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教育行动谈

撰写时间:2023-02-08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浏览量:

汤贞敏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须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要求深入实施科教兴粤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把握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机遇挑战,坚定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使命任务,富有战略性、前瞻性、创新性、针对性地采取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行动策略,充分彰显教育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地位作用。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广东教育;机遇挑战;使命任务;行动策略

:汤贞敏,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厅级干部,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规划、教育政策、教育智库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向世界宣言: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中,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报告还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广东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求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更好把握广东教育现代化的机遇挑战、使命任务和行动策略,把党的二十大的决策部署落实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广东实践的各领域各方面全过程。

    一、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教育的机遇挑战

机遇挑战内含发展基础、战略利好和弱项短板、矛盾障碍,需要我们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关于国内外形势的战略性分析研判,增强信心、常怀忧患,密切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切实做好破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面临各种矛盾障碍、困难问题的充分准备。

(一)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被寄予厚望

早在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就要求广东做到在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当好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和国际社会观察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在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推动下,党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2月、7月先后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要求在粤港澳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路径,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而积累经验、提供示范。2021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进一步丰富和充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和举措办法。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市党委、政府这几年也一直在推动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

“十四五”开局前的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又要求广东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教育承担着更为重要而紧迫的使命任务。

从国内看,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呼唤教育充分发挥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用。“双区”建设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南沙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等多重国家战略和先行先试政策在广东叠加,全省深入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都亟待坚强有力的教育、科技、人才支撑。

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安全等格局发生深刻调整,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全球教育、科技、人才竞争更为激烈。美西方部分势力对我国打贸易战、科技战、“抹黑”战……企图遏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教育履行使命任务显得更为重要、更加迫切,必须充分体现出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

(二)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把确保教育优先发展作为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紧扣经济社会发展主题主线布局教育现代化工作,保障教育系统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培养输送大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

据统计,2021年广东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37467所、在校(园)生2774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104.14%、小学净入学率为100%、初中毛入学率为109.5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7.7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7.65%,教育普及、教育质量有了新跃升,教育改革、教育开放取得新进展,教育保障、教育基础得到新夯实,在培养人才、创新科技、服务社会、传承文化、国际交流合作上作出了一系列重大贡献,较好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三)广东推进教育现代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重视、更为紧迫,不少矛盾、困难问题亟待破解

与中国式现代化特征、本质要求和目标相比,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要求相比,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相比,广东教育的短板弱项还相当多,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配置与新型城镇化进程不够协调,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沿海经济带和北部生态发展区与珠三角核心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发展水平差距明显,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优质学位明显欠缺,珠三角核心区基础教育公办学位供给依然比较紧张,成为加快推进全省教育现代化的最大掣肘;教师队伍结构和整体素质未能适应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珠三角核心区教师编制不足,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教师素质整体偏低,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有待健全,成为制约教育内涵发展、质量提高的关键难题;教育管理、投入、评价等体制机制总体活力还不够充足,教育保障水平在用地规划、资金投入、智力支持等方面有待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任重道远,成为阻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基础教育质量亟待提升,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内在结构需要深入调整优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体制机制有待建立健全,教育发展的开放性、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的参与性仍然偏低,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互为支撑的格局尚未巩固;科学教育理念和正确教育方法尚未在全社会普及,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育人模式、教学方式有待推行,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和身心素质提高需要加强;教育智库建设总体滞后,教育科研体系不够完善,教育科研力量配置不足,教育科研经费投入欠缺,未能在教育改革发展中有力发挥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新要求,广东当抢抓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的历史站位、更宽的国际视野、更长的战略眼光、更实的举措办法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现代化、打造教育强省的战略部署、总体设计形成细化实化具体化的系列行动方案,使教育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二、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教育的使命任务

使命任务内含发展特征、本质要求、目标任务和原则遵循,需要我们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的战略部署,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展望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充分展现教育的地位作用。

(一)坚定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首要的是深刻认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把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作为方向和目标,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要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建成理念先进、制度科学、优质公平、人民满意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科学构建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作用,以立德为根本,以树人为核心,建立健全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课程、教材、教学、评价体系。同时,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相协同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教育引导学生铸就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掌握丰富知识、锤炼强健体魄、培养高尚情操、增强综合素质。还要建立健全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教育体系,推行因材施教,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使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水平不断提升,葆有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不断增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广东实践的适应性、支撑度和引领力

加快建成制度更加完备、结构更加优化、保障更加全面、服务更加高效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争创世界一流、高等教育内涵水平大幅跃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水平和教育服务贡献能力持续提高,实现全省教育综合实力、整体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要把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同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完善教育布局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深化产学研结合、普职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提升社会文明水平提供强有力支撑。要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视野下,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发展,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培养植根中国大地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素质国民,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蓄势聚能。

    三、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教育的行动策略

行动策略内含发展任务、举措办法和手段途径,需要我们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关于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的号召,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凝心聚力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

(一)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现代化全局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深入实施科教兴粤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大中小学全课程育人,推进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坚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二)全力加快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

切实推进教育规模、结构、质量、特色、效益协调发展和“一核一带一区”教育协调发展,大力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双高”建设,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水平。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循序渐进地融入学生培养各方面、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坚定的理想、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健康的体魄,实现全面发展。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细化落实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标准,构建有广东特色、中国底蕴、全球视野的国家、地方、学校课程教材教学体系,牢固确立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理念,创新以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方式,健全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培养机制,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科学、遵循规律,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培养造就一批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以及大批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奠基。

(三)扎实推进教育公平和教育高质量普及

首先要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以普惠性资源为主的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其次要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推动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协调发展,探索普通高中与高校协同育人。再次要继续提高高等教育普及程度,提升沿海经济带和北部生态发展区高等教育发展短板。还要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调动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积极性,促进民办学校规范达标和品牌提升。

(四)持续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紧紧围绕建设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加快形成覆盖全民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促进全体人民享受公共教育服务机会均等、结果平等,建立起更加开放、更好质量、更高水平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要充分考虑弱势群体和农村适龄人口,完善统一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制度,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集团化办学,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督导评估认定。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化追踪认定和资助机制。切实推进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加大普惠性教育政策和工程项目对特殊教育支持力度,同时为受认知障碍、心理障碍等影响而又非身体残疾的学习困难学生提供有效援助。

(五)积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广东

完善人才成长“立交桥”,推进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互融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让学习成为人们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健全全民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建立跨部门、跨行业全民终身学习制度建设工作机制和专业化支持体系,促进新兴技术与教育教学及其管理深度融合以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为每个人在人生不同时期的学习提供优质开放的资源、公平丰富的机会、便捷灵活的方式、绿色友好的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学习需求。

(六)持续增强教育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

首先,加快构建适应“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教育布局,培育提升广州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支持深圳教育体制改革先行先试,丰富珠三角核心区优质教育服务供给,带动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其次,继续探索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办学标准、专业标准、课程教学标准、专兼职教师标准,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产业人才培养培训新体系。再次,加强一流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深入实施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中大力推进一流学科、专业建设,提升内涵发展水平。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行鼓励自由探索和有组织科研相结合,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为集聚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和开发原创性引领性科学技术打下坚实基础。推动高校创新体系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区域性国家综合科学中心建设相融合,支持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争创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建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人才智力共享激励机制,构建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产学研深度结合的全链条、网络化、开放式协同创新联盟,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致力于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广东贡献。第四,充分发挥高校学科齐全、人才荟萃、智力集聚优势,深入建设高校新型智库,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学习研究宣传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果,为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谋,为广东担当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任务计,为满足南粤大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虑,打造“理论粤军”“学术强省”,不断产出广东特色、广东风格、广东气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成果。

(七)大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育人才队伍

把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支撑性工作,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摆在教育人才培养培训工作首位,扎根中国大地、拓展国际视野,提升教育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深入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深化广东“新师范”建设,健全教师教育学位体系,促进“新师范”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最新要求全方位对接。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教师资格体系和教师准入、招聘、评价制度,盘活用好机构编制资源,加大教职员编制统筹配置与调整优化力度。倾力补齐薄弱地区教师短板,优质教师教育资源、教师职称评聘等向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倾斜。全面加强教育管理队伍、教育科研队伍、教育服务保障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分层分类全员精准培训体系,与教师队伍一道,合力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升教育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协力提高教育人才特别是教师和教育科研人员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健全激励与约束考核机制,强化教育人才国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职责,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

(八)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

围绕打造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广东,建设以人工智能、虚拟仿真技术、数据挖掘为主要媒介的现代公共教育服务平台,构成全景式、智能化、数字化、个性化智慧学习图景。培育“互联网+”教育新形态,拓展优化全省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加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教育服务、教育管理深度融合。构建数字化教育治理模式,完善教育数据标准规范,推进教育数据分级分层管理,提高教育治理效能。探索构建教育智联网络安全体系,营造安全、高效的教育数字化环境。

(九)不断提升教育开放合作水平

要深化珠三角核心区对口沿海经济带和北部生态发展区、城镇对口乡村、强校对口弱校,开展各级各类教育帮扶。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发展,加强教育行政人员、教育科研人员、教师交流合作;支持港澳高校到大湾区内地合作办学,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支持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交流合作;探索资历框架对接模式;推动更多粤港澳中小学(幼儿园)缔结姊妹校(园),加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STEM教育、财经素养教育、研学实践、劳动教育等交流发展;支持各类教育联盟建设发展。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及友好城市交流合作,推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经验与广东教育融合创新;深度参与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努力参与国际重要教育议题研究和教育规则制定;携手港澳打造辐射东南亚、面向全球的国际教育示范区,增强广东教育国际影响力、竞争力。

(十)加快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入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健全教育治理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理顺教育领域各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完善教育法律法规实施与监管机制,提高教育法治化水平。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府教育治理效能;深化学校章程建设,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推动社会有序参与办学活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加强教育督导及教育质量监测、水平评估,推进教育督导及教育质量监测、水平评估结果公开与转化应用,提高教育督导的权威性、实效性和教育质量监测、水平评估的诊断性、改进性功能,促进人才培养水平和教育效益提升。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科研及教学研究机构和学校教研组织,以及教育类学会(协会)建设,配强配齐配优教育科研力量,加强经费投入,打造高水平新型教育智库体系,协同加强教育战略研究、政策研究、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充分发挥服务教育决策、创新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引导教育舆论的功能作用。

最近,省政府及省教育厅在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专题调研,要求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四大主体”(公平普惠、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体系,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职业教育体系,内涵发展、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体系,服务全民、广泛深入的终身教育体系),着力夯实高质量教育体系“四个支撑”(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推动教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推进教育数字化),切实强化高质量教育体系“三项保障”(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确保教育系统安全稳定)。这是广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重大部署的关键行动,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的使命任务和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举,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广东省教育现代化2035》《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推力。有理由相信,广东的教育行动,将在为教育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更大功夫,将会有力牵引和驱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质量提升、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省建设,使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此文,原发表于《教育导刊》202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