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强国托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撰写时间:2023-07-31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浏览量:

汤贞敏


    作者:汤贞敏,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厅级干部,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规划、教育政策、教育智库建设。


教育具有培养人才、创新科技、传承文化、服务社会、国际交流合作的功能,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提高国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对深入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5月29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这一重大战略判断和贯彻指向,与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一脉相承,与教育的功能作用和教育的发展规律高度契合,充分表明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建设教育强国在总书记和党中央治国理政中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中,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在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切实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战略思维、战略决断,一言以蔽之,就是全党全社会都要把建设教育强国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去理解、谋划和落实,奋力以教育强国托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以教育强国托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须切实坚定建设教育强国正确方向。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面向新时代新征程建设教育强国,我们更有底气更有信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更要清醒更要深入把握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始终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审视教育、放眼世界发展态势和国际力量深刻调整考察教育,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堪当大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其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推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建设,提高网络育人能力,有效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立志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竭尽聪明才智。

以教育强国托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须切实攻克建设教育强国重点领域关键问题。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的主题主线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核心是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保障,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包括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要求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在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机制、教育制度和标准规范、教育人才队伍、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教育开放和国际交流合作、教育基础设施设备和技术手段、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等方面都追求优质、实现优质,为推动我国成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创造充分条件。

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为关键的是要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着力夯实基础教育的基础,推进学前教育更加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推进高中阶段学校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筑牢学生的知识基础,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学生追求身心健康、承担社会责任、勇于探索创新、积极实践锻炼的意志品质;充分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推进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分层定位,着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注重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高校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水平,还要扎实推进高水平专业学位教育、应用型本科、职业教育本科、职业教育专科建设,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作为科教兴国战略三位一体内在一致性、相互支撑性的充分实现,在教育体系中科学设计和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快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不断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教育、人才支撑;深入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和教育数字化,创新继续教育,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不断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全面提升民族综合素质,充分开发国民智慧资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以教育强国托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须切实以改革开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根本动力。建设教育强国,涉及思想观念问题、体制机制问题、法律制度问题、标准规范问题、体系结构问题、办学模式问题、育人方式问题、技术手段问题、资源保障问题等,要坚持系统观、历史观、实践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科学、遵循规律,以统筹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障碍为关键,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化细化具体化,把“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体系化法制化规范化,充分调动和发挥教育系统人才参与建设教育强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用才观、分配观、教育观,形成健康有序的教育环境和生态。

    要把促进教育公平融入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各方面各环节,完善援助体系,努力让每个受教育者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持之以恒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符合我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科学、专业、权威的指挥棒作用;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用心按规律开发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循序渐进增强课程教材创新性、开放性知识技能含量;迭代升级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教育服务、教育保障、教育治理现代化提供有效高效支撑。要提升教育开放战略,扩大各级各类教育相互开放,扩大教育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社区相互开放;加快健全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和政策设计,扩大教育向世界开放,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建设,创新“留学中国”品牌建设,积极参与重大国际教育议题研究、国际教育规则制定和国际教育治理,积极借鉴世界先进国家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做法,积极开展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努力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

以教育强国托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须切实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强有力保障。建设教育强国是长期的浩大的系统工程,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切实贯彻教育优化发展战略,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资源保障、经费投入上保证教育优先发展,刚性落实各级财政教育投入责任,健全扩大社会力量投入教育发展长效机制。

要以教育强校、教育强镇、教育强县、教育强市、教育强省支撑和体现教育强国建设,推动跨区域、跨领域、跨学校教育协同创新发展,不断汇聚有助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人才资源、科技资源、财政资源、智力资源、产业资源、政策资源,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奋力缩小区域间、学校间教育发展水平差距。从科学、专业、本质、规律出发,以保障加快建成教育强国为追求,进一步切实做好教育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其他相关规章制度、标准规范的“立、改、废、释”工作,推动构建有利于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的法治体系和法治环境。加强教育管理干部队伍、教书育人队伍、教育科研队伍、教育服务保障队伍建设改革,以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为要求,尤其要把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作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大力培养造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引领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潜心教书育人。还要着力健全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切实推动学校、家庭、社会相向而行,齐心协力办好教育强国事业。

来源:2023年第14期中共广东省委《南方》杂志

链接:https://www.nfzz.net.cn/node_3529eb9e02/2f58e78e2c.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