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以协同创新为引领推动学科专业建设
撰写时间:2015-06-29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 浏览量: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是一所具有58年办学历史的以石油化工为行业背景的本科院校。学校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始终以服务于石油石化产业发展为己任,形成了鲜明的石油化工办学特色。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培养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这一目标,大力实施“协调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三大战略,努力探索开放办学、协同创新的发展道路,推动了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
一、校内协同创新:打破学科壁垒,形成学科专业发展合力
(一)打破学科壁垒,整合资源打造石油化工优势学科
2000年升本以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先后组织开展了三轮重点学科建设。学校按照“明确目标,凝练特色,借助外力,重点建设,注重培育,推进交叉”的原则,打破学科壁垒,整合不同学科的师资,组建学科团队和科研团队,集中各学科的优质资源合力打造学科特色和优势,如整合化工、化学、机电、信息几大学院的优势资源,联合茂名石化公司,跨学科建立石油化工设备防腐研发中心;联合大型机组故障诊断与检测、压力容器检测以及油液分析领域的研究力量,建立石油化工装备安全与故障诊断技术省级研究平台;通过跨学科组织,协同攻关,突破核心关键技术难题,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办学影响力。事实证明,三轮重点学科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学科发展,促进了鲜明的石油化工学科特色和优势形成,推进了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一系列重大突破。
2010年,学校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规划(2010-2020)》,作为学校“十二五”和今后一段时期学科建设工作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该建设规划以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以及国家和省石化振兴规划纲要为背景,进一步明确以化学工程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一级学科为建设重点,形成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二)优化专业结构,凸显石油化工人才培养特色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立足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构建以工为主,石油化工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布局。
1.建立和完善围绕石油化工产业的专业群。以化学工程与工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传统优势专业的建设引领全校工科专业的改革和建设,围绕石化产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专业群。目前,学校已建立工艺(化工)、装备(装控)、仪表控制(自动化、测控)、材料(成型、高分子)、环保、土建、给排水、动力工程等专业,进一步凸显了石油化工特色。
2.建立和完善与新型产业相关的专业群。设立网络工程、环境艺术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工业设计、生物工程等与珠江三角洲新型产业关系密切的专业。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与产业调整优化实际紧密结合,就业前景看好。
3.改造和调整与市场需求不适应的专业。针对教育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历史、思想政治、中文、英语、体育等专业近年来招生就业难这一问题,联动各院系,通过调查论证,进行专业改造,在以上专业分别开办了金融数学、光伏技术、旅游文化、网络编辑、涉外旅游、社会体育等专业方向,力图与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
4.整合和优化实验教学资源。通过建设“两级三层”的实验平台,逐步形成了“以工为主、石油化工为特色”的高水平实践教学平台体系,实现了校内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共享。“两级三层”即:第一级为全校师生共享的校级公共实验平台,也就是第一层;第二级为二级院、系内师生共享的专业基础实验平台,也就是第二层;第三层为专业实验平台。仪器设备资源的优化整合较好地保证了实验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实践环节教学的有效开展,为学校成功申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5.积极探索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紧紧围绕工程人才培养目标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着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积极探索“大工程观”教育理念实践活动,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培养融为一体,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产学研合作培养机制和多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有机统一,创新性地提出“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校企协同创新:建立产学研联盟,实现合作双赢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长期从事石油化工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在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尤其是我省的石油化工行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石油化工产业作为国家也是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当前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与石油化工企业之间存在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2009年5月31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与国有特大型企业—茂名石化公司隆重举行产学研签约仪式,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由此迈出了产学研实质性合作的历史性步伐。根据协议,双方共同建立“四个中心”和“三个基地”。“四个中心”即:石油化工污染控制与清洁生产研发中心、石油化工过程与装备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研发中心、乙烯下游产品研发中心、石油化工人才培养及继续教育培训中心。“三个基地”即:石油化工协作检测基地、石油化工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大学生实习与创新实践基地。这些中心和基地,既符合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需要,同时也满足企业对人才培养、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的需要。
此后,学校先后与湛江东兴石化公司、广州石化公司、独山子石化公司等石化企业签订了协议,在人才培养、学科科研、团队培养等方面合作,进一步拓展了产学研合作空间。
为争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提升学校的影响力,今年学校迈出了与国际企业合作的步伐,与世界500强企业法国阿尔斯通创为实技术发展(深圳)有限公司签署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并将在近期与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有限公司、美国物理声学公司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在更高层面推进协同创新。今年,学校与法国阿尔斯通创为实(深圳)有限公司首次合作申报的“面向石化行业的工业机组复合故障无量纲免疫检测器集成诊断装置”即获立第二批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成为推进学校与外企协同创新的成功典范。
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已经由过去简单的学生到企业实习发展为企业深度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如教师定期到企业参与技术改造、项目开发和生产组织,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企业技术人员承担技术性强的课程教学、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企业的职工培训中心及上岗考证系统向学生开放,学校不仅向企业提供优秀毕业生还参与企业的职工培训,等等。
三、校校协同创新:借鉴先进经验,促进学科专业快速发展
为加快学科专业发展,在发展中少走弯路,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根据自身以工为主的学科专业结构,积极向同类院校学习。2006年以来,该校与清华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20多所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院校开展博、硕研究生联合培养,为学校申请硕士学位授予资格作长远准备。2009年6月,学校正式与广东工业大学签订帮扶共建协议,广东工业大学从高层次师资培养、高层次项目申报、教学科研纵深发展机制建设等方面对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进行帮扶。2010年10月,学校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在人才培养、师资共享、科研合作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2011年,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设立了研究生工作站,开展全日制研究生、在职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为大力推动学科建设,还聘请了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具有“长江学者”、“珠江学者”称号和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的知名专家学者担任重点学科顾问。学校学习借鉴这些先进院校的宝贵经验,并结合本校改革发展实际,强化办学特色,推动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研快速发展。
近年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还与英国知山大学、英国北安普顿大学、法国高等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工程师学院、香港浸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台湾大仁科技大学、铭传大学、屏东科技大学等国(境)外10余所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在师资培训、学术交流、学者互访、师生交流和学生培养等方面推进协同创新。
四、校地协同创新:发挥学科专业优势,融入地方发展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位于茂名市。茂名是目前我国南方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水果生产基地和北运蔬菜生产基地,也是我省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业基地。当前,茂名正在建设世界级石油化工基地和实施滨海发展战略。茂名良好的工农业发展基础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作为茂名市唯一的本科院校,集中了智力资源优势,无可争议地成为茂名实现科教兴市的最重要力量。2000年升本以来,学校在大力发展石油化工学科专业的同时,挖掘潜力,协调发展茂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经济、管理、师范教育、生物技术、地理科学、历史学等学科专业。2010年,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为服务茂名经济发展需要,成立了粤西经济发展研究所。2011年,学校分别与茂南区、化州市、信宜市等地政府签订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2012年,学校在茂名高新区成立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石油化工技术研究院。校地协同紧密结合茂名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得到了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学校也获得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资源,扩大了影响力。
五、协同创新,学科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通过协同创新促进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反哺人才培养,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升。
(一)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近年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显著,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明显提高。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荣获“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50所)。
学校通过对毕业生社会评价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工作能力评价较高,对毕业生的整体素质满意和比较满意的达到97.6%,普遍认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学生专业基础扎实;责任心强,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动手能力强;集体观念强,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由于办学质量稳步提升,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生源质量也逐年提升,2012年山东省招收最低分高出省控线90分、福建省高出88分,省内录取第一志愿逐年大幅提升。
(二)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经过“十一五”的专业建设与发展,专业和课程建设效果明显。学校获得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和5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省级优质课程、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示范性项目、3个省级教学实验平台。学校还被教育部列为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三)学科建设水平快速提高
目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拥有广东省石化装备故障诊断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石化装备故障诊断重点实验室、广东高校石油化工污染控制与清洁生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高校石油化工装备故障诊断与信息化控制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省高校果蔬贮藏与加工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省冼夫人文化研究基地、中央与地方高校共建化学工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环境工程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应用化学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分析测试中心等研究平台。2010年以来,学校新建了石油加工研究所、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人工智能与控制研究所和冼夫人文化研究中心等11个研究所(中心)。当前,学校在积极筹建广东省石化装备故障诊断重点实验室下设的石化装备防腐技术研发中心。这些协同创新平台的建立为合作各方提供了更好的科研条件和更多联合科技攻关的机会。
(四)教师专业与教学科研能力不断增强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开展协同创新,不仅优化了学科和专业结构,也有力地推进了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十一五”期间,学校的外源科研经费快速增长,科研实力稳步提升。2006-2011年外源科研经费总量分别为87万元、258万元、602万元、963万元、1426万元和2108万元,预计2012年将达到3000万元。承担项目覆盖学科越来越全面,涉及地域越来越广泛,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参与广东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项目6项;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1项、广东省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项目1项;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茂名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茂名市优秀专利奖8项,茂名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7项、三等奖18项;获广东省教育厅各类项目39项,承担地方企业项目180多项,为企业解决了100多个技术难题。社会服务地区已从茂名逐步拓展至珠三角、湛江、北京、内蒙等地区,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
2000年升本以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先后有50多人评上正高职称,5人被评为广东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80多人次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南粤优秀教师、茂名市劳动模范等市厅级以上荣誉称号,40多人次被清华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聘为博、硕导师。
协同创新已经成为世界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深入开展协同创新是高校整体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更是高校提高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作为我省行业性典型高校,不断适应市场需求,通过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开展校内、校企、校校、校地、国际协同,集聚资源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鲜明办学特色优势,真正实现了依托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职能。(省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室根据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材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