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小学美术课进美术馆(博物馆)现场教学研讨活动举行
撰写时间:2025-04-23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 浏览量: |
4月11日,广东省中小学美术课进美术馆(博物馆)教学研讨活动举行。活动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联合主办,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协办。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美术教研员钟国荣,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谢朝阳,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罗广教授,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朴城军副教授出席活动。省内各地市美术教研员代表、骨干教师代表100余人参与活动。活动由深圳市初中美术教研员王荟姝担任主持。
聚焦画展 课例研讨
本次课程以《徐渭书画艺术展》为依托,由广州和深圳的两位年轻教师带领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海航班学生在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展两节精彩的研讨课。
第一节课由广州市黄埔区玉泉学校陈映虹老师执教,陈映虹以一条独特的曲线作为教学起始点,通过关键词引导,协助学生搭建起对徐渭生平事迹的认知框架。在教学过程中,陈映虹引导学生进行以加胶、加水两种不同介质调控为核心的创作实践,让学生能够直观体验徐渭“以胶代水”这一独特技法的奥妙。接着,陈映虹带领学生行走美术馆,近距离观赏展出的作品,并通过辨识破墨法、积墨法以及蘸墨法等教学环节,加深学生对写意画技法的理解。课程进一步深入到笔法层面,以研读徐渭笔下的松树图为案例,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徐渭“以书入画”的艺术特质。此外,课程还特别引入了与徐渭同期的画家的作品,组织学生进行横向对比分析,以深入理解徐渭以作品描绘人生的真实写照。
第二节课由深圳市翠园中学曹一涵老师执教,曹一涵带领学生参观美术馆中展出的徐渭作品,借助人工智能与徐渭展开“隔空对话”,阐释徐渭的开创性贡献及其历史地位。曹一涵组织学生观察《杂花图》,辨认画中花卉并与实物对比,使学生掌握徐渭“舍形而悦影”的艺术主张。设计听音辨图环节,让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观察画卷,发现音乐节奏与画作笔触间的关联,理解节奏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分析徐渭画作中葡萄藤的走向,阐明徐渭以书入画的特点。将徐渭与梵高进行对比,引起学生的共鸣与思考,体会这位傲骨奇才的艺术追求。
聚焦教学 专家讲座
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艺术科技应用创新中心研究员邱慧贤、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附属流花路小学美术教师黄家珍、华南师范大学特聘副研究员孙壹琴分别作主题分享《成为AI原住民》《豆丁水墨动画》《审美游戏:徐渭与梵高的绘画互鉴》。
邱慧贤从人工智能在艺术教育方面多维度的应用分析,提出未来美术课堂“画布与代码”并重的可发展样态;黄家珍以自身实践为例,分享了数字技术与传统国画结合的动画教学探索模式;孙壹琴通过剖析中西艺术家代表的审美游戏特征,提出画作鉴赏“单一多远视角互通”的独到见解。
聚焦研思 美育沙龙
在教研沙龙环节,两位授课教师陈映虹、曹一涵首先就教学准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分享。接着,钟国荣、罗广、朴城军、孙壹琴、黄家珍等专家围绕广东省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落地的“两素养一纲要”方案,AI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结合、水墨教学实践、中华美术经典鉴赏教学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为与会教师带来更多的教育教学思路。
迄今为止,广东省中小学美术课进美术馆(博物馆)活动已开展六场次,活动坚持依托美术馆(博物馆)的主题展览,聚焦中华美术经典作品鉴赏的持续探讨,既为学生提供了近距离接触高清艺术作品、感受文化魅力的机会,又为美术名作鉴赏教学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助力教师革新教学理念,探索“馆校合作”的美育新模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切实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与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