做了清晰的讲解,并通过国外的一些教学案例分享,让学员明确了就如何在美术课程中通过跨学科融合,进行新课程的开发与整合,实施与应用,从而更好地实现新课标中美术核心素养的育人要求。

四、教研研修,省基础教育美术学科教研基地建设经验交流

821日、22日、23日三天下午,广东省美术学科教研基地(深圳、中山、佛山、东莞)进行基地建设经验交流与分享,基地分享后全体学员围绕研修主题进行分组研讨。

(一)佛山教研基地

佛山市美术教研员陈日新老师以《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抓手的教研实践》为题作专题讲座,围绕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目标、内容、手段进行介绍,全面展示了佛山美术教师专业成长的做法与经验,立足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提升和教研能力等方面的打造。对参与培训的老师起到了启发和借鉴的作用。

接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怡海小学校长何洁冰作《漫话童画》为主题的分享,她向大家介绍了专业成长的经历和结合新课标进行新课程的美育实践经验,分别是“漫不经心”“漫步人生”与“漫无止境”这三个不同阶段的所想所得。

随后,佛山市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王育群老师进行初中学业质量评价主题的案例分享。王育群重点分享顺德区美育教研团队在初中美育评价改革试点工作的实践探究过程,提出五方面思考:一是明确评价指向性,应进一步深化学习国家、省、市相关政策精神,明确考核内容导向;二是社会影响温和性,美育评价改革在形式上需体现循序渐进的温和性,积极探索美育达标性赋分原则;三是素养成长常态性。通过统一的平台或测评的软件,有效的帮助师生在常规的教与学过程中的进行常态化的自检;四是形式多元丰富性,多形式记录学生参与美育活动档案记录,形成过程性累积达标评价;五是过程多测择优性,建议采用择优赋分原则评价学生美育素养。

(二)东莞、中山教研基地

东莞市莞城教育管理中心美术教研员曾连春老师作《核心素养下区域美育项目式课程开发与实施》专题报告,曾连春分享了“美遇莞城”教研品牌的建设方法,以“非遗莞草”和“布小设计师”项目式课程为例,真实详尽的向大家展示了项目式课程设计与实践的过程,给在座老师提供了新思路。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美术教研员詹逸然老师也总结介绍了东莞市近年来开展项目式学习的一些方法措施,让大家们对东莞市美术教研有更深刻的认识。

中山市小榄镇教体文旅局陈永生老师分享《再造品牌——小榄镇美术教研及其美育实践情况介绍》,陈永生从小榄镇的菊花文化到如何把地方文化融入美术教育的探索路径和成果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分享了小榄镇是如何进行学术引领,铸造品牌,成为有高度、有学术、有品牌的优秀教研队伍。

(三)深圳教研基地

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美术教研员贺剑辉老师作《美术综合性学习案例分享》报告,贺剑辉就深圳市龙华区的美育成果和综合性学习案例两方面与大家进行分享,生动有趣地介绍了深圳龙华区美术教育的做法和经验,给在座老师们提供了新思路。

(四)研修成果分享交流

在省教育研究院美术教研员钟国荣老师的组织下,全体参训学员分为三个小组,围绕本次培训三个研修主题及各地市美术课改典型案例,继续深化学例学案,热烈地开展学习分享和经验讨论。


随后,三组学员代表就本次学习成果作主题分享:韶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西乾老师分享学员讨论制定的《2022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培训实施方案》;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詹逸然分享大单元课程设计《海洋文创帆布袋上新了》;潮州市金山中学的郭佳丽分享教学设计《沉雄瑰丽的中国青铜艺术》。24日上午,肇庆市美术教研员邓粤军代表美术学科作义务教育美术教学案例分享成果汇报。




    钟国荣总结表示,希望各地市、县市区美术教研员认真消化和领会本次培训的学习内容并传达给一线美术教师,在接下来的地市培训中要注重以下几点:一要全面领会、准确把握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精神内涵,研究课标实施过程中重难点问题,切实提升教研能力和课程实施水平;二要引导教师以新课标的理念引领,对现有教材作大单元项目式统整和改造;希望各教研基地能够勇于探索、总结经验,强强联合、针对如何落实新课标上起到辐射引领作用;三要积极利用南方教研大讲堂等省级平台,加强交流,探索展示更优质更高效的优秀课例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