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组织开展“走进粤东西北(河源)教研帮扶活动”
撰写时间:2025-04-01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 浏览量: |
3月26日至28日,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组织开展“走进粤东西北(河源)教研帮扶活动”,旨在为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强高质量教研体系建设,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3月26日上午,省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傅湘龙,党委委员、教学教材研究室党支部书记吴有昌,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姚轶洁,河源市教育局二级调研员陈俊荡等一行深入凤安镇,对中小学教学教研和家庭教育情况开展实地调研。
调研组首先到教育厅对口帮扶的凤安镇仁里村开展家庭教育和帮扶工作实地调研对接,了解驻镇帮镇扶村工作进展和教研需求。
随后,调研组来到凤安中学,就基础教育阶段教研教学和家庭教育开展座谈。凤安中学和凤安中心小学校长分别介绍学校基本情况、帮扶成效、家庭教育情况以及教学教研过程中的困境。调研组对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提出三点建议,一要锚定学校总体发展目标,找准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深入开展基于问题、有明确主题、有组织成体系的教研活动,促进学校整体办学质量提升;二要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南方教研大讲堂等优质资源,与优质学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联合开展二次或多次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三要与各级教研部门加强联系,通过教研部门组建专家队伍送教下乡、组织教师进行教研培训,推动提升学校建设和教育教学水平。
下午,高质量教研体系建设调研座谈会暨联学共建活动在紫金县紫金中学举行。
陈俊荡首先介绍了河源市在教研项目推进、智慧教学融合应用、教学改革、教学帮扶等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新经验,以及所呈现的新面貌。他强调,河源市教研院、各县(区)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要提高思想认识,抢抓机遇,将此次帮扶活动中所学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加强交流合作,构建教研新生态,打造具有河源特色的教研创新体系,共同促进河源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同时,他希望省教育研究院继续在政策设计、项目布局、智力支持等方面给予河源更多帮扶,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继续在课程共建、师资共享、质量共评等方面大力支持河源。
吴有昌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凝心聚力建设高质量教研体系”为题进行领学,着重强调以高质量教研支撑教育强国和教育强省建设。河源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院长何功兴汇报河源市在加强高质量教研体系建设、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主要做法与成效、存在问题和工作设想。各县(区)教师发展中心和紫金中学负责同志也分别作专题汇报。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体艺中心主任黄宏武以“联动、同频、共进”为主题,分享2024年深圳帮扶河源教育的做法、成效和典型案例。
傅湘龙表示,在前两轮教研帮扶基础上,第三轮教研帮扶活动将重点聚焦“六个推动”。一是推动基础教育教研体系进一步优化转型升级;二是推动“双新”(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三是推动建立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与改进机制;四是推动“双创”,即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五是推动县中振兴发展;六是推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深度应用。
傅湘龙表示,推进高质量教研体系建设和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对标提升思政引领力的要求,着力在强化党建统领上下功夫;二是对标提升人才竞争力的要求,着力在加强教研队伍建设上下功夫;三是对标提升科技支撑力的要求,着力在强化教研引领创新上下功夫;四是对标提升民生保障力的要求,着力在强化教研内涵提升上下功夫;五是对标提升社会协同力的要求,着力在强化教研系统集成上下功夫;六是对标提升国际影响力的要求,着力在教研对外交流合作上下功夫。
本次帮扶活动共组织中小学(含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各学段37个学科,110多位教研员和专家,开展160多场教研帮扶活动,其中学科活动148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专题报告3场,家庭教育报告会1场,2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解读与改进交流研讨活动,调研座谈会7场。帮扶活动同时在紫金县、龙川县、和平县、东源县、连平县开展,通过集体备课、课例展示、评课研讨、专题讲座、教研沙龙、教育教学成果展示交流、教育教学管理专题报告会、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深度应用研讨、实地调研等活动形式,对河源市进行深度教研帮扶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