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同一堂课,推进探究实践的科学教育

撰写时间:2024-06-11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浏览量:

    5月18日,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协办,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教育发展中心、大沥镇黄岐中心小学承办的“粤港澳同一堂课·STEM与科学教育”交流研讨活动在佛山市南海区举行。本次活动旨在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推进探究实践的科学教育,促进粤港澳STEM及科学教育交流合作,助力大湾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活动以“推进探究实践的科学教育,强化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为主题,粤港澳三地专家、教师同台交流科学教育实践探索。

    广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与信息化处四级调研员陈炎耀,广东省科协事业发展中心(广东科学馆)主任叶新鹏,南海区教育局副局长田树民,南海区大沥镇副镇长林新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曹培杰研究员,华南师范大学原校长王恩科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钟柏昌教授、詹泽慧教授,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陈高伟副教授,澳门大学教育学院魏冰教授等领导、专家出席参加活动。开幕式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姚轶洁主持。来自广东省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代表,粤港澳三地中小学科学教师、教研员200多人参与了本次研讨交流活动。


领导嘉宾合影


活动现场

    广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与信息化处四级调研员陈炎耀在致辞中表示,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肩负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树立科学志向的重要使命,对人才成长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广东正积极推进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建设工作,筹备设立广东省中小学科学教育指导中心,科学教育正成为广东中小学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有力抓手。希望粤港澳三地加强教育交流合作,积极探索科学教育实施有效途径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让更多青少年走近科学、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培育出更多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创新人才,推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共同将科学教育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广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与信息化处陈炎耀致辞

    南海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田树民对本次活动在南海举办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南海区立足区域实情,探寻学科交叉融合的规律和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包括聚焦课程建设,整体构建“1+N”科学教育课程体系,推进科学课程体系化;变革教学方式,以“科学+”,做好与其他学科科学教育的加法,激发学生科学兴趣;融通内外资源,充分利用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科技馆等社会资源,打造科学实验基地,构建协同共育的科教圈。


南海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田树民致辞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姚轶洁主持开幕式

    上午的课例观摩环节展示了粤港两地在科学教育的课堂实践。香港培道小学黎柏杰主任的课例展示利用电子学习平台,由学生利用软件完成自创物种的设计与制作,以文字方式阐述自创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导致濒临绝种的原因。南海区大沥镇黄岐中心小学陈丽珊主任以“设计并制作一座校园廊桥”真实问题驱动,以科学学科为核心,实现跨学科整合,引导学生以STEM理念去探索世界,回归生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詹泽慧教授在对课例点评中对两节课例予以充分肯定。特别是黎老师的课堂充满想象力、以学生为主体让人印象深刻;陈老师的课堂以问题为导向,有求知,有育人,特点鲜明。两节科学课的主题明确、任务清晰,非常精彩。


香港培道小学黎柏杰的课例展示


南海区大沥镇黄岐中心小学陈丽珊的课例展示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詹泽慧教授点评

    在STEM与科教育的校本实践环节,3位来自粤港澳中小学代表分享学校开展科学教育的实践。

    南海区大沥镇黄岐中心小学校长吴敏强以《与传统文化结合的科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路径》为题分享黄岐中心小学在原有的“认知能力课程”“创新能力课程”“传统艺术课程”的基础上,以“二十四节气课程”作为突破口,努力实现传统文化在课程领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南海区黄岐中心小学吴敏强校长分享

    香港培道小学的黎栢杰主任以《培养STEAM人才之道》为题分享了培道小学曾经的的“项目-知识模型”(P-K model)、现在的“三层干预模型”(3 Tier Intervention Model)学生培养模式,畅想了未来的“DREAMS 思维模型”(DREAMS Model)和“文化STEAM模型”(C-STEAM)学生培养模式。

香港培道小学黎栢杰主任分享

    澳门培华中学的鲍家欣老师以《STEAM教育在培华的经验》为题分享学校基于“情境创设策略”、“跨学科融合策略”和“项目式学习策略”等STEAM教育策略,并尝试建立“以生为本、多元评核、善用回馈、提高成效”的学习模式。


澳门培华中学鲍家欣老师分享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钟柏昌教授认为3所学校的科学教育做法经验做法特色鲜明、卓有成效:黄岐中心小学重视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生成了丰富的科学教育校本课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改革;香港培道小学不断学习、迭代有关科学教育的理念及实践令人影响深刻,有关科学教育的空间设置值得学习借鉴;澳门培华中学在科学教育教学改革、科学课程落地充分体现了家国情怀。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钟柏昌教授点评

    在STEM与科学教育的区域实践环节,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潘希武研究员以《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深圳探索》为题分享深圳的三种科学教育探索模式,积极以“大科学”教育和学科教育、工程教育、人文教育融合为抓手,着力构建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聚焦“空间-课程-教学-评价”融合建设,从而着力提升全市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的计划。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潘希武分享

    东莞市教研室主任陈月强以《指向创新人才培养的科学教育区域推进模式——以东莞为例》为题分享东莞市推进科学教育的主要进程、举措成效及基本路径。据悉,东莞高度重视科学教育,“三个全覆盖”(科普副校长、科学实验课、“科普430”)已经纳入东莞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之一。


东莞市教研室主任陈月强分享

    中山市教研室小学科学教研员冯玉生以《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项目式学习实践应用》为题分享中山市“小小科学家”活动项目。“小小科学家”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建构了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项目式学习分类框架,探索了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项目式学习实践,提出了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项目式教学策略。


中山市教研室小学科学教研员冯玉生分享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室牟博宸主持

    在专家报告环节,华南师范大学原校长王恩科教授以《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创新素质培养》为题进行专家讲座。王恩科教授从概念出发,强调“科学教育”和STEM教育、科普教育等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入手,引出对中小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思考,包括什么是创新素质、如何培养创新素质。他表示,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创新素质的发展瓶颈在于课程师资、教育模式和教育资源三个方面,并提出开启开足开好科学课程;建设好专业师资队伍;中小学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馆等共建社会实践基地等思考建议。


华南师范大学原校长王恩科教授做专题报告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陈高伟副教授作了题为《以视频分析和可视化技术促进课堂教学改进》的专家讲座。陈高伟副教授分析了教学视频的优势及挑战,介绍了在上海、香港等地不同学科开展的课堂视频分析及可视化项目。陈高伟副教授认为,教学视频与可视化能够帮助教师更加聚焦地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更加方便地对教学进行持续的追踪,学生的讨论也能更加积极。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陈高伟副教授做专家报告

    澳门大学教育学院魏冰教授以“STEM教育在澳门”为题做专家报告。魏冰教授分析了STEM教育的含义、基本意图、现实意义,总结了STEM教育在澳门的推广和实施,以及STEM课程整合模型、整合方式,分享了澳门中小学STEM教育案例。


澳门大学教育学院魏冰教授做专家报告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曹培杰副所长以《科学教育是关乎全局和未来的大事》为题开展线上专家讲座。曹培杰副所长从比较的视角出发,基于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近年情况,总结了“谁占据了科技制高点,谁就能赢得未来”“科学教育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前沿阵地”等观点。随后,曹培杰副所长结合《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的制定出台,提出科学教育要注重课程融合、注重探究实践、注重社会协同。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曹培杰副所长做专题报告

    为推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教育部启动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建设项目。广东3市1区24校成功入选。教研沙龙围绕“以实验区、实验校示范引领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话题展开,邀请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党委委员吴有昌研究员、广州市黄埔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何银波、佛山市教育局电化教育站站长区建峰、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欧卫国、珠海文园中学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刘莉芳、广东梅县外国语学校教研处主任余顺欢等分别从省级教研机构、实验区、实验校不同视角畅谈如何高质量推进科学教育,大家围绕科学教育的有效工作机制、保障机制、协同机制、特色形成机制、成果呈现机制等谈思考、谈观点、谈设想。主题沙龙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室黄志红研究员主持。


“以实验区、实验校示范引领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沙龙

    在活动总结环节,黄志红研究员倡议:粤港澳三地携手共同强化科学探究实践,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实践活动,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注重中小学和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联系,充分体现大湾区STEM与科学教育多元协同、系统建构特征;共同开发共享优质的科学教育专家资源、课程资源、技术资源以科学教育场室设备、科学教育基地等。

    “粤港澳同一堂课”是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非营利性、公益开放的教研平台,旨在为粤港澳三地中小学教师建立对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展开对话交流的教研平台,目的是促进三地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2024年“粤港澳同一堂课”计划举办6场,分别围绕“爱国主义教育”“STEM与科学教育”“智慧课堂”等主题展开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