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举行“走进粤东西北(汕尾)教研帮扶活动”高中化学专场活动

撰写时间:2023-05-10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浏览量:


    为推进汕尾市教研工作,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研队伍,推进县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助力全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近日,广东省教研院“走进粤东西北(汕尾)教研帮扶活动”高中化学专场在汕尾市海丰县林伟华中学举行。广东省教研员程俊老师、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司徒华老师、中山纪念中学黄兵华老师、中山市华侨中学林晓霞老师、汕尾市教研员温庆伟老师、海丰县教研员周超雄老师、海丰县林伟华中学杨桂丽校长及学校领导班子、汕尾市各区县教研员、各普通高中学校化学教学骨干参加活动。

    一活动第一天

    环节一:启动仪式

    首先,由温庆伟老师为大家介绍帮扶团队及领导并表示欢迎和感谢。接着,海丰县林伟华中学杨桂丽校长致辞对各位专家及老师的到来表示欢迎,并期待活动圆满成功。随后,程俊老师作简单讲话,表示老师们要多关注新课标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落实,期待老师们在活动中积极交流研讨,让深度学习在课堂中落地。她还希望以此活动为契机为汕尾高中化学教学发展贡献力量。

    环节二:说课与磨课

    首先,分别由海丰县林伟华中学彭一端老师和中山市华侨中学林晓霞老师对上课内容: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七章第一节第2课时《烷烃的结构与性质》进行说课,并提出在备课时存在的困惑和思考;然后,省教研院帮扶团队与汕尾化学教研团队一起围绕“指向深度学习的备课与改进”这一主题进行磨课研讨。帮扶团队的老师给出了针对性的解答和指导性的建议,让大家对两位老师的课堂更加期待。

    二活动第二天

    上午,彭一端老师和林晓霞老师在学校录播室举行《烷烃的结构与性质》的教学,省帮扶团队、市和县(市、区)高中化学学科教研员、全市各高中化学骨干教师、海丰县林伟华中学高中化学教师参加了活动。

    环节一:彭一端老师上公开课

    彭一端老师通过给学生布置课前作业,利用互联网收集上课相关内容资料、利用家庭现成材料动手制作模型引入课堂教学,并在课堂上用球棍拼装有机物模型,在对模型的观察、分析中认识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等概念。由于学生课前已经自主学习,分组动手拼装活动让学生参与度高,课堂中教学更顺利、教学效果更明显。

    环节二:林晓霞老师上示范课

    林晓霞老师首先用“烈焰神掌”实验为情境引入,迅速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接着利用10个层层递进、一环扣一环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甲烷化学性质的学习。并通过改进与创新,在课堂上让学生做了验证甲烷稳定性和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实验,学生既兴奋又认真,在林老师的引导下充满探索欲望地完成了一节深度学习的课。

    环节三:评课

    在两位老师进行简单课后陈述与反思后,陆丰市启恩中学许利强老师、海丰县教研员周超雄老师给两节课进行点评,对存在的亮点、优势进行了肯定,并就自身对深度学习理解作了简单介绍。然后,帮扶团队黄兵华老师、司徒华老师、程俊老师对两节课的备课思考、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总结,希望参加老师在以后的工作中站在更高的层次进行备课,对深度学习有更深刻的理解。程俊老师指出,深度学习分两个层面——认知层面和精神层面。认知层面要避免机械记忆、浅层学习,指向学生高级认知和高阶思维;精神层面要让学生感知觉、情感、意志、价值观全面参与,指向核心素养,指向全面发展。

    环节四:报告分享

    下午活动分两场,上半场黄兵华老师作《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视野下的化学课堂思维教学——兼谈“证据推理”的利器: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专题讲座,以第一线老师的实践经验,用具体的案例给大家分享了“三新”下的课堂教学活动手段。

    下半场司徒华老师举行了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化学复习研究与备课,给高三老师作了高效、明确指导:学生该做什么?老师该做什么?

    三活动第三天

    研讨主题是“双新落地”,省帮扶团队、市直和各县区学科代表以及海丰县林伟华中学化学科组教师参加了活动,活动分四个环节。

    环节一:海丰县林伟华中学熊家亮上常态课《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

    环节二:黄兵华老师作《品牌、文化、团队——学科组建设》微讲座。对如何建设优秀学科组,从如何集体备课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实施措施。

    环节三:汕尾市汕尾中学陈锦燕老师根据所在学校化学科组如何成为“学校最美科组”进行具体操作分享。

    环节四:程俊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总结,对大家认真的学习态度和真诚的交流表示肯定;对中山帮扶团队、汕尾市和县及林伟华中学对本次活动的支持与付出表示感谢。她表示,相信这几天的沟通与交流能碰撞出火花,为汕尾高中化学教育点燃星星之火,希望活动结束但交流不停止,让帮扶活动持续下去。

程俊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