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高中英语学科组织全市各高中英语教研组在线观摩“南方教研大讲堂”第55场

撰写时间:2022-11-17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浏览量:

11月3日下午,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举办了“南方教研大讲堂”第55场高中英语专场。此次活动主题为“聚焦英语语篇研读,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由省教育研究院高中英语教研员罗永华主持。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高中英语学科组织全市各高中英语教研组在线同步观摩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聚焦英语语篇研读的意义、内涵与要求,结合高中学生在语篇理解和语篇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探讨教师如何设计与实施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一英语阅读课、基于语篇体裁分析的高二英语读后续写课,旨在促进教师深入理解语篇研读的内涵价值与语篇教学策略。本次活动邀请了部分高校英语教育专家、省市英语教研员、一线教师代表,通过课例展示、课例点评、教研沙龙、专家视点等系列活动,在传递理念、分享观点、剖析课例的同时,为一线教师与教研员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与做法,优化高中英语语篇教学,提升学生语言能力,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扎实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

    首先,罗永华阐述了本次活动的主题和意义。罗永华指出,广东省高中生在英语阅读与写作中容易存在三个问题:忽视语篇主题意义的探究、忽视语篇的内在逻辑以及忽视语篇意义的深度体验、理解、表达与创造。语篇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主题意义探究深度、思维发展水平和英语学习成效,因此广大一线教师应重视提升学生和自身的语篇研读能力。

    在课例展示与点评环节中,河源中学的李婷老师以英语必修第一册 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 Reading and thinking为阅读课例,展示了一节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语篇阅读教学课。从宏观和微观的综合角度解读语篇,以丰富巧妙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推进语篇教学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河源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高中英语教研员刘熹点评其体现了“核心素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金檀教授从“整体设计”“教学亮点”“提升建议”等几方面进行了点评。

    中山纪念中学的万川老师以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Unit 4 Adversity and Courage: Using Language为读后续写课例,展现了一堂基于语篇体裁分析的英语读后续写教学课。万将课文与读后续写的考试题型相结合,在读与写之间搭建支架,引导学生衔接和过渡,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既有语篇教学意义,也有实际备考价值。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高中英语教研员潘泽辉点评其有效整合了主题语境、语篇、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等方面。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黄丽燕高度评价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环节、设计和过程,表示其以“体验-比较-总结”的方式进行了启发教学。

    在教研沙龙环节中,黄丽燕等专家为一线教师提升教师及学生的语篇研读能力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比如,新课标指引下的英语教学需要依托浸润式和渐进式的课堂;学生语篇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教师自身语篇分析能力的提高;英语新课标的落地依赖常态化和共享式的教研等。

    在专家视点环节中,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徐曼菲分享了高中英语教师语篇研读能力提升的策略。徐曼菲提出,语篇作为基础资源,是落实英语核心素养目标和创设合理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

    在活动总结环节,罗永华总结本次活动形成了“两点共识”——深入研读语篇是高中英语教师课程实施的重要任务、发展语篇能力是提升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罗永华提出了三条语篇教学策略:分年级制定语篇教学目标和任务、开展课内课外相结合的语篇教学、针对学情探究不同语篇研读方式。最后,她为广大高中英语教育教研工作者提出了三条建议:深入开展语篇研读的教学研究活动、深入探究不同层次学生语篇能力提升的途径、形成不同区域与学校开展语篇教学的典型案例与成果。

    活动结束后,东莞市各高中英语教研组纷纷组织老师进行讨论交流。老师们均表示本次研修活动使他们获益匪浅,并表示将努力把研修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语篇研读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部分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东莞高级中学 易懿华老师:

通过学习,深刻明白老师通过分析,研读语篇,提高自己的语篇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和拓展能力,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设计出不同功能的主线化,层次化,相关联的教学任务,最后达到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老师在教学时,应以主题为引领,语篇为依托,活动为途径,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

分析语篇主要是分析语篇的功能,结构,语义逻辑和衔接手段等,这些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我特别赞同通过多文本去学同一个主题,通过比较,理解去提升对主题意义的认知,也特别赞成语料库的建立,把同主题,同体裁的语篇进行加工,并且系统化地整合关联起来,进行备课资源库的建构。

李婷老师的阅读课始终抓住 “legend”这条主线来整体设计教学任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李婷老师把体裁知识融入到教学中,把语篇的功能结构和语言特征分析到位。并且通过探索体育精神,名人品质达到育人目标,充分体现了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万川老师上课一开始让学生来通过思维导图,照片和讲解来展示故事的前半部分内容,这点做法很好,比起老师来讲,让学生来讲,效果更好。另外,在写作前,万老师问题链的引导,给学生搭建脚手架,这种启发式教学值得我学习。
东莞第十三高级中学 张辉老师:
    11月3日下午东莞市教研员黄来成老师组织全市高中英语教师线上观看了广东省普通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评价主题研讨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来自河源中学的李婷老师和中山纪念中学的万川老师分别就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和读后续写上了两节精彩的示范课,使我受益匪浅,对我今后的阅读和写作教学有很大的帮助。课例展示后的教学沙龙活动及专家视点更是精彩纷呈,几位专家和老师针对高中英语语篇研读的目的与要求,能力现状与表现特征及研究的区域行动与效果进行了研讨,潘泽辉教研员从新高考题型的设置强调了语篇的重要性;金檀教授希望一线教师多引导学生赏析语篇的文本之美;黄丽燕教授则从语篇的功能,语篇结构,语义逻辑,衔接手段的运用,语篇中的语言特征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度剖析。
麻涌中学 欧美妙老师:

今天下午认真聆听了“聚焦英语语篇研读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广东省普通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评价主题研讨活动”,通过学习有关的课例展示、课例点评、教研沙龙、专家视点,收益匪浅。具体如下:1.通过学习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一的阅读课与基于语篇题材分析的高二英语的读后续写课例,明白教师应深入理解语篇研读的内涵与语篇教学策略,观摩学习了如何设计与实施基于主题意义和语篇分析的阅读与写作教学。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教学评一体化,有效整合主题、语篇、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学习策略六要素,突出核心素养,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3.教研沙龙中高中英语语篇研读有关问题探讨,帮助我们理解了语篇研读的目标与要求,了解学生语篇能力现状与表现特征并提供了有关的行动与效果分析,为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解开了迷惑。
东华松山湖高级中学 李安琪老师:
1.教师需提升的语篇能力:语篇理解能力。掌握基本体裁的基本知识和语言特征。教师在教授语篇之前,借用语篇的语言特征和功能开展教学。对语篇的教学设计能力。在教学中,关联语篇的结构和功能。语篇拓展能力。开展同主题多语篇的教学。因此,基于语篇开展语言技能和文化意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语篇理解、语篇应用和语篇拓展的能力。
2.充分认识所教学生的学情。高一学生语篇意识薄弱,在阅读时通常关注每个词,每个句的意思,较少关注语篇的标题、结构。因此,一线教师在教学时要加深学生对语篇知识的建构。
3.整合教研资源,形成区域性或者校本性的备课资源。
大岭山中学 柏婷婷老师:
    高考注重语篇阅读,新高考加入了读后续写后,提高语篇分析和理解能力就更为重要了,但是在课堂中老师们可能会花更多时间在词汇或者语法教学上,而忽视了语篇宏观和微观的分析,这样学生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就只能浅显地理解文字的表面意思,不能去做更深层次的意义探究,很难去理解语篇中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和作者在文章中蕴含的情感态度,因此在语篇研读方面,老师要作为引领,在基于对语篇结构的理解上,以教材为依托,挖掘深度内容并进行更多的教学和教研创造,这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新的时代对老师的要求。
济川中学 陈斌老师:
    万川老师的课例让我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样性的具体化的鼓励性的语言有了更丰富的积累。能够在整合单元语篇的基础上对两个段落续写通过六个问题引导学生构建符合逻辑的内容,衔接和输出,还特别注意在整个过程中灌输memoir的语篇特征和语言特点,学生的输出自然而流畅。完整的续写还包括了写作之后根据详细的标准进行自评互评老师点评,一整节课教学评一体化,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如何读,如何写,如何写得高分。
万江中学 罗卓玲老师:
    在传统的英语语篇教学中,存在着重语法和课本词汇的讲解与传授,过分拘泥于课文字、词、句知识的教学,而轻语用能力的培养,忽视语篇层次教学的误区。读完一个语篇,学生的收获往往只有几个词及其用法,对文章所包含的信息一知半解,可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部分老师的教学中,进行阅读训练除了阅读练习、讲讲答案之外,无其他灵活创新的形式。在平时的语篇学习中,同学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浅表性地看懂文章,然后花大量的气力给学习课文中的语言知识点,而要注重运用整体阅读学习法,加强文章结构的分析和理解训练来分析文章的结构,由篇章到层次到段落到细节,逐步分析,总结中心思想,挖掘文章的要点或观点,区分论点和支撑性细节,理清文章的脉络,搞清楚段落之的逻辑关系、作者的态度意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