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职教云端学堂”第21场举行

撰写时间:2024-12-25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浏览量:

    12月9日上午,省教育研究院举办了2024年广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推广暨教科研专题活动--高职场,于19日下午通过“南方职教云端学堂”(第21场)线上播出,活动由职业教育研究室万达副教授主持。 

    本场活动以 “高职‘双高校’建设实践与战略规划”为主题,通过专题报告和学术沙龙环节,搭建广东高职院校“双高校”建设的交流共享平台,分享“双高校”建设经验,探讨“双高校”未来发展,助力广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专题报告环节,首先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漆军教授作了题为“高职双高建设实践及思考”的专题报告,他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双高校”建设的十个任务完成过程为例,介绍了建设过程和成果,如在产教融合方面,打造了“二元四层”的产教融合机制。主要做法是形成在学校、学院、专业、课程四个层面打造平台和机制,形成产教分层融合链条。同时在专业层面,以“1351”为具体措施,每个专业要与1家龙头企业、3家产教融合型企业、5家实习企业、1家行业协会合作。在完善治理体系方面,学校获评全国高职院校“育人成效”“服务贡献”“国际影响力”“学生管理”50强等奖励。同时他也提出了未来发展的若干问题,倡导“双高校”在产教深层融合机制、服务社会能力、国际交流等方面继续深入探索,寻求最佳路径。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副校长曾文权教授作了题为“适应性视域下的双高建设实践与思考”的专题报告,在学校建设层面,他总结了 “二三三二”新体系,促进学生多样成才;“点线面体”新范式,服务湾区数字经济;“三有四融”新模式,助力广珠澳科创走廊;“五维协同”新机制,打造新时代良匠之师;“云中广科”新样板,支撑国家数字化战略等经验模式。在专业群建设层面,他总结了“数智赋能、分类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培养新模式,构建“产教科融合、五位一体”项目化教学新体系等9个方面的经验做法。同时也提出了新双高面向人人、面向产业、面向创新、面向智能、面向国际的新内涵。 

    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助理李东瑞先生作了题为“产教融合赋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专题报告,他介绍了白云电器在探索“红联共建引领人才培养”新模式;校企共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共育共管智能电气产业学院培养技能技术人才;现场工程师联合培养,打造产教融合新范式等方面的经验做法,还介绍了白云电器在积极推进与职业院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探索经验在学术沙龙环节,上述作报告的三位嘉宾,及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李法春教授、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主任郑琦副教授继续围绕“高职‘双高校’建设实践与战略规划”主题展开讨论。

    漆军教授认为:新一轮“双高校”一是要要注意紧密围绕国家战略,保证定位的高度;二是更加多元的结合区域产业、行业等形成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保证合作的宽度;三是要更加注重内涵、注重五金建设,加强建设的深度。

    曾文权教授认为:新的时代,要深刻理解产教融合高质量的内涵,一是要聚焦市级和地方产业,做好发展定位;二是要撬动政府协调资源配置;三是转变需求逻辑,从能为企业做什么向企业需要你做什么转变。从思想、理念和行动上积极适应新的需求变化,与企业共赢。

    李东瑞认为:“双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高潜力和高能力:既要有学习力改变,愿意去接受挑战的高潜力,又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高能力,不能以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依据,把社会评价当作职业教育评价的重要参考。

    李法春教授认为:要充分利用行业发挥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如学校把广东农垦的需求当学校的需求,发挥学校的技术力量、人才培养优势服务产业,也充分利用广东农垦的行业优势探索橡胶等产业的海外办学,垦校一体,积累了丰富的职教出海经验。

    郑琦副教授认为:省域双高也要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学校要以数据为基座,全面深化改革,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等方面,转变职业教育的治理观念,改变评价方式,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


    省教育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室杜怡萍主任对活动进行总结。她指出,一是要开展有组织的研究,打造高水平研究团队,建立分层分类的协同研究机制,才能破解职业教育研究“散弱虚”等问题;二是要以“双高校”为标杆,梳理问题、迎接挑战,对接产业人才需求,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次活动通过教研网、触电新闻、广东教育Plus、广东教育研究、广东教育传媒、中国移动和教育等多个平台进行同步播出,职业教育教科研相关人员及职业院校教师通过线上方式参加了交流活动。截至活动结束,点播量累计达25.34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