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的回顾与前瞻

撰写时间:2019-11-13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浏览量:

   摘要:由于地缘相近、经济相依、文化相通,粤港澳地区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从未间断。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历经以人才培养为抓手的初步探索阶段、以政策保障为动力的广泛发展阶段和以机制创新为抓手的深化拓展阶段。不过,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仍面临国家政策缺失、价值观念分歧、管理体制差异的障碍。基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现实背景,未来需要考虑在高等教育政策制度和体制机制上有所突破,比如建立粤港澳高等教育特区、设立粤港澳高等教育协作委员会、探索多层次合作平台。
    一.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发展历程
    1.1978-1996,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初步探索阶段。广东在高等教育领域开创了与港澳合作培养人才的先河,既涉及到普通高等教育,也关照到成人高等教育领域。这一时期的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多以三地高校、民间机构自发组织,政府行政部门尚未就合作建立正式的联系制度;合作以培养人才为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合作只是零散开展;人才培养是以成人继续教育为主,培养对象是各行各业的在职人员。 
    2.1997-2008,以政策保障为动力广泛发展阶段。1997年和1999年,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促进了粤港澳三地的交流,为粤港澳三地的合作掀开崭新的篇章。在“一国两制”的基本原则下,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澳门特区政府制定和签署一系列促进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的协议,为三地高等教育的合作开辟新的政策空间和制度环境,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出现新形式和新局面。第一,人才培养合作多元化。第二,科学研究合作正式化。第三,学术交流合作常态化。 
    3.2009-至今,以机制创新为抓手深化拓展阶段。建立多形式的交流合作机制成为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的方向。在政府层面,粤港、粤澳教育行政部门分别共同签署了《关于加强粤港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备忘录》《关于加强粤澳高等教育合作备忘录》;在高校层面,粤港澳三地的高校自发成立了“粤港澳高校联盟”“粤港澳高校创新创业联盟”等合作组织。具体而言,在办学机制上,积极探索香港高等学校在广东办学的新形式、新途径。在科研机制上,随着粤港澳高校科研合作不断深入,科研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也随之建立。

    二.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中的障碍  
  1.国家政策缺失。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鼓励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等形式的高等教育合作。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被列为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如果继续在原有的政策框架下实施会忽视粤港澳大湾区的特殊性。另一方面,目前缺少有计划、有步骤深化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的具体政策措施,如关于港澳高校教师的身份和待遇、三地教师交流来往的工作签证等细节的规定。 
    2.价值观念分歧。当代的港澳文化是百年来西方殖民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融合的产物,尽管港澳具备中国、广东文化的特色,但难免与内地文化产生一定的距离,对两地居民价值观的形塑造成影响。特别是港澳地区的市民在国家认同、粤港澳关系等重大问题上,持不同看法会阻碍三地的高等教育合作。 
  3.管理体制差异。在外部管理体制上,港澳特区政府对高等教育实行“不干预政策”,而广东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权力相对集中,政府直接参与大学的管理。港澳与内地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上的差异可能会导致三地在具体的合作实践中产生矛盾和分歧。

    三.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的前瞻
    消解价值观念冲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务之急是要重点解决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在政策制度、体制机制上存在的重大问题。 
  1.高教改革突破,建立粤港澳高等教育特区。笔者建议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在尊重粤港澳意识形态差异的基础上,中央可借鉴建立经济特区的经验,设立粤港澳高等教育特区,赋予其更多政策支持与自主权。高等教育特区的设立不仅有利于推动粤港澳地区的高等教育合作,而且能够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提供有益的探索。 
    2.管理体制突破,设立粤港澳高等教育协作委员会。粤港澳三地可以基于《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立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作委员会,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的协调管理机构,负责落实已有的合作协议和规定,未来参与制定和实施三地高等教育合作的具体计划。 
    3.运行机制突破,探索多层次合作平台。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不是简单依靠中央、广东和港澳政府的政策指令进行,而是需要社会各界组织机构共同参与和推进,包括三地高等教育机构、企业、学术组织等。因此,在合作运行机制层面需要鼓励粤港澳各方探索建立多层次的合作平台,不仅仅有政府之间的协作机制,而且支持工商企业界、学术界等建立联合运行机制。

    (文献来源:李晶.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的回顾和前瞻[J]. 现代教育论丛,2019,229(5):42-48.作者单位:广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