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智慧教育”2024年春季省级教研活动第1场

撰写时间:2024-03-14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浏览量:

    3月1日上午,广东省“5G+智慧教育”项目2024年春季教研活动(第1场)“运用CSMS+知行理论促进课程标准落实落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活动在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埔实验学校顺利举行。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埔实验学校、肇庆市第五中学协办。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海东,广州市黄埔区教育研究院书记陆优君、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姚轶洁、肇庆市端州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部副部长冯永健、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室副研究员张林静等出席了活动。

    本次活动通过课例展示及研讨、主题分享、教研沙龙等环节,引导教师探讨如何运用CSMS+知行理论促进课程标准落实落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一线教师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

课例展示及研讨

    上午的活动在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埔实验学校小学部录播室顺利开展,由初中数学科组长秦柳儿主持。

    (一)同课异构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埔实验学校李幸宝老师和梁丽菲老师同课异构展示课例《平行线的判定第一课时》(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李老师通过小组讨论引出疑问,针对疑问开展多次探究,针对探究进行自主证明,并通过智慧纸笔系统实时查看学生作答情况、及时给与评价反馈,力求精准教学。

在梁老师的课堂上,学生通过认知冲突展开思辨,从浅入深、从抽象到具象,变式题一题多解,让学生演示、修改、总人人结。追求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做到人人都参与、都有收获。

    (二)执教教师心得分享

    李老师作执教心得主题分享《运用csms+知行理论促进课程标准落实落地 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他基于csms智慧评价系统呈现的前测课堂教学问题进行学生学情分析,并开展课堂教学设计。依据数学新课程标准,李老师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梁老师从填空题笔答到问题串口答,快速进入课堂状态,激发学生思考。设计学生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用三角板拼出平行线,把今天所学知识和以前所学知识联系起来。

    (三)专家点评

    杨亮教研员提到《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实验——推理有助于建立几何直观。李老师教学目标清晰,教学生活化,学生经历了几何证明的过程,有效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梁老师语态启发性强,通过变式升华本节课知识点,教学目标符合学情,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杨亮教研员也提出建议,教学中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试错,对演绎推理进行萌芽启发。

    冯永健副部长提出课堂教学的评价的要点在于课堂是否符合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是否到位,是否调动学生,是否学到相应知识,能力是否得到锻炼。李老师学习目标理解透彻,对学生学情把握准确,重视学生学习体验,重视知识产生,推理过程,利用纸笔系统无缝收集学情。梁老师重视具象到抽象的过程,启发学生由单向思维到开放性思维的改进。

    (四)专家微讲座

    肇庆市端州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部副部长冯永健冯永健老师作《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素养与核心素养》的主题讲座。冯老师从学生的整体素养聚焦到数学核心素养,分享了为满足时代需要应如何实施核心素养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最后总结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流程。

    (五)总结发言

    广州市黄埔区教育研究院陆优君书记最后总结发言。陆书记寄语老师们好好抓住信息技术赋能课堂教学的时代契机,也相信在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省教研院黄埔实验学校和广东教育会迈上一个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上午与会领导合影

主题分享

    下午的活动在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埔实验学校小学部报告厅开展,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埔实验学校课程教学处李幸宝主任主持。活动伊始,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埔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李大鹏致欢迎辞。李大鹏校长介绍学校积极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进数字化转型,将数字化教研作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详细介绍学校在5G+智慧教育项目取得的优秀成果。学校教师借助技术赋能拓展新空间,借助数据支撑打造新的专业发展方式,熟练使用csms数据分析形成高质量课堂教学新优势。

    接着五位老师开展主题分享。首先是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埔实验学校彭慧姣老师进行了《运用CSMS探索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素养的有效策略》主题分享。彭老师聚焦学生的语言运用素养的培养,从语言运用素养培养的整体情况、相关细化指标进行分析,根据前测发现的课堂活动、课堂提问、评价反馈的问题,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并通过后测数据与前测数据的比对,展示策略的有效性,最终得出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素养的三个有效策略:设计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采用积极正向的评价反馈。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埔实验学校吕根秋老师作《运用CSMS大单元分析探索信息科技学科课堂思维激发》主题分享。吕老师从《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落实学生核心素养(计算思维等),探究如何精准测评学生课堂思维是否得到有效激发。借助CSMS中9个评价之一的“思维激发”及其7个具体指标项,从前测对照分析数据发现问题,集体教研优化调整并在教学设计、课堂活动和教学评价中有效落实。后测数据相关指标均得到大幅改进,有效验证研究结果,前后测对比得出研究结论。实验发现:在思维激发有效改进的同时,学生的学科自信指数和学科素养导向指数也同步改善,成正相关。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埔实验学校石璐老师作题为《运用CSMS大单元分析优化青年教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的主题分享。她从“学校青年教师多且需要尽快站稳讲台的现实背景”出发,到“运用CSMS大单元分析报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再到“科组共同集备研讨五项改进策略”,最后分析“经过优化改进后的成效”。通过CSMS的客观分析,和科组共同集备研讨,使得青年教师在课堂调控和思维激发指标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在策略优化之中学生的学科自信指数也大大提高,使得数学的核心素养更为有效的落实。

    肇庆市第五中学廖晓延老师作《运用CSMS提升学生课堂学习体验感的策略研究》主题分享。她指出,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csms这个课堂教学评价和优化的工具,教师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本研究通过理论学习、前测诊断、教学策略调整和后测检验四个过程,探索提升学生学习体验感的策略研究,也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导的生课堂体系。

    肇庆市第五中学梁淑霞老师作《运用CSMS大单元数据工具优化数学课堂提问的探索》主题分享。《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强化情境设计与问题的提出,她针对教师上课直奔主题、缺少创设真实情境,问题的提出没有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没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等问题展开研究,从备课和课堂上提出改进措施,从教师教学特点和学生课堂反应等方面发现有较大改进,教师聚焦讲授和提问的指标得分达到常模。

教研沙龙

    教研沙龙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埔实验学校课程教学处王才源副主任主持,肇庆市端州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部副部长、中学数学教研员冯永健,肇庆市初中数学兼职教研员、肇庆市第五中学数学科组长吴洁芳,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埔实验学校中学语文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任畅,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埔实验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郭晓佳,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埔实验学校理化生科组长林晓滨,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埔实验学校中学语文科组长陈丽红。五位来自一线的教研员、学科组长、青年教师以《运用CSMS+知行理论促,进课程标准落实落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主题,围绕“csms智慧评价系统对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作用”以及“教研组如何利用csms智慧评价系统开展教研活动落实课程标准”等问题展开深入而热烈的研讨,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专家总结

    活动最后,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5G+智慧教育”项目负责人李海东教授做活动总结发言。李海东副院长充分肯定本场活动的组织安排以及每位发言老师的分享,概括出活动的三大特点:“分析指标找问题,研究反思寻对策”“数据比对定方向,教学实践出效果”“数字教研建生态,教师发展出成效”,并提出“问题入手,需求导向”“研究先行,实践改进”和“数据赋能,教研转型”三点建议。

参与活动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