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广东省全域深化应用教研活动(第2场)在梅州举行
撰写时间:2025-09-30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 浏览量: |
共研平台深度应用新实践 共绘广东智慧教育新图景
9月25日-26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广东省全域深化应用教研活动(第2场)在梅州举行。本次活动在广东省教育厅指导下,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梅州市教育局承办,汇聚来自全省6个地市教研员与学校老师代表,围绕国家平台深化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创新展开深入研讨。
一、强化系统部署,构建三级推进机制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姚轶洁在开幕式中提出,全省教研工作应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积极推动构建“省级统筹—地市协同—县校落地”三级应用体系,推动国家平台在全省范围的系统化、深层次应用。梅州市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杨幼平介绍了梅州通过智慧课堂实现城乡学校同上一堂课的实践成果,并提出从“资源供给”向“素养提升”、从“技术突破”向“系统重构”的深度转型路径。
二、地区创新路径纷呈,破解教育教学难题
在经验分享环节,各地教研代表展示了具有代表性的平台融合路径。
梅州市教研员洪华标提出“合伙人式”教研的做法, 探索“教研引领—资源建设—数据赋能”新范式,破解山区教育资源不均难题;汕头市教研员陈海楝阐述“教学评一体化”五维路径,涵盖国平台资源挖掘、智能工具辅助、数据驱动评价、校本资源共建共享、区域协同推进,通过数据画像实现增值性评价;潮州市教研员庄楚金介绍了以“三大工程、四项团队、五类资源”为核心的教师培养体系。
三、县域实践扎实落地,形成多元推进路径
县域实践同样涌现出一批有示范意义的实践案例。
深圳市光明区教研员许凌云构建“证据驱动-多主体协同”青年教师培育模型,实现伴随式教研与精准赋能;广州市黄埔区教研员周长波通过“资源共享链、数据驱动链、实践协同链”三链协同,破解科学教育中资源断层与教研固化难题;广州市番禺区教研员伍健强以聚焦“全面普及、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探索创新”推动区域人工智能教育普及;河源市源城区教研员李欢欢开展“一核双向四驱”教研探索,形成“三思八学”教学策略,助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梅州市五华县水寨中学正高级教师李国玉,现场展示了如何借助平台微课与习题库开展跨校协作,重构教师专业成长路径。
四、专家前瞻:平台持续进化,AI重塑教育形态
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网信中心副主任黄志南指出,国家平台将持续拓展十大应用场景,支持教学、管理、评价等全流程,以数字化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副教授朱龙强调“人机协同”已成为未来教育的必然趋势之一,并现场演示智能备课、AI教研助手等四大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