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走进粤东西北(梅州)教研帮扶活动”初中化学专场
撰写时间:2025-10-10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 浏览量: |
台风无阻送教路,教研帮扶暖人心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走进粤东西北(梅州)初中化学教研帮扶活动以“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为核心主题,旨在通过精准帮扶提升梅州地区初中化学学科的教学与研究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与教研队伍,推动县域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9月22日下午,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走进粤东西北(梅州)教研帮扶活动”初中化学学科专场在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第二中学开幕。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初中化学教研员眭苏奇带领东莞市香市中学教研处主任林耿辉、东莞中学教师黄华玲组成的专家团队深入丰顺县汤坑镇第二中学实地调研,为梅州初中化学建设提供精准指导。梅州各县(市、区)教研员及骨干教师积极参与,梅州华业外国语高级中学教师陈勇参与同课异构展示,梅州市化学教研员曾洁萍、五华县初中化学教研员张东权分别担任各时段活动主持。受台风“桦加沙”影响,第二天的活动改成线上进行。
一、深入学校忙调研 及时反馈提效能
本次教研帮扶活动首先对梅州初中化学教学情况进行调研,通过观摩常态课堂和座谈的方式实施,深入了解一线教学的实际状况,以期使后续的教研帮扶更加精准、更加有效。
专家团队现场观摩授课并开展调研,分别观摩了丰顺县汤坑镇第二中学李茂红、谢灼晴两位教师围绕《氧气的制取》所进行的同课异构授课活动。
李茂红在课堂上通过视频演示和自己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流程和原理,引导学生和自己一起组装、连接实验仪器,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过程,使学生初步形成严谨的实验操作科学态度,让学生知道化学技术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
谢灼晴所授课的学生有较好的学习基础,她在课堂中采取问题导向式进行教学,以“实验探究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核心,从气体原理到制取装置,从气体性质到收集装置,从操作细节到规范实验,内容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进入氧气制取知识学习,帮助学生建构初中气体制取模型认知,同时渗透安全操作与实验误差分析。
在观摩过程中,专家们认真记录课堂环节、师生互动细节以及学生的反馈情况。
评课、反馈环节由梅州市化学教研员曾洁萍主持。首先,汤坑镇第二中学校长吴旋温向专家致以诚挚谢意,并请专家就提升教育质量提出宝贵建议,以助力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共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在评课环节专家们一致认为二位老师的课堂注重学生的直观感受,符合学生初步接触化学这门学科的学情,很好地展现了课堂的温度,在授课过程中能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体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以情景推动内容的方式进行知识讲授,将知识连接起来,体现了科学教学的严谨性。随后,眭苏奇、黄华玲、林耿辉三位专家分别对两位授课教师进行“点对点”即时指导,并与参会教师针对教学环节设计、师生互动交流以及核心素养渗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指导。
此次教研帮扶活动,不仅为梅州初中化学一线教师搭建了与省级专家、珠三角名师深度对话的优质平台,更通过“同课异构+精准评课”的模式,将先进教学理念与实操经验送到基层课堂。未来,随着此类帮扶活动的持续推进,将进一步推动粤东西北地区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共享,助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速,为构建品质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二、名师讲座解难题 梅州教师获真经
9月25日上午,两场聚焦初中化学教学创新的专题讲座如期开播,来自梅州地区的初中化学教师齐聚云端,共赴一场高质量的教研盛宴。
本次线上专题讲座由梅州市化学教研员曾洁萍主持。讲座第一阶段,由东莞市香市中学林耿辉作专题讲座为“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及设计”,林耿辉以老师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关于教学情境的三个真实共性问题(为何创设教学情境?何为教学情境?如何创设教学情境?)为核心开展讲座。通过一种常见的教学现象,暴露出老师们实际上缺乏‘教、学、评’一致性的思考,提出需要在教师视角、学生视角、课程视角三个思维角度开展课堂教学并结合原子结构、溶液复习与提高课、中考真题及“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跨学科实践活动等典型教学案例,从“目标锚定—情境搭建—评价嵌入”三个维度,详细讲解如何让教学情境既贴合学生认知水平,又能精准服务教学目标。明确提出五个策略:一是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二是紧扣学习目标,选择教学情境,三是分析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四是深挖教学情境,设置教学活动,五是立足学评统一,贯穿教学评价,帮助梅州教师破解“教、学、评”脱节的常见难题,为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清晰的方法论指导。
随后,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初中化学教研员眭苏奇带来以问题导向为主导,融入真实情境和数字化手持技术的课堂教学案例的解析与探索——初三化学《氧气的性质》的专题讲座。眭苏奇结合化学学科新课改、不同版本初高中教材对比以及中高考命题改革等问题向老师们展示定量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聚焦“教、学、评”一致性在教学过程中的落实。结合自身二十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常规课、公开示范课和比赛类型公开课三种不同的教学场景,提出“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总策略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行动指南,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暴露问题,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问题的总思路。根据在“氧气的性质”备课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带来“问题导向+真实情境+数字化定量实验”的课堂案例分享。讲座中,眭苏奇还原了完整的课堂设计流程,重点介绍了如何设计结合学情的预习学案问题(知彼),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延伸拓展问题以及课堂练习的设计(知己),以及展示面对不同层次的班情,如何将设计好的问题进行“排列组合”优化,以达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教学效果。令参会教师收获颇丰,引发线上教师的热烈讨论与积极互动。
三、云端聚力促均衡 同课异构展新篇
9月29日上午,“走进粤东西北(梅州)教研帮扶活动”初中化学同课异构教学研讨在线上开展。
活动在主持人五华县初中化学教研员张东权老师的简要介绍中拉开帷幕。本次教研聚焦初中化学同一课题,创新采用“同课异构”模式,旨在通过不同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与演绎,碰撞思维火花,探索最优教学路径。
活动首先进行了来自梅州华业外国语高级中学陈勇老师的展示课。陈勇的课堂立足学情,教学设计层层递进,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与本土化情境的创设,展现了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对梅州学生特点的精准把握。
随后,东莞中学黄华玲老师带来了她的示范课。黄华玲的课堂则充分体现了前沿的教学理念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她以问题驱动引领学生思维,课堂氛围活跃,互动高效,展现了珠三角地区先进的教学风采。
两位老师虽执教同一课题,却从不同的视角切入,运用各异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构建了两节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高效课堂,完美诠释了“同课异构”的深刻内涵。
展示课后,陈勇和黄华玲依次进行了5~10分钟的说课。他们从教材分析、学情把握、目标设定、过程设计及教学反思等方面,深入阐述了各自的教学思路与设计意图,使线上观摩的教师们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在精彩的点评环节,张木歆与林耿辉对陈勇的课进行了专业剖析,肯定了其教学结构的严谨与务实,同时也提出了宝贵的优化建议。邹春霞与眭苏奇则对黄华玲的课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巧妙的技术应用和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导向设计,为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转型提供了生动范例。
最后,曾洁萍作简要总结。他衷心感谢了省教研院程俊老师、眭苏奇老师的悉心组织,以及眭苏奇和林耿辉的倾情分享。他认为两位专家的报告一“术”一“道”,相辅相成,“林主任从教学设计的内核——教学评一致性入手,为我们夯实了理论基础;而眭老师则从技术融合、问题驱动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未来课堂生动的模样。”此次帮扶活动,为梅州初中化学课堂展示了新课标新教材理念下的新课堂教学实施路径,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本次帮扶送教活动,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教学展示与研讨,更是一次深度的教育理念融合与精准的教研帮扶。它搭建了粤东西北与珠三角地区教师无障碍沟通的桥梁,有效激发了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热情,对推动梅州地区基础教育的内涵发展、促进全省教育优质均衡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