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有高度刻度温度,学有力度信度效度——思政课教学中的主导与主体探寻

撰写时间:2022-05-24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浏览量:

摘要:思政课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正确把握导的内涵,深入领会导的要求,做到导有高度;精准定位导的位置,做到导有刻度;科学实施导的艺术,做到导有温度;持续坚持导的行动,做到导有力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确保教学目的、教学活动、教学时间、教学进度、教学效果等,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体、思的主体、练的主体、行的主体,切忌短斤缺两、虚情假意、一手包办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20193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铸魂育人是其本质要求,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是其方法论要求。思政课教学中的教师主导,导在何处?导在何时?导有何法?学生主体,何时主体?主体何为?

一、导有高度、刻度、温度

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必须正确把握导的内涵、精准定位导的位置、科学实施导的艺术、持续实施导的行动,让教师的主导既有政治引领、价值引领的站位高度,又有人生向导、思想启发的思维厚度;既有精准施策、恰到好处的时机刻度,又有润物无声、连绵不断的育人温度。

1.正确把握导的内涵,深入领会导的要求,做到导有高度和厚度

从目标向度看,思政课教学中教师的导要有高度。只有教师的导有高度,学生成长才有远度,也才能真正引导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思政课教师要坚持正确的目标导向,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导有高度主要体现在四高:一是育人目标定位高。教学始终坚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学科育人目标导向。二是铸魂育人立场高。教学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学科价值立场导向。三是学科价值站位高。坚持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学科教学目标导向。四是学科思想品味高。坚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学科德育导向。

思政课教师要走出以往重智育轻德育”“重成绩轻成长应试目标导向,走向重德育重成长育人目标导向,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的自觉,在教学中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用英雄伟人、时代楷模、先进人物的事例激励人、引领人,引导学生正确追星,学人民之星、追时代之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当奉献者。

从内容维度看,思政课教学中教师的导要有厚度。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主导既有一般学科专业知识学习主导的共性,又有德育学科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主渠道、主阵地的思想政治主导的特性。思政课教师应努力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人生向导、成才途中的航标灯塔,成为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新时代教师,让导有向度、导有厚度。

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五导,即进行理想信仰的导(导志)、政治立场的导(导态)、价值方向的导(导向)、情感意志的导(导情)、学习方法的导(导知)、社会实践的导(导行),也就是导人生向度、导思想深度、导能力强度、导行动力度、导理论厚度、导生活态度。用信仰引领信仰、用情怀传递情怀、用思想启迪思想、用行动感染行动,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学习、生活、工作中,为人生打下向好、向上、向真、向善、向美的价值基础、思想方法、行为准则。走出只关注知识传授及应试技巧等学法考法指导、忽视理想信念和价值立场引导的单一教学思维,矫正只教书不育人的错误教学立场,争当大国良师

2.精准定位导的位置,不缺位、错位、越位,做到导有刻度和精度

从导的地位看,有主导、辅导、从导之分,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导,还要责无旁贷地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不同于社会教育机构的辅导,也不同于校内其他人员(如教辅人员)的从导。从导的内容看,思政课教师的主导既有学科专业知识教学的主导,又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到位,不能缺位、错位、越位。

不缺位。在学生成长方向迷茫、道路迷失、心智彷徨、学习困难、认知模糊时,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必须到位,发挥引领作用,防微杜渐。不能有放任自流的思想,不能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不能以尊重学生的天性为借口让其越错越多,不能以确保学生主体地位为借口让其迷茫错乱。学生知识认知有错误时必须即时更正,政治观点有偏差时必须到位指正,价值观念有扭曲时必须及时拨正,行为实践有错误时必须现时矫正。到位必须及时、即时、现时、限时,到位必须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教之有方、教之有效、改之有进。

不错位。思政课教学必须对位,要符合思想政治学科的地位、本位、定位,符合思政课教师的职位、岗位。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铸魂育人、政治引领、价值导向是其本位,培育时代新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其课程目标定位。思政课教师是学生思想成长的领航者、政治成熟的把舵者、成长路上的陪伴者、成才途中的助力者,不能矮化为知识的传递者、歪化为应试教育的助推者、裂变为学生心中的厌恶者。在教学上,必须旗帜鲜明地引领学生走正确的路、树正确的旗、立正确的观。不仅重视学生知识学习,还强调对学生政治方向、价值引领、行为实践的引导;不只重的传授,也重视情、意、行、信的养成;不只是课堂的言传,也是课下的身教。不错位的前提是教师必须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教学观、思想观,把握思想政治学科本质、价值使命、目标导向。

不越位。教师要清楚自己在教学关系中的角色定位,认识到学生是主体地位,是学的主体、习的主体、思的主体、答的主体、练的主体、行的主体,是教学的主体、成长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一切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给学生学习领悟的消化时间、思考内化的沉淀时间、活动实践的行动时间,反对满堂灌、杜绝一言堂、远离保姆式教学。教师的作用是引导、指导、疏导、开导,要把握导的分寸,注意导的尺度,不能越俎代庖,不宜一手包办,该导则导,该放就放。

 3.科学实施导的艺术,做到导有温度和韧度

思政课教师发挥主导地位必须把握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思政学科政治认同、情感唤醒、思想启迪、行动引领教育目标达成的规律,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地位。主导作用并非学生为、教师当的高高在上的指挥,并非简单粗暴、尖酸刻薄的训导,并非不分青红皂白、冰冷无情的硬导,而是因势利导、因人而导,是科学的指导、引导、疏导、开导、劝导。因此,思政课教师教学中发挥主导地位要处理好导的节点、掌握好导的方法、把握好导的时效。

首先,处理好导的节点,适切时,点一下。导在开始时。学之端若无导,则如开车没有目标,不知道要开往哪里。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教师的主导应始于教学起点,导入学习的情境、导学习的目标、导学习的重点、导学习的难点,让学生清楚要学习什么、要学到什么。导在彷徨时。学之困若无导,则如旅途无指南,不知要走多少歧途。导在关键时。学之徒若无导,则如十字路口无路牌,只有犯错才明白,或许学习之错可以改,但人生之路切勿错。导在无助时,学之程若无导,则如人在窘途无好友,多少前途妄徘徊。导在迷惑时、导在升华时,妙手一指,春暖花开。

其次,掌握好导的方法,暖人心,推一把。思政课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从方式路径上看,有言导、教导、行导、身导。有课堂的教学引导、有活动的实践指导、有错误行为的矫正指导、有自身言行的言传身导。教师要掌握导的艺术、导的温度、导的心理、导的方法、导的语言,做到真心、细心、悉心、耐心,拒绝讽刺、挖苦、粗暴,多鼓励、多欣赏、多表扬、多激励。例如,大家熟悉的陶行知先生以三颗糖导行的故事;再如,江西吉安一位女教师讲课时发现一位学生瞌睡,并没有直接点名批评,而是悄悄放下书本,给这位学生揉肩把她唤醒,并一起做防困操,以爱纾困,化困意为鼓励;湖南醴陵一位教师为歌唱比赛失意伤心的学生打开摩托车灯,搭建临时舞台陪她重唱,给学生奋起的力量。教师要掌握导的科学,优化案例,采取情境创设的综合性教学形式,变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法为包含自主、合作、探究等要素,基于真实情境、强化辨析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法、议题式教学法;要勇于走出教室、走进社会、接触生活、感受时代,迈入社会实践活动大课堂开展参观体验、实践调研、志愿服务等社会活动教学。要搭起沟通的桥梁、学会对话的语言、感受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喜好,以真实的情境、生动的案例、感人的故事、亲身的体验、深刻的思考,历史对比、现实成就、国际比较,与学生共情共鸣,与时代同行,与祖国同心。

最后,把握好导的时效,牵上马,送一程。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主导要注意即时性,教学疑惑点正是教育发生点,要抓住疑点、解析惑点,化为成长点。注意导的适时性,给学生预留学习、接受、思考、沉淀、内化、改进、行动的时间和空间,不宜时时包办、事事操办,幻想即时可办。注意导的长期性,根据学生理解、接受、反应能力和程度进行跟踪指导、长期指导,直至导发生作用,学获得效果。注意导的反复性,无论是学习认知还是思想认同、情感认可、行动改进,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教师的导要有韧性,要坚持不懈。

二、学有力度、信度、效度

教师经常抱怨学生的一句话是这个知识点、这道题目,我上课讲了很多次,为什么你们还会错。为什么还会错?是因为这个知识点只代表教师讲了、讲过、讲完,不等于学生已经过、过、过、学。讲完只是教学过程,不是教学结果,不是教学效果,更不是教学目标。唯有真正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师主导,才有学生的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有所为,才能做到学有力度、信度、效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真正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时间、教学进度、教学效果等方面,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体、思的主体、练的主体、行的主体

1.教学目标的主体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导向,是关于教学将使学生发生哪些变化的明确清晰的表述,是期待实现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应以育人为指针,凸显课程性质,聚焦学科素养,具体设定行为目标。行为目标由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动词、预期表现构成。学生是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即教学目标应该描述学生经过学习之后能够做什么,而非使学生……让学生……提高学生……”。例如,某教师设计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的教学目标为:开展学生(行为主体)为粤剧发展提建议的活动(行为条件),运用(行为动词)文化创新的途径,对文化建设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公共参与素养(预期表现)。该教学目标以终为始,立足学生,围绕学生,服务学生,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2.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学是教与学互为一体的活动,它们相互配合、相互支撑、不可分割。教师的教包括导入、导学、导思、导练、导评,学生的学包括学习、思习、练习、温习、复习、见习。在既定教学时空,由于教师处于主导,常常出现教师导的时间和活动等过多,导致学生学的时间和活动过少,从而出现灌输学习、填鸭学习、机械学习,导致虚假学习、低效学习,甚至负效学习。有力度、有信度、有效度的学习必须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由学生真正完成学习活动。一是要保证充分活动时间,不能缺斤短两。例如,本来应该是8分钟才能有效完成的学生讨论活动,教师只给3分钟,此类活动就属于虚假活动,学生没有成为真正的主体。二是活动过程要确保学生是主体,不能虚情假意。即学生是学的主体、思的主体、悟的主体、用的主体、行的主体,是真学、真思、真练、真用。教学活动不是学生配合教师演绎的真人秀,而是教育真实发生的成长路。三是活动交流要由学生呈现,不能由教师一手操控。即活动体会、思考应该是学生凝练、学生表述,而不是教师代言、教师表达。

3.教学时间的主体

在教学中,必须保证学生在课堂时间支配上占主体地位,变讲堂学堂40分钟一节课,常态下,学生的自主思考、消化、吸收、练习、总结的时间应该占比50%以上,即有20分钟以上时间留给学生,教师讲和评的时间不应超过20分钟。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沉淀的时间、内化的时间、练习的时间、改进的时间、行动的时间。学生学习没有时间保证,就不可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4.教学进度的主体

学期教学进度推进、课堂教学环节推进应该以学生对所学知识、问题、能力的深入掌握为依据,不是以教师的讲解时间、自我判定为标准。只有学生掌握已学知识,教师才可进入下一环节、学习新的内容。例如,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时,学生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理解不清晰,不宜立即推进教学进度,而应该在大部分学生都掌握的情况下推进。

5.教学效果的主体

评价一名教师的教学水平应该以学生学的效果,以学生的知、情、意、行为依据,不是以教师教的水平为依据。只有教师因材施教,才有学生学有所成;只有学生学有所获,教师的教才有所用。教学不是炫耀教师教学水平高度的舞台,而是促进学生成长的过程,习比教更重要。

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师生相互迸发、相互作用、相互成就、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的是导,是入门时的引导、学习时的指导、困惑时的开导、烦恼时的疏导、徘徊时的向导、放弃时的劝导,是学生成长中隐形的翅膀;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是学习时间的主体、学习行为的主体、学习效果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唯有师生同场、教学同步、导体合一,方能奏响教学和谐乐章。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时代深化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0ZQJK070)阶段性成果。


作者:陈式华,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正高级教师

来源:本文选自《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10月刊,被人大复印资料2022年第2期全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