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粤东西北(河源)教研帮扶活动”小学、高中美术专场举办
撰写时间:2025-04-10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 浏览量: |
3月26日至28日,“走进粤东西北(河源)教研帮扶活动”小学、高中美术学科专场分别于河源市紫金县中山高级中学、紫金县第三小学举行。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美术教研员钟国荣、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体艺教学研究中心主任黄宏武、深圳市初中美术教研员王荟姝、惠州市美术教研员梁小荷,以及由深圳市高中、小学美术教研体系建设项目教师代表陈冬燕、赵刚琴、王朝、黄舒婷、谢妍等组成的省送教专家团队,河源市美术教研员陈智旭,河源市、各县美术学科教研员和骨干教师代表400余人参与了此次活动。
共研碰撞:探寻美术教研新方式
26日下午,“走进粤东西北(河源)教研帮扶活动”小学、高中美术专场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在紫金县第三小学举行。深圳市与河源市的执教团队共同围绕课例《秋庭戏婴图》和《文化与习俗|从“泥土”中诞生的美》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进行交流碰撞,旨在通过共研碰撞,探索美术教研的途径、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以课堂教学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推动区域美育的均衡发展。
深耕课堂:解锁美术教法新路径
3月27日上午,活动分为小学和高中两个场地,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同期举行,活动围绕中华经典美术作品《秋庭戏婴图》和人美版高中美术课程《文化与习俗|从“泥土”中诞生的美》进行同课异构教学展示,充分展现了两地教师的教学风采。
(一)小学美术学科专场
共赏中华经典,传承千年童趣
小学美术“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在紫金县城第三小学举行。第一节展示课由河源市紫金义容小学林爱军老师执教。课堂上,林爱军以生活为依托,连接古今,引导学生利用随手可得的水果,体验“推枣磨”游戏的悠久童趣。随之林爱军通过一系列条理清晰的指引,巧妙串联起整个教学过程,难度逐步增加,引领学生沿着探究的阶梯逐步攀登。
第二节课由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中心小学赵刚琴老师执教,赵刚琴通过“知画种、探精微、感生活、拓未来”四个环节展开教学。在课堂上,赵刚琴引入推理式情境教学,构建了趣味十足的学习环境。通过任务驱动、对比分析和合作探究等教学活动,让苏汉臣笔尖的秋色在投影屏上徐徐舒展,一场跨越时空的美育对话,于泛黄褪色的绢丝经纬间悄然复苏。这种缓缓推进的教学,激发了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的欲望,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审美判断能力。
(二)高中美术学科专场
溯源文化习俗,品鉴民间美术
高中美术“同课异构”课堂展示活动在紫金县中山高级中学举行。第一节展示课由河源市东江中学的潘润娜老师执教,潘润娜以河源地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忠信花灯为主题,精心设计了课程课例《探秘忠信花灯》,潘润娜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这一民俗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所承载的客家文化精神。学生们不仅通过鉴赏与实践走进了忠信花灯的世界,还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传承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感受到了让千年灯火在手中焕发新生的责任与使命。
第二节课由深圳市深圳中学陈冬燕老师执教。陈冬燕通过沉浸式教学模式营造课堂情境,围绕“当代语境·民间泥塑·AI赋能”三个维度,引导学生们沿着“溯源-探究-创新”的路径,感受材料、现场观展、解析档案、跨界融创。学生们在自主解析和实践创作的过程中,探寻当代语境下民间泥塑的创新表达,进而领悟民间美术传承与发展的深刻含义。整堂课以知引行、以行促知,构建了深度研习的模式,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他们回味悠长。
多方引航:赋能教师成长新思考
27日下午、28日上午,活动以主题讲座和交流研讨的形式展开,省送教专家团队,河源市及县区小学、初中、高中教师代表分别齐聚紫金县中山高级中学、东源县高级中学参与学习。
(一)主题讲座,聚焦教学变革及教师成长
钟国荣、黄宏武、王荟姝分别以《提炼、深化与拓展——基于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案例分析》《透过速写考题的变化看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性思考》为主题开展专题分享。钟国荣以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的教学案例分析为切口,带给老师们如何活用教材、深化教材的深刻思考;黄宏武结合各省考题分析近年速写高考改革的新趋势、结合案例为教师们提供了如何通过高中美术鉴赏课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专业指导;王荟姝分享了个人以及深圳美育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现了“为素养而教,用学科育人”以及“为热爱而学、为热爱而研、为热爱而变”的教育理念。
(二)交流研讨,聚焦教学探索及特色美育
深圳-惠州-河源三地教研员、骨干教师代表聚焦教科研展开热烈的交流研讨。惠州市美术教研员梁小荷、河源市美术教研员陈智旭、河源市龙川县教研员钟力、深圳市南方科技大学附属中学黄舒婷和王朝老师各抒己见,带给教师们多方视角与思路。
本次教研帮扶活动紧密围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工作指导方针,以省教育研究院为纽带,以专家送教为桥梁,以同课异构为路径,构建了促进区域交流和共同研究发展的平台。活动旨在持续推进教育资源的双向流动与深度共享,加强省级引领和教研辐射作用,激励广大教师在相互学习和借鉴中激发教育智慧,落实素养育人理念,促进区域教育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