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季学期首场课堂数字化评价教研活动举办
撰写时间:2025-09-30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 浏览量: |
9月17日下午,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广州市长兴中学协办的“广东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数字化评价与质量提升项目”2025年秋季学期第1场省级教研活动,在广州市长兴中学举行。各项目校代表、数字教研导师、对口小学教师代表及全省多地教育研究人员与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与活动。
广州市长兴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陈汝深在欢迎辞中指出,学校自2024年启动CSMS项目以来,组建专项课例研究团队,依托该平台智能数据分析功能开展课堂教学精准诊断与动态优化,已培育校内首批“数字教研先锋”,相关教学实践创新成果在省级教研活动中形成良好示范。他表示,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全景展示数字化评价对课堂提质、教研转型及教师成长的赋能作用,提炼可迁移、可复制的区域推进策略,为广东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
活动设置多场专题分享环节,聚焦数字教研实践与教师成长。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陈晓燕以《双向赋能,融合共赢——数字教研导师工作中的收获与思考》为题,阐述数字教研导师的角色要求、必备素养及教研员与导师身份的双向赋能价值,并建议参与单位与教师充分运用工具赋能教学教研。
广州市天河区盈彩美居小学校长陈紫凌在《从数据到循证:CSMS研修赋能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感悟》分享中,提出数字教研导师需兼具诊断者、引导者、共建者三重身份,介绍通过分层策略助力不同层次教师成长,以及以双轮驱动构建学校数字教研新生态的实践路径。
广州市长兴中学教师陈丽芳、钟雪芳联合以《结缘同行,共研成长——芳芳姐妹的数智教研之路》发言,分享二人因CSMS结缘,借助CSMS破解教学难题、探索师师与师生共研模式、构建学习共同体新生态的经历,为跨学科教师共研合作、实现教学优化与自我成长提供了实践样例。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教师李梅菊与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教师吴嘉宜共同带来《数智同行,研思共长——一位青年教师省级教研汇报的磨砺之旅》,以对话形式呈现数字教研导师为青年教师打磨省级教研汇报,历经1个月5次修改破解初稿“满、散、平、疑”问题,并借助CSMS验证UBD(待补充中文)有效性,助力吴嘉宜从“数据搬运工”转型为教学研究者的过程,同时分享各自在导师与教师角色中的实践收获。
教研沙龙围绕“智慧教研,协同共长——基于CSMS的教研导师实践智慧和成长”这一主题展开,深圳市福田区第二实验学校王金龙、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徐春凌、广州市白云区龙归学校麦雪玲、东莞市东城虎英小学胡嵘苹、佛山市禅城区张槎中学罗湘涵、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张海英等6位专家教师,聚焦“角色跃迁——从实践者到指导者的转变”“共生共长——导师与被指导者的协同进步”“智能共塑——与AI共塑未来专业发展新愿景”三大话题深入交流,分享自身实践经验与成长体悟。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海东对活动进行总结,认为本次活动聚焦“数字教研导师”实践智慧与成长,兼具理论高度与现实温度。他强调,国家相关政策为教育数字化发展提供机遇,期望各项目校在人工智能赋能教研、课堂教学评价及教师发展等领域展现特色、保持领先,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实践成果;后续省教研院将持续开展系列省级教研活动,鼓励参与教师抓住机遇,深化实践;同时要求各地各校坚守教育本质,以数字化教研为支撑,助力广东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次活动通过专题分享、沙龙研讨与线上直播,集中展示了CSMS支持下的教研新样态与教师成长新路径,为全省推进课堂教学数字化评价与教研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