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改进提升项目研究试点工作专家进校指导活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举行

撰写时间:2022-11-10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浏览量:

10月24日至25日,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组织开展了“广东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改进提升项目研究试点工作专家进校指导活动”,活动先后在河源市江东新区城东学校、河源市第一中学、龙川县老隆镇维嘉学校举行。省项目组专家,市、县(区)教研员,6所试点学校授课教师及科组长,承办学校科组全体教师20余人参加现场活动。

课例观摩

10月24日上午第一站,省教育研究院学科指导专家、东莞市松山湖北区学校副校长徐岚,东莞市南城第一初级中学郭凡一行走进江东新区城东学校,现场观摩了由该校张春娟老师执教的课题为《关爱他人》的现场课。张春娟以“盲人提灯笼”视频故事导入课题,展示核心素养学习目标;通过“识关爱”“品关爱”“行关爱”三个探究活动,创设真实情境,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做到知行合一;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逻辑,突破重难点。

第一站活动结束后,省教育研究院专家组及河源试点项目组成员又马不停蹄地赶赴第二站——河源市第一中学开展现场课观摩活动。在河源市第一中学,大家现场观摩了由该校杨丽梅老师执教的课题为《关爱他人》的现场课。杨丽梅通过播放“方博爱心接力,捐善款268万元先进事迹”视频,以“方博受资助——大家关爱方博——方博捐赠余款送关爱”的爱心接力为线索,采用“一案到底”形式组织教学。教学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点点滴滴品关爱”,通过分享被关爱与关爱他人的瞬间,从温暖的回忆中关爱;“慧眼识珠辨关爱”,小组合作探究,辨别应该如何给予关爱;“身体力行送关爱”,通过拟定一份关爱宣言,学习在生活中践行关爱。课堂最后,适应“双减”形势,设计了基础性作业与实践性作业。

10月25日上午,项目专家组走进龙川县老隆镇维嘉学校,观摩了该校教师杨丽燕执教的题为《服务社会》的现场课。杨丽燕精选身边本土化素材,遵循“体验——感悟——践行”逻辑,设置“我的所见所闻”“我的所思所想“我的所行所感”三个环节,为大家展示了落实新课标理念、发展核心素养的精彩课堂。

课后,专家们对杨丽燕的课堂作精彩点评,同时提出改进意见。专家们一致认为杨丽燕课堂素材选用合理,符合学生实际;教学环节设计科学,符合学生认知;作业设计有质量,注重引导践行;学生有参与、有感悟、有思辨、素养有提升。同时,专家们提出本节课可以在把更多的时间让渡给学生、进一步增强课标意识、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规范性、作业的优化设计、价值引领等方面进行优化。

集中研讨

24日下午,在河源市第一中学,召开进校指导集中研讨会。会议由河源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周清生主持。省学科指导专家,市、县(区)教研员,6所试点学校授课教师及科组长,承办学校科组全体教师20余人参加会议。

1.授课教师作说课展示

杨丽梅从单元教学设计理念、新课标导向下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进行说课。张春娟则从学习目标、设计思路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说课。

2.刘军民教授作报告解读

刘军民从兴趣激发、思维培养、活动交往、知识获得四个维度对两位授课老师的课例进行详细的解读。

首先,刘军民对杨丽梅的课例做了详细的分析。刘军民认为,杨丽梅《关爱他人》这一节课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构的九个分析领域中,课堂艺术、思维激发、评价反馈、整体发展、合作交流、学习体验方面表现良好,建议继续保持;目标定位、课堂调控方面,可重点关注。杨丽梅这节课呈现出右脑思维模式。倾向于接受信息后通常不作深度抽象加工,直觉地快速洞察现象背后的原因。杨丽梅在这节课展现出的个性风采表现出一定的艺术倾向,有共情力。具体表现:在教学艺术方面,杨丽梅语言情感饱满、课堂引导积极乐观、语言精炼、富于想象力;在关注学生全体方面,杨丽梅能够均衡照顾到各类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在课堂参与方面,学生参与互动或练习正常;在情感体验方面,学生显示了平衡的情感;在学习体验方面,学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意见,各种类型的学生得到思维满足。本节课杨丽梅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互动方面表现较好,在启发性、教学与管控比、教师话题互动稳定、学生话题稳定方面表现较好。但与此同时,本节课在教师发问、学生发问方面有一定的提高空间,建议教师根据知行理论,关注有效推动学习发生。

其次,刘军民对张春娟的课例也做了详细的解读。刘军民认为张春娟的课堂与杨丽梅的课堂刚好形成互补,张春娟的课堂在目标定位、课堂调控方面做得特别好,尤其是目标定位比较准确,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快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具体表现:张春娟的教学目标从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三大方面,把握教学目标,既重视学科教学,也着眼于综合素质的培育与发展;张春娟的课堂充满艺术感,能从教学语言、教学体态、教学情感等方面,体现教师职业特点,既热情大方又朴实得体,语言流畅,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在思维激发方面,能从学生视角指明学习目标,选择恰当时机与方式引导深入、猜想质疑、点拨纠偏、鼓励肯定;以指导者与合作者角色,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采用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教师关注教学评价,具有同理心和包容心,对学生学习及时给予正面评价和反馈,且运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互学互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但在合作交流及课堂目标达成方面有较大的提高空间。

3.学科专家作点评

徐岚在点评时充分肯定了两位教师的课堂亮点。她认为两位老师基本功扎实,设计清新简洁,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和核心素养要求,采用情境教学,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全,重视学科铸魂育人作用,有温度、有情感,注重学法指导等。同时,也提出改进建议:把握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平衡,进一步打造有温度、有深度的思政课,在教学目标中精准表述核心素养的要求,把握课堂活跃度和学生思维深刻度的关系,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郭凡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学习环节的设计、师生互动与表现、教学活动形式创新等方面作了精彩点评。她肯定了两位教师的优异表现,同时提出了改进建议:进一步提升课堂驾驭能力,尤其是调节课堂氛围的能力;丰富教学活动形式,综合采取个人问答、小组合作、小组讨论等形式,给小组多一些展示时间,让学生可以充分展示和表达自己的成果;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体现教学评一致性,提升铸魂育人实效等。

4.市教研员周清生作会议总结

周清生对省教研院的项目支持和学科专家的精准指导表示感谢。同时,从坚持素养导向、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大单元教学、主题式教学、议题式教学、体验式教学、项目式教学)、落实因材施教(构建学习中心课堂)等方面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

据悉,为做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改进提升项目研究试点工作,河源市教研院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按照省教研院的工作部署和安排,扎实推进项目研究工作。及时制定《河源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质量监测改进提升专题研究方案》,组建包括市、县(区)教研员在内的34人研究团队;10月17日组织项目组成员参加省教研院的试点工作启动暨培训研讨活动;10月20日召开“初中道法教学改进提升项目工作布置暨培训会”解读研究方案,提出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