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改进提升试点工作进校指导活动举行
撰写时间:2022-11-07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 浏览量: |
10月23日至25日,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在河源市举行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改进提升试点工作进校指导活动。省教育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教研员杨计明、小学语文教研员杨建国、小学数学教研员鲍银霞、初中语文教研员冯善亮,教育评估室副主任许世红与来自广州、东莞、中山、肇庆、韶关等地的义务教育8个学科专家一行26人深入多所试点学校,与河源市及各县(区)的相关学科教研员、试点学校相关学科授课老师近两百人一起,观摩了各试点学科的现场课,结合运用“基于结构多模型联合的课堂教学智慧评价系统”(以下简称“CSMS”)自动生成的课堂教学大数据分析报告对课例进行深度分析、点评,共同探讨课堂教学改进提升对策。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改进提升工作是省教育研究院运用CSMS开展课堂教学改进的试点项目,项目组在全省选取了小学、初中共40所学校作为试点学校,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科学和初中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生物学作为试点学科。项目负责人冯善亮指出,本项目是以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反馈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CSMS,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改进提升研究,深度分析课堂教学大数据,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探索新时代教研新范式,促进学校、区域学科教研和教学管理深度变革,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覆盖式选点
为更客观真实地表现河源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表现水平,按照省教育研究院要求,河源市深入分析全市三百多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现状,从全市各县区和市直学校选取了12所学校(小学、初中各6所)作为试点校,涵盖了市区、县城和乡镇三类学校,包含了办学业绩优秀、中等和一般三个类别。按不同类别遴选试点学校,目的是希望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各类学校在课堂教学上存在的问题,以利于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对各类学校的改进提升进行精准指导。
快闪式转场
24日上午,专家们分为两个小组深入课堂听课。小学组在河源市第三小学各听完一节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和小学科学现场课后,马上赶往源城区高莲小学听第二节课;初中组先到江东新区城东学校听课,听课结束马上赶往河源市第一中学听第二节课。各学校高度重视本次活动,邀请了专业摄影师录制课例,专门安排信息技术老师协助授课老师上传课例。
24日下午,小学道德与法治、科学和初中道德与法治、生物学参会老师分别集中在河源市第三小学和河源市第一中学参与观摩课例数据解读与教学研讨活动;小学语文、数学和初中语文、数学参会老师则分别赶赴东源县顺天中心小学和仙塘中学,继续参加听课研讨。
25日上午,小学语文、数学和初中语文、数学参会老师分别集中在河源市第三小学、河源市第一中学组织课例数据解读与教学研讨活动;小学道德与法治、科学和初中道德与法治、生物参会老师则分别赶赴龙川县老隆镇水贝小学和维嘉学校,继续参加听课研讨。
短短的一天半时间,专家们和所有参会老师一起,先后在两县两区分别深入三所试点学校课堂,对上课老师执教的课例进行深入分析指导,对课堂教学大数据作了深入解读。
诊断式解读
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海东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改进提升项目研究试点工作启动及培训研讨会上指出:传统的课堂教学和教学研讨就像中医一样,重在治本,效果不错,但是见效比较慢。现在把人工智能引入课堂教学诊断,以大数据来解读老师的教、学生的学,就如同在中医体系中引进西医疗法,用高科技医疗器械辅助治疗,可以快速查找病因,为下一步的中医诊疗提供技术支撑。
本次举行的各学科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首先由技术专家解读CSMS智慧教研平台生成的课例课堂教学大数据分析报告。分析报告主要从课堂概要、互动交流、思维激发等方面真实、客观、立体地呈现课堂教学特点,协助授课老师找到各自教学的薄弱之处或需要改进的问题。技术专家从教师的课堂整体表现、教学效果序列、课堂特点、教与学过程基本参数解读了教师的教学风格;运用弗兰德斯言语互动(FIAS)、问答评模式(IRE)、教学活动类型(S-T)等分析技术,从教师讲解与提问、学生发言与对话、师生互动等方面,解读了授课老师教与学的交互活动情况;运用学习发生的知行理论,从教师知行教学风格、推动有效学习程度、兼顾学生学习风格与左右脑思维特点、激发学生想象力、课堂思维结构等方面,解读了上课教师教与学思维激发情况。
专家们指出,CSMS课堂大数据分析报告不作为评价课堂教学好坏的依据,可有效降低教师自我诊断时的防御心理。从各学科课例分析报告来看,参与试点的教师们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整体发展较好,但在问题设计、有效提问、教学评价、思维激发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希望老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能在这几个方面多加思考,在课堂教学中要减少对学生的管控,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以梯度式的提问鼓励学生有效完整地表达观点,从学生的答问中生成教学资源。
专题式点评
在技术专家进行课例报告解读后,各学科专家对观摩课例进行了点评。
专家们充分肯定了课例中体现出来的优点:教学设计简洁,层次清楚,主线突出;教师课堂组织能力较强,能较好地完成预设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能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并进行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指导;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及发现。
同时,专家们结合大数据报告反映出来的问题和各学科的特性,提出了课堂教学改进提升的努力方向: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学情为基础,认真研读教材,合理制定学习目标,认真思考目标的导向与达成;要以新课标为准绳,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贯彻落实新课标要求;要注重学科特性,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要以预设为基础,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大胆发言交流,以学生的错误作为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资源,体现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功能,以适度的有针对性的评价让学生获得课堂学习的成就感。
报告解读与专家点评后,现场的参会老师就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CSMS数据报告中各项指标的困惑,积极向专家们请教。许世红强调,CSMS这一课堂教学智慧评价工具与学科专家点评相结合的评课方式是一种教研创新,能更精准地分析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条理清晰地诊断课堂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为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优化方向和强大可靠的数据分析;本次进校指导以人工和智能“两把尺子”进行评价,助力授课老师打造更适切的课堂教学,对新课标的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将产生重要影响。冯善亮指出,本次活动是项目研究的开端,希望参与试点的学校与教师要善于运用大数据分析报告和专家的学科教学建议,在10月份第一轮课例分析完成后主动与专家互动交流,找到一到两个可以突破的重点,形成学校和个人课堂教学的改进“处方”,并根据“处方”大胆尝试,争取在11月份提交的第二轮课例做出有针对性的改变,努力迈上专业成长的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