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初中语文教研员能力提升研修活动(第三期)在中山举行
撰写时间:2023-11-24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 浏览量: |
11月13日至17日,为全面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提升全省初中语文教研员与骨干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有效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2023年广东省初中语文教研员能力提升研修活动(第三期)在中山举行。活动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承办,广东省初中语文学科教研基地(中山)和中山市柏春菊、梁文名教师工作室协办。全省各地级以上市及各县(市、区)在岗初中语文教研员及部分骨干教师、科组长、语文学科基地成员、名师工作员主持人及成员等一线教师180余人参与本次研修。
一、愿景与方向
14日上午,研修活动举行开幕式。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中学语文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冯善亮,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党支部书记、主任吴祥明,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黄厚江,广东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黄淑琴等出席,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初中语文教研员郭跃辉主持。吴祥明在致辞中表示,本次研修活动是贯彻落实省委政府关于推动基础教育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的重要举措,期待加强交流,推动教研的高质量发展。冯善亮介绍,本次研修活动以专家讨论、课例分享、小组集体备课与研磨等为主要方式,把岗位培训和实践指导一体化,以“参与·成就·幸福”为主题,希望通过本次研修,各位教师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二、专家讲座
开幕式后,黄厚江作专题讲座《普适性大单元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他先从大单元教学的现状谈到自己对大单元的看法与见解,再结合大量的课例谈基于大单元教学的核心价值和核心特征开发大单元的基本课型。黄厚江指出,大单元不在乎大小,单篇教学也能变成大单元,关键在于整合的单元思想,将大单元小任务化;教师要基于自己的课程意识构建大单元;最后提出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用学科核心知识学习支撑学科实践活动;用语文核心能力的培养支撑任务的完成;用核心文本的透彻阅读支撑大单元学习资源的整合。
15日上午,程翔作专题讲座《教有学理的语文》。程翔围绕阅读教学的学理,结合教材经典名篇阐述了自己是如何践行使语文具有学理性,教有学理的语文。他首先从教育、教学论与课程论、语文教学本身的原理和法则,三大层面回答了什么是“学理”;阐述阅读教学学理是从汉语学原理、阅读学原理、文艺学原理、语言学原理、教学论和课程论原理、解释学原理等展开,结合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名篇,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他认为,阅读教学的任务是把学生从非专业读者培养成专业读者,而学理则使人变严谨,严谨的治学态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命之基。最后,程翔引用了朱熹的诗句“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指出阅读教学的学理有很多,需要用一生去追寻。
三、课例分享
14日下午,10位与会者围绕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教学设计分享,黄淑琴对案例逐一点评。她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定力,明确语文就是把握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要引导学生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教学是自带情境的,应具有内蕴性、多样性、重复性;教学评一体化不应该只表现在显性的表格上,而应表现在隐性的观念、思想和价值观上;信息是能消除接受者不确定性的信息、指令、数据,课堂教学不要教学生已知的、确定的知识,要教给学生有用的信息。
15日下午, 10位教师围绕单元写作、单元整体教学、学习任务群、微项目化学习等专题进行教学设计分享,郭跃辉进行点评。他肯定了上述教学设计,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对作文教学而言,教师可考虑结合课文,提供更多模型,如片段组合式、欲扬先抑、矛盾冲突、双线推进式等,让学生写作思路更清晰;写人要抓住特点中人的特点应是多层面的,细化的;对于“大单元、大概念”等理念切忌左右摇摆,要保留教学的定力,兼容并包,百花齐放,先单篇后整体;进行整体设计时可以以相关的一组问题链对问题进行整合,切忌问题细碎化。
四、集体备课
16日,各小组围绕指定篇目进行集体备课,备课的篇目均经过用心的筛选,选取了一些在日常教学中比较容易忽略的篇目或专题,分配至15个小组,各小组根据指定的篇目,由组长分配任务,各组员分工合作,查找出课程标准中相关的内容、文本解读的论文、名师或省赛的相关课例,先做好“一网打尽式”资源式备课;紧接着小组成员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讲解和展示,根据展示的结果推选出本小组最优秀的教学设计,整个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对推选出的课例出谋划策,集体进行修改、打磨、完善。
五、成果展示
17日上午,各小组按照散文、诗歌、说明文、议论文、写作等专题顺序进行成果汇报,展示教学设计成果。随后,全体学员对15份教学设计进行投票,选出8篇优秀的教学设计。
冯善亮对15个小组的教学设计按照专题逐一点评。散文教学要注意自读课型的特殊性,注重语言赏析;诗歌教学要关注意象群的整体性,更要感受意象背后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实用类文本要关注用与学的结合,更要把握作者的意图;写作教学应思考如何让学生有所收获,应根据学情的需要,聚焦学生写作中突出的问题和困难,在问题解决中提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冯善亮总结指出,教学设计的基本起点是对学生、对文本的关注,要善待学生、善待文本。切忌泛泛把握学情,对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应聚焦于学生的真实需求与文本的核心价值,根据学情的需要教学生有价值的内容;教学设计中目标是关键,核心是教学活动,目标与活动的一致性就是真正的学教评一体化;常规教学设计要先合格合规,再求创意,常规教研更是一线教学的现实需要。他认为,本次研修活动目标明确,形式新颖,学员们积极参与,主动进行头脑风暴,有效提升学员们的教学设计能力,达成了“参与成就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