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高教讲堂第9场暨广东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成果推广活动举办

撰写时间:2025-04-15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浏览量:

    4月9日下午,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举办南方高教讲堂第9场暨广东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成果推广活动,本场主题为“推进跨学科交叉,建设一流课程”。活动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室副主任王志强研究员主持。活动在广东教育Plus、广东教育研究、广东教育传媒等平台进行同步直播,截至活动结束,点播量累计3.26万次。


    一、活动介绍

    王志强作活动介绍。推进新文科建设,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是党和国家立足新时代新要求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命题。在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创新背景下,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推动知识生产模式变革、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核心引擎,要求坚持“以交叉促创新、以融合育卓越”的改革导向,推动文理工艺交叉渗透、传统学科与新兴领域深度融合,促进教师教学能力迭代升级,为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育时代新人提供新思路与新动能。为协助推进新文科建设,全面提升高校文科人才培养质量,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以“推进跨学科交叉,建设一流课程”为主题,举办南方高教讲堂第9场暨广东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成果推广活动,以课例展示、学术沙龙、专题报告为载体,集中呈现跨学科课程设计的创新范式与教学改革的实践智慧。通过多维对话与经验凝练,推动学科知识交叉渗透与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以赛促教”作用,助力我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推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人才培养。


王志强研究员作活动介绍

    二、教学展示

    教学展示由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全国第六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文科组获奖选手、广东省第五届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文科组第一名戚芳妮老师,广东金融学院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广东省第六届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获奖选手莫然老师分别围绕《近代广州城市空间》《酌定不起诉》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展示。戚芳妮老师主讲的《近代广州城市空间》课程,聚焦“城水分布”这一地理特征对城市发展的塑造作用,系统梳理了珠江航道变迁与广州城市历史发展的共生关系。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广州市建筑特点,解析了岭南文化融合性与空间功能演进的互动规律。莫然老师主讲的《酌定不起诉》,以刑法适用准则的法理辨析为切入点,以真实案例分析进行推演,特别设置“微罪处置中的价值抉择”情境模拟环节,引导学生理解法律引导的世界观、价值观。通过“刑事司法温度与社会治理效度”的跨学科研讨,展现了法学与伦理学、社会学的深度交融。两位老师结合新文科的特点和要求进行的课例展示,体现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理念,带来了非常精彩的教学示范。

    三、学术沙龙

    学术沙龙环节由王志强研究员主持。中山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谢进杰教授,华南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焦磊教授,广东省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获奖选手、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王媛副教授,广东省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获奖选手、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陈晓敏副教授,广东省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获奖选手、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解佳副教授参与研讨。专家从学科前沿、课程改革、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展开交流,形成四个方面观点:一要高度重视跨学科交叉融合在新文科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二是要加大学科交叉融合的力度,通过交叉融合为课程建设赋予新内容和新活力;三是要突出学校和专业特色,依据人才培养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跨学科课程建设;四是要关注新文科跨学科交叉的时代背景,尤其是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所提出的要求,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应对策略。本次沙龙通过多学科视角碰撞,为新文科课程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学术沙龙研讨现场

    四、专题报告

    在讲座环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副校长焦方太教授以《新理念 新融合 新技术,一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为题对新文科建设进行了深度解读,介绍了在新理念、新融合及新技术背景下文科一流课程建设面临的主要机遇、形势挑战与未来路径,并对高校新文科一流课程建设进行了案例解析,对新形势下高校一流文科课程建设具有启发价值。

    最后,王志强研究员对本次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总结。他表示,本次活动内容丰富,既有理论深度,也有实践探索,对推进新文科跨学科交叉课程建设很有启发作用。新文科的建设和推进需要搭建跨校协同平台,期待未来与各高校开展更具深度的交流合作和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