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从化区组织英语教师观摩“南方教研大讲堂”第55场高中英语专场活动
撰写时间:2022-11-15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 浏览量: |
11月4日,广州市从化区组织全区高中英语教师观看学习了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第55场南方教研大讲堂,本次讲堂由省教育研究院高中英语教研员罗永华主持,历时3个半小时。教研活动的主题为“聚焦英语语篇研读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深度聚焦了高中英语新课程实施的基本载体——“语篇”。“聚焦语篇研读”探索了高中英语新课程如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最本质、最核心、最复杂的环节。本次活动聚焦英语教材中阅读、读写两个不同板块中语篇研读的意义、内涵与要求,通过主题阐释、课例展示、课例点评、教研沙龙、专家视点、活动总结等六项系列化活动形式,深度探讨教师如何设计与实施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一英语阅读课以及基于语篇体裁分析的高二英语读后续写课。在传递理念、分享观点、剖析课例的同时,为一线教师与教研员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与做法,优化高中英语语篇教学,提升学生语言能力,落实学生核心素养,扎实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
南方教研大讲堂第55场
本次活动的第一项议程是罗永华作活动主题阐述。罗永华提出,语言能力构成英语课程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而阅读和写作又是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语篇不仅赋予语言学习以主题、情境和内容,承载着丰富的语言、文化和思维内涵,同时为学生探究主题意义、结构化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体验文化知识和形成学习策略提供素材与媒介。此外,本次活动主题的选定还依据大数据调研和课堂观察研究作为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活动的第二项议程是围绕必修一第3单元的Reading and Thinking以及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4单元Using Language两个板块的课例展示活动而展开的,分别由河源市河源中学李婷和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万川两位老师执教。两节课均是以系列活动作为依托,立足各课型目标逐层深入,逐步实现“基于语篇——深入语篇——超越语篇”的读写目标,有效达成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思维品质提升、主题意义建构的成长过程。
万川课例展示
在两节课例展示后的评课环节,河源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高中英语教研员刘熹和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金檀对李婷的阅读课作了点评:刘熹认为该课凸显了以主题意义探究为主线,体现以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螺旋上升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每个活动的设计都遵循了“主线化”“层次化”“情境化”三个原则,保障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金檀认为,本课六个任务活动的设计环环相扣,每个活动通过语言、文化、体裁及修辞知识关联“Living Legends”核心概念,并在师生、生生多元互动中探究主题意义。
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潘泽辉和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黄丽燕对万川的读后续写课作了点评:潘泽辉认为,本节课能够依据续写任务的需要,对教材内容作创造性改编,体现万川较高的课程驾驭能力,并借助问题链促进学生对语篇的有效阅读,为后面的续写活动发挥了积极效果;黄丽燕认为本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体现了“输入——内化——输出”语言习得规律,文本探究活动的设计体现“体验——比较——总结”的活动规律,这都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理念下应有的学习样态。
四位点评专家和两位承担课例分享的青年教师围绕“语篇研读”这一主题开展了沙龙研讨活动。在沙龙活动中,李婷和万川分别谈及了两地高一、高二学生的英语语篇学习的现状。直面学生“语篇学习”存在的问题,两地教研员潘泽辉、刘熹分享两地通过扎实开展“常态教学”以及针对教学范式的“入格培训”,并通过课题研究为语篇教学赋能。黄丽燕、金檀两位高校专家分别开出了各自的“药方”。金檀建议通过“语篇的理解能力”“语篇的运用能力”“语篇的拓展能力”三个分阶目标开展语篇探究设计;从篇章语言学的视角,黄丽燕对学生语篇产出评测提出了五个观测点,涉及语篇的功能、结构、语义逻辑、衔接手段和语言特征。几位专家的发言均由之前围绕课例展示中的“技”的点评升华为“道”的探讨,对各版本语篇教学的指导具有普适性。
教师对语篇研读的深度成就学生对语篇探究的高度。在专家视点环节,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徐曼菲作了“高中英语教师语篇研读能力提升的策略”专题讲座。徐曼菲围绕“理论赋能”“研究赋能”“技术赋能”三个视角由浅入深铺陈开来。故事山结构、弗赖塔格金字塔(Freytag’s Pyramid)五幕剧结构让一线教师对语篇的分析框架及“语步”特征有了更深的认识;“多文本”“多模态”“多元化”语篇研读是提升语篇研读策略的有效保障;教师还应善于借助语料库等资源进行文本加工,以便更好地达成课堂目标。徐曼菲的发言让我们一线教师更加坚定地认识到——语篇研读应成为教学活动设计的出发点。
在活动总结环节,罗永华对本次活动的成果作了总结:“提出一个教研主张”“形成两点共识”,并针对语篇“教学策略”和“教研方式”各提出三条建议。罗永华的总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深刻性和针对性。从罗永华的总结中,与会教师深刻地体会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既源于语篇,又融入语篇之中,更是为了语篇的拓展与生成而开展的一系列多体裁、多模态、多形式的语篇输入与输出活动。
广度·深度·高度
从化区本次学习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区各高中校骨干教师近50名代表齐聚一堂,以线下的方式集中观看了本次研讨活动。活动之后,为进一步巩固、深化本次活动的学习成果,他们废寝忘食,继续深度研讨、梳理出本次主题活动中的亮点与特色,为之后的推广运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线上学习的教师能够提前安排好时间、准备好笔记、记录好细节,踊跃参与线上研讨互动活动。
线下主会场研讨会学习现场
从化区教育局直属从化中学、流溪中学、从化五中、从化三中、广州南洋中英文学校等代表先后作了交流发言,并结合各自学校的实际学情,确定了各校下阶段关于语篇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突破点。
研讨期间,还有教师通过线上提问,从化区高中英语教研员赵继光在主会场现场解答,并与参会教师代表就语篇教学的“语步特征”“群文阅读”“语义逻辑”“主述位推进”“语境特征”“语篇功能”“衔接手段”等核心概念作了互动交流,保证全区教师能够准确内化有关语篇教学的核心概念群,以此保障本次语篇教学核心理念和成果在全区范围内落细、落地。
因疫情防控需要,主会场人数受到限制,未能参会的教师通过“线上”学习,并通过微信群、腾讯会议等软件与“线下”主会场积极互动。主题阐释、课例展示、课例点评、教研沙龙、专家视点、活动总结等给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精神大套餐”,这些活动项目犹如“方方簇幅绣花缝,片片相帮堆锦筘”。与会人员均能从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共鸣点、兴趣点和陌生点。
在观摩学习并研讨之后,全区高中英语教师普遍认为,本次大讲堂活动之“大”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活动主题定位为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所依托的语篇,并围绕语篇从多个视角聚焦,保障了语篇探究的广度;二是每一个活动项目都是精心设计,深入聚焦,不论是参与者的专业素养,还是他们理论水平,都具有实践和思想的深度;三是活动之大还在于本活动参与对象既面向一线教师、教研人员,还面向教育教研主管部门的管理者和高校专家群体,让与会教师形成关于语篇教学的宏观、中观及微观策略,很有高度。
反思·深思·精思
从化区教师发展中心高中英语教研员赵继光:
本次研讨活动以语篇研读作为核心主题,以“读”为基点,以“研读”为关键点,深度链接读后的输入和输出活动。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语篇的研读过程,是一个感性与理性交织、宏观与微观融合、目标与活动匹配的一个精细化的过程。在主题意义的探究上,部分教师常常在结课环节中,简单地呈现一句与本课主题相关的名人名言、警句,或是做出与语篇主人公、核心主旨相呼应的话语,如“Would you like to be a person like...?”“Let’s join them, OK?”等等。显然,主题意义达成如果仅仅追求“不问路途,但求到达”,显然是不足的。本次活动启示我们在以后教学实践中,应该将语篇主题意义的挖掘与探究细化在每一个活动环节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经过课堂活动的每一个“驿站”,真正回归语篇、深入语篇、挖掘内容、加工语言,从而真正完整、协调地促进立德树人、语言发展和个人成长;在围绕语篇开展的输入与输出活动中,本次展示的两个课例十分注重对课堂上每一个活动的科学设计,包括活动目标、活动规则、活动资源,还有教师对每个活动的评价等要素。每一个活动,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生经验不仅走进活动,更有他们在活动的生成与升华。综上,以语篇为引领开展的语言学习与运用活动,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集大成之举,仍然需要一线的教师和教研人员继续研讨、探究。
从化区教师发展中心高中英语教研员谢春玲:
“南方教研大讲堂第55场活动:聚焦英语语篇研读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主题研讨活动使老师们受益匪浅:
1.让我们更明晰语篇深入研读的重要意义。深入研读语篇,把握主题意义、挖掘文化价值、分析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及其与主题意义的关联,对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是教师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创设合理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
2.更新了我们的教学观念。我们深刻意识到,英语教学应从单纯地指导学生记忆词汇和语法知识层面,转变为引领学生深入理解、分析语篇。深入研读语篇,切实落实以主题意义为引领、语篇为依托,活动为途径的英语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落实高中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
3.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语篇分析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如对文本的加工时,可以采用问题链的形式,即借助一些具有针对性、挑战性、逻辑性、递进性和应用性的问题,形成问题链,引导学生对语篇的理解达到一个更理想的深度。
4.丰富细化教研方向。可以围绕语篇研读,开展各种深度研究的教研活动,如深入探究不同维度的语篇研读方式、深入探究不同层次学生语篇能力提升的路径等。最后,形成不同区域与学校开展语篇教学的典型案例与成果。这都将是我们今后教研的重要内容。
从化中学学习心得:
主题为“聚焦英语语篇研读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南方大讲堂给我们上了非常及时的一课。作为高三老师,我们常常苦恼我的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不重视主题意义。他们往往只关注文章表层信息的获取,忽视文章结构与内容、意义之间的内在逻辑,导致他们的阅读中和写作都不如人意。疏于理论学习的我们不知道学生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一直不知该从哪方面着手去帮助学生。今天的观摩学习和专家的引领让我们意识到了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语篇的重要性。正如新课标指出,语篇赋予语言学习以主题、情境和内容,承载着丰富的语言、文化和思维内涵,为学生探究主题意义、结构化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体验文化知识和形成学习策略提供素材与媒介。语篇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主题意义探究深度、思维发展水平和英语学习成效。 我们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语篇研读水平,提高自己的语篇分析能力,才能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留意主题语境,主题内容,文体结构和语言特征,把握好教学核心内容,进一步提高阅读和写作教学质量。今天的大讲堂让我们明晰了下一步专业学习的方向。
从化二中学习心得:
本次大讲堂活动更新了我们全科组教师很多陈旧的观念,帮助我们反思教学常规,反思教学理念,反思教学基本功。我们的体会颇深:一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观摩两节优质高效的课例,我们深感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加强,如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英语教育教学工作;二是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技能。本次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讲堂活动让我们从中汲取了很多好的教学理念与技巧。很多英语老师在平日繁重的教学过程中可能忽略了对教学技能的精益求精。观摩本次活动后,我们全科组教师意识到应不断地学习,探究,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是关注学科思政。英语课并不是简单的知识累加,而是一个综合体。每个语篇都是有思想的,都是很好的教育材料,应该把情感教育渗透到每一节英语课上。我们要多参加这样高端的教研活动,学习优秀教师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尤其对于我们的高三教学,通过专家们的点评和分析,我们更深地意识到:学生在英语阅读与写作学习中,过多关注语篇表层信息的获取,忽视主题意义的探究;过多关注语篇结构的显性特征,忽视语篇表征与内容、意义之间的内在逻辑;过多关注语言知识的碎片化理解,忽视语篇意义的深度体验、理解、表达与创造,影响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提升和核心素养发展。语篇研读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主题意义探究深度、思维发展水平和英语学习成效。通过这次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就像李婷说的那样,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在设计阅读教学活动之前自己要对所教的文章的语篇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找到语篇的区别性的特征,找到语言特征和语篇功能之间的关联,带领学生去分析语篇的主题意义和句子的深层理解,让他们去关联自己的实际生活以及语篇当中的所得,创造性地去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要努力去尝试带领学生进行语篇的赏析。本次活动中的两节课都十分有借鉴意义,同时专家们的分析也引人深思,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交流和学习。感谢南方教研大讲堂让我们有机会观摩学习到两节这么高质量的课堂。
从化三中学习心得:
通过参与本次南方教研大讲堂的学习,我们获益良多。两节课的执教老师都非常重视语篇分析,通过设计层层深入的活动,引导学生从语篇类型、语篇特征、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研读,并且以问题链等形式,训练学生深度思维,让深度学习在课堂发生。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把重点放在词汇意义上,课文常常被看作是用来教给学生词汇及其用法的有效抓手,读文章就是为了记住所有的单词、词组以及语法结构,结果学生在阅读中形成了逐词、逐句阅读的习惯。这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质量。那应该怎么做呢?本次研讨活动给我们抛出了“答案”:
首先,语篇阅读中,一定量的词汇是阅读的前提,只有在扫清词汇障碍的前提下才能讲求方法和技巧,但仅有词汇、短语及句式的记忆是不够的。但学生不要过多地关注每个单词的词义,而是要引导学生识别词群和关键信息。教师可以教学生练习划分意群或已经划出意群的短文给学生读。我们教师在课文教学中要多设置针对性较强的阅读理解任务,以帮助学生培养多种阅读技巧;其次,强化对语篇衔接词的关注。指示词、连接词等语篇标识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与句、句与篇的关系。教师应引导学生意识到该语篇是怎样通过不同方式使众多的句子以及多个段落构成一个完整的、主题意义明确的篇章。通过有意训练,学生对语篇的主旨、段落大意题就会迎刃而解;再次,语篇知识对阅读的作用亦不容忽视,教师应通过讲授或练习引导学生关注常见的篇章结构和语篇模式,平时教学中多练习写纲要或缩写,这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学生应学会识别文章的功能即作者的写作意图,即作者写作此文章是为了描述、议论、劝说还是仅仅是为了达成广告、宣传的目的。专家们的理念引领对我们的启发不仅停留在课堂层面,更让我们想到课外的阅读积累,引导我们应想的更多,特别是今后如何开展阅读,如何多样化植入,让学生深入文本的学习,我们将用更长远的眼光,带领学生读得更深、走得更远!
从化四中学习心得:
本次活动聚焦英语语篇研读的意义、内涵与要求,结合高中学生在语篇理解和语篇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探讨教师如何设计与实施基于主题意义语篇。罗永华对“聚焦英语语篇研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活动的总结发言让我们获益匪浅,经过本次学习,我们备课组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1.阅读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内容,同时也是学生感悟英语文化和精髓的一种重要途径。一直以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广大教师都将其作为重点和难点,它可以考查学生的语言信息捕捉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在高考英语试卷中,阅读理解题占有很大比重,足以见得其举足轻重的地位。
2.听、说、读、写是语言能力的要求,而阅读是检验学生听、说、读、写语言能力的综合体现,通过阅读会发现问题所在,学生学会自主改进,而教师也要会针对性地对学生某一方面进行适合性引导。对于已有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的学生,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阅读自己喜欢的英文文章,然后开展自主续写并与原文复对,通过这样的半开放性练习,学生续写能力会得到迅速提高。在具体的活动设计中,教师要创造一个适合学生的宽松环境,以培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活动。
3.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文化,而英语所代表的西方文化与我们中华文化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学生要理解与融会贯通,就需要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高中英语教师应善于积累课外阅读素材,在常态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与主题相似的群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而选择高品质的课外阅读材料是非常重要的。本次的教研活动内容充实极富意义,让学科组教师获益匪浅,对今后的语篇教学极具指导意义。
省高中英语教研基地学校、从化五中学习心得:
广东省普通高中英语学科素养培养与评价主题教研活动在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举行。此次活动以“聚焦英语语篇研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主题,聚焦英语语篇研读的意义、内涵与要求。作为省高中英语教研基地,全科组教师以“线下+线上”的形式参与本次活动,并有以下几点学习心得:
一是更加注重主题意义生成的活动过程。河源中学教师李婷以探讨Living Legend的意义为主线,帮助学生建构主题意义,理解体育精神,抓住语篇的典型特征,结合学生的语言能力,聚焦不同的语篇要素(体裁、结构、语言特征),并据此开展阅读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篇意识和分析能力。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以主题意义作为语篇隐性线索,分析关键句子表层含义以及主题意义关联的深层含义,开展思维训练和学习策略指导,提高学生的推理、分析和判断能力。
1.课堂活动设计遵循主线化、层次化和情景化原则,从学习理解层面的获取信息到深入分析语篇背后价值取向,并发表个人观点的运用实践,再到迁移创新,践行英语学科的活动观。
2.在 summary 和 self-assessment 环节可尝试 assessment for learning、assessment as learning视角,找同主题、同体裁文本设计评估任务,拓展学生的语篇使用能力。
3.可用“会议桌”等小组合作的形式分析文本,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因此,教师基于语篇研读和主题意义阅读探究时,应通过有关联、有层次、有逻辑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究主题意义,并充分利用语篇知识进行表达和交流,让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能力融合发展。
二是基于语篇多元特征的英语读后续写协同教学。中山纪念中学教师万川指导学生读后续写示范课。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整合,特别关注回忆录体裁特点,达到了读写协同。
1.通过体验、比较和总结,给学生搭建支架,引导学生发现文本语言特征和结构特征。
2.续写之前,教师注意问题链引导,打开学生的思路。
3.教学活动设计思考如何让学生关注前文和续作的协同。
在围绕这一主题的课例点评、教研沙龙及专家视点活动中,专家都强调深入研读语篇是高中英语教师的重要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提高语篇意识,对语篇进行多层次研读,提高自身的篇章理解与分析能力,掌握体裁知识和对应的功能特征。同时,教师需提高语篇拓展能力,如收集多模态的同文本,发展迁移能力,提升学生语言能力,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省高中英语教研基地学校、从化五中部分骨干教师学习心得
殷丽梅:
本次南方教研大讲堂活动中,两位老师展示课例的共同点和亮点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们能基于语篇内容主题意义,合理整合教学语篇材料,注重语篇文本分析、践行学习活动观和“教-学-评”一体化,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搭建有效铺垫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探讨语篇的主题意义,最后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小组成员的看法,提升和迁移语篇主题意义,与此同时无缝式渗透德育教育,学生能清晰表达自己创新性的观点,课堂教学效果达成度高。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将力求始终以同一单元及语篇主题意义展开教学设计。在语篇主题意义情景的引导下,设计各环节活动时创新性取舍整合语篇材料,凸现语篇主题意义,使所有教学环节在明确的语篇主题意义情景中步步推进。通过解读语篇主题意义文本挖掘文本内在的文化、情感资源,以内涵之美陶冶情操,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最终达成英语素养的落实。
张玉玲:
在这次活动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位一线老师的课例展示,为我今后的阅读和写作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第一个Sports and Fitness的阅读课例中,河源中学李婷老师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专业素养,教学语言流畅,教态自然,有亲和力,我觉得这是课堂吸引学生的首要原因。这节课李婷引导学生对课文语篇进行深度研读,从文章的体裁、结构、语言特色,关键句子的理解进行详细的分析,充分体现英语学习活动观,从学习理解方面:阅读技巧与文章内容到应用实践:对legend定义的个人看法再到迁移创新:让学生小组讨论:How can we learn from legends like Lang Ping and Michael Jordan? As students, how can we become “a legend” of our own life?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把课内学到的legend传奇人物的伟大品质迁移到生活实际中,如何在生活中成为传奇人物,也渗透了立德树人的育人思想,学习legend传奇人物的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优秀品质。
第二个课例是由中山纪念中学万川老师执教读后续写课。万川能巧妙地基于教材文本内容,进行适当改编,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现行的人教版新教材选材丰富,其实有一些故事性的阅读篇章适合作为读后续写的素材,我们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花一些心思对其进行适当改编,让学生开展读后续写活动。长期训练,相信学生对故事阅读和续写的技巧会显著提高。黄丽燕在点评时提到的我们在读后续写教学时,要注意指导学生前文(原文)与续写的协同,这点也给我很大的启发,因为学生很多时候是忽略这一点的。
参加“南方教研大讲堂”的教研沙龙活动后,我对核心素养导向的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如何处理好评价与教和学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1.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以素养发展为导向——可达成,可操作,可测评;2. 教与学的活动以挑战性主题任务为驱动——创设真实情境,搭建多元支架,激发深度思维。
邝艳嫦:
教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经历多轮课改的一线教师,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我将努力做到如下几点:1. 利用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对评价进行目标化和分层化,使学生学有所得;2. 力求教学目标、活动目标和评价目标一致;3. 教学活动设计要落实教学活动观,注重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培养。活动设计应该以目标为引领,以评价为驱动,聚焦学习过程,将评价嵌于学习活动中,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
欧阳美珍:
第55场南方教研大讲堂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引领,让我受益良多,并有以下体会:1.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完成教授语言知识、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任务,而且要深化课文的内涵,并扩展课文的外延,把课文空间延伸到社会、生活中去,进而实现知识的有效扩展和迁移,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2. 注重思维训练。教师要透彻地研究教材,挖掘和提炼阅读课文的精华,优选扩展内容,设计循序渐进的任务;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准备、能力需求、方法应用和意向兴趣等认知活动的要素,并进行有效的调控;3. 让学生成为拓展活动的主体。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适度地进行拓展,但并非每课必拓展,也并非只能把扩展放在后半节课。拓展应注重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注重对教学资源的优化重组,以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
本次活动,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两位获奖教师的课例展示为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关于语篇研读、读后续写教学范式提供了可借鉴的课例范本;来自高校英语教育著名专家、省市英语教研员的精彩点评、教研沙龙、专家视点与活动总结则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提升了教师的境界,增长了实践的智慧,必将对加快从化区高中英语深度教学改革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