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务念

撰写时间:2016-09-13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浏览量:

戚务念,男,汉族,江西赣州人,中共党员,社会学博士,研究员,现任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评估室主任。 
2020年2月前的主要社会兼职有:江西省教育调查中心主任,《教育学术月刊》副主编,江西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学会副秘书长、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西省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第一副理长。 
1994年9月—1998年7月,就读于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学学士;2003年9月—2006年6月,就读于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研究生、教育学硕士;2009年9月—2013年6月,就读于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专业,研究生、法学(社会学)博士学位。 
1998年7月—2009年7月,在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现南昌工程学院)教务处、高等教育研究所、升本办工作,任讲师、副教授(期间,2005年5月—2006年6月借用至江西省教育厅计划财务处工作);2009年7月—2020年2月,在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工作,历任高等教育研究室副主任、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期间,2015年8月—2016年7月借用至江西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工作);2020年2月-2022年1月,在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室工作,任研究员。
    长期从事教育调查工作。2013年7月—2020年2月,兼任江西省教育调查中心主任,长年以江西省为中心开展农村留守儿童调查研究,联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开展基础教育满意度、职业教育满意度、高等教育满意度等大型项目调研。多次在全国性的教育调查与教育研究方法培训中担任主讲教师。 
    长期参与教育决策咨询服务。包括参与《江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江西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 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江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发挥家校社协同机制 切实做好学校留守儿童教育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教育规划、政策文件制定工作。 
    长期从事教育科学研究。主持并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机制研究(1950-2015)”。在《光明日报》《高等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中国高教研究》《社会工作》《中国青年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人大书报资料中心(《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教育学文摘》《中小学学校管理》《家庭教育》等)转载转摘20余篇。2020年11月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专著《近代以来大学生就业制度探索》。 
    一批教育科研成果获得奖励。2006年,《教育原理与艺术》(副主编)获江西省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009年,论文《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维度》获江西省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6年,《关于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专题调研报告》获2016年度江西省教育厅调研报告一等奖。2018年,论文《乡村初中班主任职业倦怠归因的个案考察——当地人的视角及其社会学的后设分析》在第二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得“优秀学术论文奖”(全国十佳)。2019年,成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主要研究领域:教育组织与制度、教师与学生发展、教育研究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