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5G+智慧教育”项目2023秋季教研(第7场)举行

撰写时间:2023-11-10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浏览量:

    11月2日上午,广东省“5G+智慧教育”项目2023秋季教研(第7场)“运用CSMS+知行理论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广州市南沙区南沙小学举行。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项目办公室、广州市南沙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广州市南沙区南沙小学、广州市天河区冼村小学、广州市番禺区傍西小学、广东教育学会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支持协办。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海东、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姚轶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室许世红研究员和张林静副研究员、教学教材研究室小学语文教研员杨建国,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桑志军教授,技术公司首席科学家刘军民,广州市南沙区教育局党组副书记李彤、教育发展研究院语文教研员刘克艳等出席了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还有广州市南沙区中小学分管教学的负责人、科组长、语文教师,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示范学校、示范培育学校的校长及学科首席专家,大单元试验研究课题组、试点学校的负责人和相关试验教师,南沙区名师工作室教师,南沙小学教育集团四、五、六年级语文老师,南沙小学结对帮扶兄弟学校的教师线上参加。本次活动由南沙小学副校长邹俊主持。
    活动伊始,广州市南沙区教育局党组副书记李彤致辞。他指出,数字专业化转型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积极打造智慧评价模式,同时肯定了南沙小学对于教研转型的研究。

一、CSMS测评课例观摩

    广州市南沙区南沙小学安康文老师执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她重视问题链的设计,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观看视频、小组讨论、拓展阅读、主题演讲等方式循序渐进地感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实验研究专题分享

    三所试点校利用CSMS进行校本数字化教研并进行实验研究分享。
    广州市南沙区南沙小学教育集团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苏泉月主任作《数据赋能知行理论进行学习任务群的问题链设计》主题发言。苏泉月主任先介绍了知行理论及四何分布等知识,接着针对安康文老师课例分享实验团队实践探索的四个阶段。她认为,CSMS使课堂现象可视化,教师以“回顾课堂实录+数据解读”的方式开展有效教学反思,分析现象后面的真实原因,再优化教学活动设计,这一工具操作性强、提升面广,让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技能得到切实提升。

    广州市天河区冼村小学曾晃妮老师作《应用CSMS大单元分析推进思维发展型课堂深度实践的探索》主题发言。曾晃妮老师以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为例,从研究背景、研究过程、大单元整体设计、实践数据分析进行分享。几位老师根据集体备课结果分别上课,上完课后再解读大数据报告,检验教学设计是否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她认为CSMS有助于教师找准课堂优化方向、提升教学质量,日后可以在充分发挥CSMS的优势情况下,结合人工评价,探索多元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更大成都促进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番禺区傍西小学何秋凤老师作《运用CSMS+知行理论促进语文课堂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主题发言。何秋凤老师以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为例,从大单元教学方案设计、单课时分析、下一课时策略调整、再单课时分析、大单元整体分析的方式开展研究。她提出“让课堂沉默一会儿,让学生思维发生”,通过研究发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语言运用均有所提升。

三、教研沙龙

    教研沙龙由广州市南沙区南沙小学教育集团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苏泉月主持,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授桑志军、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小学语文教研员杨建国、技术公司首席科学家刘军民、广州市南沙区教育发展研究院语文教研员刘克艳、广州市番禺区傍西小学语文教师麦毅芬、广州市天河区冼村小学语文教师韩倩云共同参与。
    首先,由苏泉月主任对安康文老师课例《圆明园的毁灭》的课堂教学大数据报告进行分析解读,接着,围绕“CSMS的课堂报告与传统评课有什么不同?从运用CSMS+知行理论提升学科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两个问题,各位专家老师各抒己见,展开热烈的交流分享。普遍认为CSMS评课具有快捷、全方位、高效的特点,能通过技术推动教学发展,但需要辩证看待,将数字化与学科特点、教师个人经验相结合进行优势互补,还提出可以结合各校特色进行校本化使用。


四、专家视点

    活动最后,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5G+智慧教育”项目负责人李海东教授作总结发言。他结合南沙小学的山海文化谈数字化转型,充分肯定了不同学校教师对数字化教研不同角度的分析。他认为本次活动共有四个特点:一是数字助力赋能、教研转型升级;二是情感文化融入、核心素养培育;三是问题入手探究、任务驱动导学;第四是评价数据画像、专家引导改进。同时,他也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聚焦核心素养、推动教研转型,二是要树立问题意识、持续改革教学,三是要优化教学设计、实现减负增效,四是要凝练分享经验、形成品牌特色。

    本次活动圆满成功,取得良好效果,希望通过持续改革研究,进一步利用数字化引领教育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