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省劳动教研员能力提升研修活动举办

撰写时间:2025-10-17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浏览量:

研修赋能劳动教研,实践领航教育创新

    9月17日至19日,2025年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教研员能力提升研修活动在佛山市开展,活动主会场设于顺德区美辰学校,18日上午同步在顺德区罗沙小学设置分场。近两百名来自全省各地市、县区的劳动教育教研员与专家齐聚,通过专家报告、校际经验分享、多主题劳动项目现场教学等形式,共话劳动教育创新实践,为区域劳动教育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次研修活动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佛山市教育局教研室承办,佛山市顺德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佛山市顺德区美辰学校、佛山市顺德区罗沙小学协办。活动开幕式由省教育研究院梁惠燕老师主持,省教育研究院党委委员、教学教材研究室支部书记吴有昌,佛山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刘湘、顺德区教育局副局长王涛等出席开幕式。

理论实践双轨赋能劳动教育

    9月17日上午,华中师范大学陈佑清教授作专题报告《实践活动与素养形成》,从理论层面剖析实践教育与素养培育的内在关联,为教研员们解读了新时代劳动育人的根本遵循,以及从“技能训练”向“素养培养”转型的路径与策略;下午,华南师范大学廖文博士围绕《劳动素养监测与改进》展开分享,提出劳动教育质量评估的科学框架,为各地开展劳动素养监测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论。

现场教学

    9月18日上午,劳动课程教研工作坊在分别美辰学校和罗沙小学举行。

特色学校展示

    美辰副校长学校覃鲁以“六美农场耕育初心,魔幻厨房烹传匠心”为核心,围绕“十二年一贯制‘大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主题,系统介绍了学校劳动教育的完整路径。

    罗沙小学校长王李萍围绕“本土文化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主题,介绍了学校以劳动基地为依托,构建“非遗传承+生活实践”劳动教育体系的经验。

教研工作坊

    本次培训活动还开设了教研工作坊,佛山8个劳动教学项目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劳动课的创新实践。教研工作坊由单元项目课程说课、现场课例展示及教学研讨三部分组成。教研员们化身“学生”深度参与劳动项目的做与学,从“学”的角度来思考课程在落实育人目标上的优缺点,积极探讨课程深化方向与改进策略。“做中研”“学中研”的创新教研模式聚焦提升劳动教育的时代内涵与育人效能,为全省劳动教研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课程实施范式,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案例教学

    在案例教学环节,佛山市教育局教研室饶小锋老师带来主题为《AI赋能新时代教育及劳动课程理路与实践探索》的分享,珠海市教育研究院赵枫博士以《中小学劳动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培养路径》为主题,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梳理了劳动教育教师所需的核心能力与培养策略。

教研论坛

    在教研论坛上,围绕“教研支撑劳动课程高质量实施”主题,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吴小敏、汕头市教师发展中心郑巽、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邓汉盘、深圳市罗湖区教科院肖骥辉、佛山市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张永新、茂名高州市教师发展中心陈凤萍、韶关市浈江区风采实验学校孔穗娴等教研员分别从区域教研体系建设、特色劳动课程建设、劳动教师培养、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等角度作分享。

    活动闭幕式上,省教育研究院劳动教研员梁惠燕作专题报告《劳动课育人的逻辑与理路》,强调了劳动课程的重要育人目标及其实现的路径与策略。在活动总结中,梁惠燕充分肯定了各地市、县区充分发挥教研支撑作用、助力劳动课程高质量实施的积极探索,提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劳动教育的要求,明确劳动课程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直面劳动课程实施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锚定目标、立足本土、实践创新、再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