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体系建设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宝安实践

撰写时间:2025-05-06  来源: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浏览量:

    一、教研支撑区域教育发展的战略布局

    近年来,宝安区对标深圳“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战略部署,提出了“先行示范、教育先行”的要求,通过持续提升教育城市化、信息化、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优质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在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先试先行的经验和做法。其中,依托教研体系建设项目,发挥教研支撑作用,就是非常重要的经验。

    教研体系建设项目是广东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宝安区牢牢抓住这一发展契机,积极申报广东省县(区、市)教研体系建设项目获得立项,并按照项目建设与管理要求,推进教研机构改革,配齐配强教研人员,从理念、内容、机制、方式上推动教研整体转型,营造了良好的区域教研生态,有力地发挥了教研在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二、教研体系建设推动区域教育改革的主要做法

    立足于区域教育体量大、学校形态多元、发展差异大等实际,宝安区教研体系建设项目创造性地提出“人人教研”理念,通过深化教研机构改革、优化教研实践体系、完善教研实践路径、探索数字化赋能教研等,以教研整体转型推动区域课程教学改革,为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一)以“四个服务”为指向深化机构改革

    根据教育部、广东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教研工作要求,宝安区进一步明晰了县域教研机构定位,对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进行了持续优化改革,有效地整合教研机构“四个服务”的职能。一是理顺教研管理机制,将原区教师研修学院并入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实现了“研、训、教”一体运转。二是基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要求,重新整合内设部门。新成立课程与政策研究部,专注于深化教育发展战略、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学校管理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同时,设立科创教学研究部,强化科创教育的教学研究力度,促进研究成果的广泛推广,并加速数字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与普及。三是强化各学科教研力量。一方面增加19个教研编制,一方面面向全市选调优秀教师充实教研员队伍。

    (二)以“人人教研”为理念优化教研生态

    宝安提出“人人教研”理念,打造人人参与、人人研究、人人展示、人人实践的新型教研文化。

    在教研机制上,打破传统教研自上而下的推进形式,变革为“两纵三横全域覆盖”的教研新机制。“两纵”机制确保了区校间、幼小初高各学段间的教研贯通与协同;“三横”机制促进了区域间、校际间、区域与高校等多元研究资源之间的紧密合作与资源共享。通过纵向贯通、横向协作,建构了跨学科、学校、区域之间的教研共同体。

    在教研内容上,针对传统教研重“教学改进”轻“课程育人”的不足,开发出基于课程理解力(涵盖课程意识和课程知识)、建设力(涉及课程开发与设计、课程组织与实施)、评价力(包括课堂教学评价和学业质量评价)的三维度六模块教研课程,并通过十大项目的形式推进落地。

    在教研方式上,基于数字技术,形成了证据与经验、研究与实践融通的对话式、循证式教研。对话式教研的前提教师教研需求调研,过程中确保教研员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深度对话与交流。循证式教研体现在特定学科和特定教师两方面。针对特定学科,依据各学科质量监测数据,精准设计与实施主题教研,有效破解共性教学难题。针对个体教师,借助数字测评技术,通过上传课例,为教师生成详尽的分析报告,从多个维度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精准诊断,为教师提供具有针对性、个别化的教学改进建议。

    (三)以闭环式路径推动教研校本化

    宝安区摒弃了过往零散式、碎片化的教研实践路径,系统化建构了“搭建支架、打造样例、示范展示、总结推广”的闭环式教研实践策略。

    其中,“搭建支架”主要体现在从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共同体教研等维度出发,研制了单元教学设计模板、跨学科实践活动设计模板、单元作业设计模板、课堂评价指南、跨学科实践评价指南、作业评价指南,以及共同体集体备课指引、课例教研指引、主题教研指引等,为学校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提供了相应的脚手架。“打造样例”则是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鼓励各学校自主申报项目,确定研究重点,以教研共同体为着力点推进项目研究与实施。通过教研员和专家团队挂点,全方位指导学科教研项目式教研共同体,涌现了一批课程育人样板基地和学校。“示范展示”通过打造“万名教师晒好课”和“宝安区课程育人能力大赛”两大品牌项目,创设了“一展一赛”的人人展示空间。近两年,组织区域教研活动1842场,教师展示8450人次,教研活动实现全区公民办学校和全体专任教师两个“全覆盖”,平均每5位教师就有1位面向全区同行上公开课亮相展示。“总结推广”是对课程育人理念转化为育人实践全流程的总结提炼与推广应用,主要包括案例总结、区域推广和对外辐射等方面。

    (四)以数字赋能打造教研新赛道

    宝安区依托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教研社区建设,创新教研模式,共建共享资源成果,助力“人人教研”落地生根。一方面,整合力量创建“1+11+N”研训教立体化智慧教育社区群,实现了区校纵横协同、信息互联共享、业务交互贯通、资源共建共享、成员合作交流。“1”是一个体系,即研训教立体化智慧教育社区群,链接11个部门智慧教育社区,下设部门内N个学科社区空间或专项项目空间。教研社区群打破时间和空间壁垒,实现多元交互的对话式教研。2024年,社区共开展了130场线上活动,吸引295722人次区内教师访问,平台活跃度极高。一方面,依托“1+11+N”研训教立体化智慧教育社区群,展示优质资源,应用课改成果,促进区域资源融通。各学科组建兼职教研员-骨干教师-青年教师“1+2+4”资源建设团队,通过“三审三备”打造优质课程资源。例如,初中英语教研社区共建学科资源335个,课程研发资源数1908个,社区人数达到1284人,总访问量1068438次,成为智慧教研社区建设优秀样例。

    三、教研助力区域教育迈向优质均衡

    依托广东省县(区、市)教研体系建设项目,宝安区已初步建立完善“人人教研”实践体系,使教研不再局限于少数骨干教师和教研员,而是覆盖到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的各学段全体教师,极大地拓展了教研的广度、高度和深度,推动全区在教师发展、育人成效、区域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教师发展:育人理念深化与教学能力提升

    一是课程育人理念深化。2022年,宝安区作为样本区县参加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语文、英语,艺术等参测学科教师在课程育人指标上均达到8-10星的高水平。二是教学能力显著增强。在各类教学竞赛中,宝安教师屡获佳绩。近两届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宝安区获21个一等奖。在基础教育精品课评比中,近三年,47节课例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115节课例入选广东省基础教育精品课。

    (二)育人成效:学生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提升

    一是学生学业表现优异。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数据表明,学生学业表现优异,课业负担合理,均衡发展态势良好。2022年,宝安区有3个学科入选教育部国测典型案例,彰显了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卓越。二是科创与艺术成果丰硕。学生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艺术修养方面表现出色,展现出较高的综合素质。获得国家级专利证书27项、国家级荣誉673余项,省级奖项近1956项。在2023年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宝安区获得优秀组织奖,同时6所学校获奖。“宝安戏曲娃”更是累计荣获全国“小梅花”等国家级金奖291项。

    (三)区域发展:教育优质均衡与教研特色彰显

    一是学校特色发展鲜明。学校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方面打造出了具有影响力的特色课程和项目,如整本书阅读课程、生命教育课程连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成果奖一等奖,党史学习教育课程成为教育部校本课程“典型案例”等。二是教育均衡取得突破。通过区域教研引领辐射,薄弱学校得到更多支持和指导,区域内公民办教育质量差距逐步缩小,教育公平得到更好体现。三是教研影响力广泛辐射。宝安区教研成果先后在全国、省、市级会议(培训)上进行40余次专题交流,受益人数超200万人。承办了“第三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分论坛”“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微论坛”“南方教研大讲堂”等重要学术活动,分享教研经验,为其他地区教育发展提供借鉴。通过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教育帮扶,将教研成果推广至广东省内乃至新疆喀什、西藏察隅,广西都安、大化等地,助力提升当地教育质量,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宝安教研已成为区域教育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为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贡献了宝安力量。


    来源: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zsc5ILnAuRwAVNfeVoV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