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服务广东发展战略全局
撰写时间:2024-02-06 来源:南方日报 | 浏览量: |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当前,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扎实推进广东各项工作,加快建设教育强省,需要全面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提升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变革与对外开放方面的服务力和贡献力,助力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发挥龙头作用,为发展战略全局提供人才支撑
高等教育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场域,不仅在建设教育强省中起着引领作用,而且在人才强省和科技强省建设中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
要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统一,培养既具有家国情怀又具有专业技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区域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鼓励和引导广东高校根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依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和布局,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着力增加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急需紧缺学科专业的布点,提高高水平人才供给能力,提升人才培养对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等的适应性和引领性。
要建立大中小学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的选拔和评价信息管理系统,鼓励省内一流大学与中小学建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拔尖创新人才贯通联合培养机制。通过政策和资源支持,引导高校主动加强与科研院所、相关企业的合作,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设计课程、共同开发教材、共建教学团队、共同承担科研项目、共建实习实践实训平台、共同参与人才培养。
要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习实训机会,尤其是与当地企业和机构的合作实训,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行业大赛,通过大赛培训、赛题评选、作品评审等环节推动产学融合育人,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精神、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卓越人才。加强终身教育和成人教育,开展针对社会成员的技能培训,帮助提升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全面提升社会成员的终身学习水平。
推进产教融合和科教融会,助力科技强省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着力推进产教融合和科教融会,促进教育、科技、产业深度交融相互赋能,在运用科技、产业资源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水平的同时,发挥高等教育在科学研究和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主阵地和主力军作用。
一是加大高等教育创新体系建设力度。贯彻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对进入国家“双一流”计划的高校予以支持,确保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走在全国前列。以建设中国特色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目标,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国家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着力深化改革、创新引领、提高质量,持续推进高水平大学特别是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探索建立广东特色新工科发展模式,加快建成一批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建立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的高校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宣传和引导。
二是加大科产教协同创新力度。支持广东高校面向世界科技创新主战场,联合区域大科学装置、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创新型行业企业加强优势集成和队伍整合,共同推进散裂中子源、加速器驱动嬗变系统研究装置和强流离子加速器装置、国家基因库二期、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广州)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效率。支持广东高校联合港澳资源共同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联合承担和参与国家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牵头承担或更多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创新平台联合开展研究生培养和重大科技攻关。
三是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从科教兴国的战略视角来认识“有组织科研”,把有组织的科学研究、人才培育与社会服务统一起来,发挥有组织科研的战略牵引作用,实现科技、教育、人才的一体化布局和相互支撑。构建结构合理的四级人才梯队,以战略科学家为核心,组建包含团队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和博士后等在内的创新人才团队。
四是强化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支持广东高校围绕急需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与高端制造、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卡脖子”技术,与华为、腾讯、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碧桂园机器人谷等协同建设若干国家级实验与科创平台,集中优势力量进行攻关,突破一批核心、关键和共性技术,争取产出一批国际领先的重大原创性成果。设立重点领域研究专项,深入实施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与高端制造等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鼓励和支持高校深度参与“广东强芯工程”“核心软件攻关工程”“璀璨工程”等区域重大计划,积极牵头或参与国家和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积极推动高校与地方政府、骨干企业加强对接,共建一批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构建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创新生态。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要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推进高水平开放既要加强粤港澳三地合作交流,做实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的全新定位,也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交流合作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优势,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是加大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交流合作,助力国际教育示范区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面提升广东高等教育水平,尤其要加大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力度,提升广东高校与港澳地区高校交流合作的能力。创造更多利益契合点,完善合作动力机制和管理机制,合作搭建课程资源平台,推进高校资源的共建共治共享。
二是加大“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力度。提升公派留学生规模和质量,鼓励国外尤其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学生来粤留学,优化来粤留学生的国别、科类和层次结构。提升高校教师的国际交往能力和积极性,为教师出国提供外语培训和生活指南,充分考虑教师出国访学工作后家庭子女、老人等照顾问题,制定人性化的扶助政策。着力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对全球顶尖人才领衔的高端创新创业团队或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完善购房补贴、人才绿卡、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便利措施。加大对国际化人才的考核力度,使其在区域经济社会和高校建设中真正发挥引领作用。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水平,积极引进国外优质办学资源来粤办学,鼓励高水平大学赴海外开展联合办学或科学研究,提高广东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作者: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耿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