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外50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东莞,共探孤独症儿童教育良方

撰写时间:2025-04-10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浏览量:

    4月9日,2025年广东省孤独症教育交流活动在东莞市康复实验学校开幕。活动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来自省内外的500余名各级领导、专家学者等齐聚东莞,共绘广东省孤独症教育高质量发展蓝图。

东莞“与星同行计划”等孤独症教育品牌成效初显

    此次交流活动设置了专家论坛、教学课例展示与点评、教学研讨等环节。东莞市残联理事长陈伟贤、省教育厅基信处副处长冯婉燕、市教育局四级调研员林勤、市残联副理事长张福应出席活动,省教育研究院、华南师大特殊教育学系、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市残联相关部(室)、直属单位负责人,市教育局相关科室、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以及全省各地市(区)教研院、特殊教育学校、融合教育学校(幼儿园)和残疾人康复机构特殊教育同行代表参加活动。


    张福应在致辞中,从政策保障、资源供给、人才培养、社会支持等方面,简要总结了近年来东莞在孤独症教育领域取得的成果,市残联通过开展“与星同行计划”(即 CST项目),着力为全市孤独症照顾者提供家庭康复技能培训,有效减轻孤独症儿童家庭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表示希望大家通过此次多维度的学术交流与实践经验分享,持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冯婉燕表示,近年来,广东聚焦孤独症教育的师资专业化水平提升、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立项建设18个孤独症教育基地、15个孤独症部(孤独症教育中心),成功研发了针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学生特性的《入学适应》《社会情绪》等精品课程。


    活动期间,三个分论坛分别以“课程建设”“科技赋能”“协同育人”为关键词展开,其中“课程建设”分论坛专注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课程建设与资源开发,专家们分享了如何构建更贴合孤独症儿童需求的课程体系,并就如何高效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展开探讨。“科技赋能”分论坛聚焦人工智能赋能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教育康复,探讨如何借助前沿科技手段,提升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精准度与效果,为传统康复教育模式注入新的活力。“协同育人”分论坛则围绕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融合教育与教联体协同发展,交流如何打破教育壁垒,实现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有机融合,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共享与协同进步。

东莞市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当日成立

    当天,东莞市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正式成立。市康复实验学校校长李俊强介绍,中心旨在为全市各类学校、机构和家长开展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提供专业化指导和服务,通过政策建议、教育研究、师资培训、融合宣导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优化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服务体系,提升全市中小学融合教育质量。


    据了解,东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和“双万城市”,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将特殊教育工作纳入市十件民生实事予以重点推进,在全国率先实现学前融合教育乡镇全覆盖,全市33个镇街(园区)各建有至少1间特教班,构建了以随班就读及特教班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涵盖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的特殊教育体系,助力孤独症群体获得抢救性康复、全生命周期支持。

    活动现场,参会人员围绕孤独症教育的前沿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研讨,分享自身在孤独症教育中的成功案例与经验。4月10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教授王辉还将带来“孤独症学生:认知、评估与教学”专题讲座,市康复实验学校教师则通过《我的身份证》《寻找春天》课堂教学,展示特殊教育“生活+”课程建设的实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