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东莞市第二高级中学申报省一级学校自评报告
撰写时间:2016-11-04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 浏览量: |
努力夯实发展基础,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东莞市第二高级中学是市教育局直属公办高级中学。学校创建于1995年,原名东城中学,2004年9月更名为东城高级中学,2007年1月成为市直属学校,2011年11月学校正式更名为东莞市第二高级中学。学校现有4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987人。
硬件设施:我校占地面积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4.6万平方米,空地绿化率达到95%。
我校建有2栋教学楼,42间标准课室,每间课室都配备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建有1栋实验楼及艺术楼,实验室共14间,仪器存放室、实验准备室配置齐全,专兼职实验员5人。艺术楼建有按高标准配置的音乐教室2间、画室2间、独立钢琴房7间、合唱排练室1间、舞蹈排练室1间。另有地理专用室1间、历史专用室1间。有学生电脑室2间、录播室1间、语音室1间,图书馆设有教师阅览室1间、座位35个,学生阅览室1间、座位340个,电子阅览室1间、座位60个。建有教师宿舍一栋,标准房60套;学生宿舍3栋,可容纳2200人住宿,每室配有空调、冷热水;在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饭堂等都有直饮水;饭堂能容纳2000余人同时就餐。
运动设施建造高标准。一个标准的足球场,400米跑道的田径运动场,一间室内体育馆,4个标准篮球场、4个羽毛球场,3个排球场,室外标准乒乓球台15张。
信息网络覆盖率高。我校新建了内容丰富的校园网站;配备计算机总数422台,教师每人配备1台,学生平均每10人配有1台电脑。
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和生活服务设施齐全,为创建省一级学校和省示范性高中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师资概况:我校现有155名教职工,专职教师148人。其中高级教师34人,市、区骨干教师11人,硕士研究生25人,研究生比率为17%。学校青年教师成长迅速,已成为我校师资队伍的主要力量,多位青年教师在市、省教学大赛中获得较好成绩,表现出厚实的教学基本功。整个教师队伍秉承“崇教厚德、博学善教”的教风,在学校快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办学成果:我校确立了“以人为本,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打好坚实基础负责”的办学理念,以“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文化活校,人才强校”为办学思路,致力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教育教学工作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学校的违法犯罪率为零,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达90%以上,后进生转化率86%以上。
——多年以来,我们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积极开展体育运动,学生身体素质良好。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优良率分别达99%、78%以上。
——近三年来,继2013年我校被列为东莞市高考总结会经验介绍单位后,我校高考连续大幅度超额完成市教育局与学校商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各批次上线人数持续增长,连创历史新高,实现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教学目标。2014年高考上省大专线人数为628人,占当年高一入学新生97.8%,其中上本科线160 人。2015年高考上省大专线人数为635人,占当年高一入学新生92.97%,其中上本科线117人。2016年高考上省大专线人数为655人,占当年高一入学新生94.65%,其中上本科线228人。
——我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与特长。在体艺教学中,通过自主培养,小班教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曾有体育考生袁灿鸿体育高考成绩100分,成为我市体育高考状元;曾有美术考生成龙兴高考速写单科成绩名列全省第一,术科总分名列全市第一;2014年美术考生郑嘉雯术科成绩名列全省第十二、全市第二;近几年来,艺术类考生参加术科高考,本科资格线通过率均在90%以上。
随着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先后获得“市一级学校”、“市教育系统文明学校”、“市科技教育先进集体”、“市先进集体”、“市文明单位”、“市绿色学校”、“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东莞最美校园”、“东莞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东莞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东莞市平安校园”等多项荣誉称号。学校先进的育人理念、严谨的常规管理、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显著的办学成绩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
二、主要办学经验及办学体会
我校高度重视省一级学校创建工作。自2012年10月提出创建省一级学校以来,我们对照标准认真进行了查漏补缺,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努力夯实学校发展基础。我们以创建省一级学校为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扎实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实现了学校工作的全面提升,在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特色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一)追求学校管理法治和人文的有机结合
1.建章立制,确保有章可循。建立健全与学校改革、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各项管理制度,是推进依法治校的基础性工作。我校在推进依法治校的过程中,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基本环节,积极开展科学高效的工作,完善了学校章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编印了《东莞市第二高级中学管理手册》,为实现学校管理由经验型向制度化、法治化转变提供了基础保证。
(1)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在实行全员聘任制的基础上,为科学评价我校教师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激励督促教师提升政治和业务素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提高办学效率,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我校制定了《东莞市第二高级中学教师考核办法》,从考核实施要求、内容和程序,考核结果的确定,考核结果的使用,复核、申诉与纪律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同时,为了配合绩效工资改革制度,我校制定了《东莞市第二高级中学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将过程管理与成绩管理有机结合。为了推进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改革,我校根据相关规定和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制定了《东莞市第二高级中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申报评选推荐(聘任)办法》,设置了8项指标对教师进行评价考核,实行竞聘上岗。
(2)完善教师评价制度。评价决定导向。我校注重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关注教师的基础和实际,关注教师日常行为表现和点滴进步,注重发展过程。通过评价为教师提供教育教学的信息反馈,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和管理行为经常进行反思,全面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不断地改进教学,提高专业发展水平。我校用了近一年时间反复征求教师意见,认真完善了《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等评价制度,既关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更关注我校的实际基础和目标定位。此外,我们结合定期和不定期的教学检查、学生评教等方法,有针对性地将教师教学表现纳入教师评价机制,引导教师改进提高,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坚持依法治校,推进民主建设。我校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会的职能作用,把校务公开、民主管理作为依法治校的重要工作去落实。
(1)依法召开教代会。我校建立了教职员工代表大会制度,充分重视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以及实现学校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每学年至少召开一次教职员工代表大会,教职员工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审议和通过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对学校发展规划和教学改革提出意见,让教职工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必要的民主决策权,使教职员工与学校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2)坚持校务公开。实行校务公开,是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我校高度重视校务公开工作,自觉接受教职员工的监督,成立了校务公开领导小组;设立了校务公开栏,校园网设立了信息公开专栏,及时公布学校重大事务、学校财务收支情况和教职员工关心的“热点”问题,增强了学校工作的透明度。成立了专门的建设小组,成员涵盖行政、教师和职员代表,共同参与学校建设项目的开标、采购、账务内审等环节,确保各项开支合规、科学、透明。
(3)畅通对话渠道,完善申诉机制。我校落实校长、行政与教职员工对话制度,设置校长信箱,建立校内教师、学生申诉制度。通过对话,能够直接听取教职员工对学校的重大决策、廉政建设、教学改革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要求,既密切了干群关系,又增强学校整体凝聚力。
(4)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我校常年聘请法律顾问,各项制度制定时均交由法律顾问审核,并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审查学校对外协议、合同,调解涉及学校的重大法律纠纷,代理学校诉讼、仲裁、复议等法律事务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维护学生、教职工、学校的合法利益。
3. 强化人性关怀,注重情感管理。管理必然要落实到人。管人要管心,管心要关心,关心要真心。我校要求学校干部深入教职工中,了解情况,排忧解难。鼓励教师利用继续教育的机会,积极参加各种技能、技术培训,增强教师工作的幸福感;通过工会开展经常性的、活跃校园文化并有益身心健康的系列活动,如组织郊游、健身、球类比赛等,营造一种人人积极工作、努力为校争光的团结气氛;积极为教师子女就读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创造良好条件;教师生病住院,校长亲自或派出代表及时看望,主动帮助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教师生日,由工会送上生日礼物和校长签名的庆贺卡片,等等一系列发自真诚真心的举措,配之于学校文化建设的全面深入进行,使我校依法治校工作相得益彰,成效明显。
(二)实践“三步走”发展规划,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1.实践学校“三步走”的发展规划。早在2012年10月,我们提出了学校发展分三步走的总体规划,即第一步:在快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努力提升学校等级,2015年左右创建省一级学校,通过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办学条件,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第二步: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内涵发展,注重打造学校品牌,力争在2018年左右使我校成为理念先进、管理科学、教师队伍一流、环境优雅、绩效显著的区域现代教育示范性高中。第三步:巩固发展区域现代教育示范性高中成果,健全完善学校可持续发展机制,完善特色鲜明的高中教育,力争在2020年左右使我校成为在全省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水平现代教育示范性高中。为了实现奋斗目标,稳步推进学校发展,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查漏补缺,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不断调整工作思路与工作策略,积极改善办学环境和办学条件,不断完善各项管理机制,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狠抓教风、学风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夯实发展基础。
2.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管理效能不断提高。我校领导班子成员在校长的带领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探索、求实创新,团结拼搏,顽强奋进,成为一支有战斗力、能打硬仗、被群众认可的团结和谐的领导集体;随着干部综合素质迅速的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能得到增强;学校管理制度健全,以德治校、依法治校的思想得到深入贯彻;逐步实行了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年级组长和学科组长、班主任和教师四个层级管理制,职责明确,高效运作,既加强了学校的统一管理,又发挥了各层级(部门)的积极性,各部门和年级、科组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为核心,积极推行了教师聘任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三)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学校发展基石
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领导班子的核心引领力。学校班子成员、级组长、科组长、团委学生会等部门负责人是学校教工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校工作的起落兴衰。我们把干部队伍建设放在首位。首先是实行竞争上岗。2012年6月在全校进行的学校中层干部竞争上岗,2013年9月学校内部实行的学科组长竞聘上岗等,就是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的重要举措。其次是建立以党支部为核心的保证监督机制和以教职工代表大会为基础的民主管理机制,通过民主、科学的管理,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我校把教师队伍的建设作为学校振兴发展的基础工程,以加强师德、师能、师表建设为主体,通过各种有效途径,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我们在引进优秀毕业生和素质好、能力强、有经验的在职教师的同时,加大力度提高现有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一是努力创建“学习型”学校,致力于创设一个有浓厚氛围的终身学习环境。我们倡导每一位教师每学期读好一部教育著作,写好一篇研究教育教学实践的文章,讲一个自己经历的教育故事;我们坚持每周一次的校本教研活动和定期“教育教学沙龙”活动,把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师的师德修养、业务培训结合起来,探索能使教师脱颖而出的学校环境和管理机制。二是坚持开展教工“六比六不”评比活动,提高执行力。“六比六不”的具体内容是:一比对学校的贡献大,不斤斤计较;二比工作责任心强,不敷衍塞责;三比组织纪律性好,不自由散漫;四比办事积极性高,不疲沓拖拉;五比私心杂念少,不损公利己;六比业务水平提高快,不固步自封。近年来,我们又完善了教师考核工作,将教师的工作实绩与评优评奖挂钩,并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激励机制。三是实施“名师”工程和青年教师培养工程。我们选拔优秀教师参加省、市“名师”高级进修班学习,鼓励和支持优秀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在学科中发挥示范骨干作用。我们对青年教师实行“一帮一”帮教活动,组织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进行“师徒结对”。每学期都举办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和教学业务比赛,使年青教师岗位成才、健康成长。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升班主任育人水平。我们把班主任队伍建设当作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按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选聘班主任。一是抓好班主任培训,采用“帮、扶、带”的方式,开展“优秀班主任工作坊”等活动。二是做好班级发展规划。班主任有了整体规划意识,能有预见性地做好班级发展规划,通过分析班的基本情况,认真做好本班级一个学期的发展规划,从而有效开展班务管理工作。三是常规管理精细化。制订了班主任每日常规、每周常规、每月常规,强调班主任必须从点滴抓起,加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干预跟进,保证班级学生的正确导向。
(四)坚持育人为本,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我校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始终把德育摆在学校工作首位,突出科学原则和人文关怀。我们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以“严格管理、正确引导、因材施教”为主要德育工作思路,坚持“细致落实,注重实效”的德育工作原则,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德育工作。尤其是由校长亲自主持的市级科研课题《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对英国中学生成长手册设计及借鉴作用的研究》,在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上做了不少实实在在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该项目荣获2015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
1.构建 “三个德育网络”。
“三个德育网络”:一是校园德育工作网络,二是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工作网络,三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工作网络。
“校园德育工作网络”建设。以学校德育领导小组为核心,建立了从校长室到德育处、年级组、班级的德育管理体系,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德育处、工会、团队、学生会负责人、年级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代表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计划、部署、指导等工作,形成了德育处负责相关工作的组织督导、以年级组和班主任为主力军、全校教工全员参与的校园德育工作网络。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工作网络”建设。我们建立了校外德育基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政治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和法律顾问,经常邀请校外有关人员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人生观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卫生健康教育等活动;成立了学校家长委员会和年级家长委员会,努力办好家长学校;积极开展“集体访千家”活动,建立了班主任联系学生家庭制度,要求班主任对每个学生家庭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并通过电话、家访、面谈、信息提示和微课掌上通联系等方式与学生家长沟通;以年级、班级为单位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通报相关情况,进行家教培训,交流培养心得;我们也经常请学生家长来校共同探索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相关问题,并经常与学生所在社区联系,致力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网络体系。
“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德育网络体系”建设。我们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等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学生的爱国、爱校、爱家乡教育,突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培养,让学生成为自我管理者和自我服务者,老师成为自主管理的引导者。我们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外,进入社区、老人院、孤儿院,开展义务劳动和送温暖等活动;对内,开展安全、环保等主题活动,积极参与学校体育节、科技艺术节等活动的自我设计、自我组织与自我管理。
2.重视“两个渗透”的作用,畅通育人渠道。“两个渗透”是指学科德育渗透和环境德育渗透。
我们注重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学校德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强调教书育人,强调在学科知识中渗透德育。我们要求全体教工都当德育工作者,既教书又育人。在教学中,注重各科教材德育因素的挖掘,注重学生情感教育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寓德育于生动活泼的教学之中。如语文课中理想信念、传统道德教育及情感熏陶,历史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生物、地理课中的绿色环保教育,英语课中的人文教育,数、理、化等课程中的理性教育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
环境德育渗透,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建设美丽校园,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硬环境;二是把绿色教育、环保教育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成才教育结合起来;三是抓班级文化建设,培育良好的班风、学风,营造良好的班级育人氛围;四是重视对家长的教育和引导,优化家庭育人环境。
3.依托“一个载体”,培育学生健全人格。以专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智慧德育研讨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德育专题教育,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多年来,我校开展了系列化专题教育活动,以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一是对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常抓不懈。学校每学期都进行两次“尊师、守纪、勤学”好学生评比活动,学生评比的优良率在90%以上。学校坚持每学期开展“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各类活动积极分子评比活动,从正面树立典型,倡导良好的文明习惯。二是开展“读书成才”专题教育活动,主要是针对学习基础较薄弱学生的特点,重点解决厌学、懒学、不思进取的问题,引导学生好学上进,力争上游,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材。三是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系列活动和多种专题教育活动,如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系列、读书成才系列、“爱国、爱家、爱校”系列,网络道德专题教育、理想前途专题教育、关爱生命专题教育活动等。系列活动和专题教育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开展主题班团活动、征文比赛、辩论会、社会实践活动等,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寓思想教育于活动之中,在活动中培育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4.发挥全员育人作用,营造温馨校园。我校充分发挥教师、职工、物业与饭堂员工的育人作用,形成了“人人承担育人任务、处处渗透育人内容、时时蕴含育人理念、事事体现育人作用”的良好局面。我们实行教师值周制,强化对学生的常规管理与引导;我们要求所有教职员工要将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投入感情,精心呵护,即教师要像教育自己的孩子一样,看重健康、做人和努力程度;饭堂师傅就像给自己孩子做饭一样,注重卫生和营养;宿舍管理员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注重舒适、培养自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爱的温暖,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温暖和谐的心灵家园。
近年来,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良好的校风、学风基本形成。我校德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操行评定优良率达90%以上,学困生转化率达86%以上,学生中没有赌博、吸毒、群殴等不良现象,学生的违法犯罪率为零。
(五)增强质量意识,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
增强质量意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视为学校的生命线,常抓不懈,既重视学校生源素质相对不高的客观事实,又不断追求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优化,实现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教学目标。
1.实行教学目标管理,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我校坚持教学目标管理,以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自查考试及高考为依据,由教务处根据各班各科原来的质量情况制定教学目标,从优秀率、合格率和平均分等方面与全市统计数据对比,提出各学科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各科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制订具体计划,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两率一分”。我们把实现教学目标的情况作为教师实绩考核的内容之一,并以此作为教师效益工资和教书育人奖励等次的依据之一,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开展教学常规“六看六比”竞赛活动。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是规范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我校建立和完善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教学各环节实行过程督导,规范管理,关注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作业和质量检测等环节上的科学性,关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高效性,增强教学的质量意识。近年来,我校坚持开展以“看师德,比师行;看备课,比设计;看上课,比效率;看辅导,比提高;看作业,比双基;看考核,比成绩”为内容的“六看六比”教学常规竞赛活动,以落实教学常规为中心,抓常规求突破,抓常规谋高效,抓常规促创新,抓常规上质量。通过开展教师“六看六比”活动,增强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高效性,增强了教学的质量意识,促进了我校教风、学风的健康良性发展。
3.抓教研教改,向科研要质量。我们充分认识到“科研促教,科研强师,科研兴校”的重要性,不断加大教研教改的力度,以科研促教改,以教改促质量。首先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反思我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寻找新的出路。我们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校长室定期发布有关教育理论的学习材料或经验介绍文章,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著名教育家的理论和经验,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能力。近年来,我校把“科研促教、科研强师、科研兴校”战略与创建学习型学校活动结合起来,在全校掀起了学习教育新知识、新理论的热潮,教育科研意识大大加强。其次是以课题研究为纽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我们把课题研究作为科组教研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各科组都有自己的针对本校本学科教育教学实际的研究专题,切切实实研究和解决我校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近几年,我校共有11项课题被列为市级科研课题(其中5项已结题),研究氛围逐渐浓厚。学校收集了教师近几年来发表或获奖的论文,编撰了《东莞市第二高级中学教师论文集》。
4.抓教风学风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几年来,我们锐意改革,真抓实干,狠抓教风、学风建设,向管理要效益,向教研要质量,向课堂要成绩。我们狠抓教师教学常规管理,注重过程监控与协调,加强业务考核与指导,强化“群体激励”。特别是在教师队伍管理上,就如何调动全体教工的积极性,如何更新教育观念,自觉地把自己岗位职责与学校的目标结合起来等方面出台了一些新举措。近年来,我们通过评选优秀教师、实施名师工程、绩效考核等活动,激励鞭策全体教工按学校既定目标辛勤耕耘。我们狠抓学风建设,主要是抓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抓班风班纪,抓学法指导,抓考风过关。我们从学生出勤、课堂纪律、自习纪律、考试纪律等方面严格要求,力求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确保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学校领导班子深入班级、课堂,跟班指导,及时解决问题。我校的教学质量出现了全面攀升的喜人态势,高考成绩连续几年都有较大的提高和突破,我校的高考备考经验也曾在全市高考总结大会上交流,受到了上级领导、学生家长和教育界同行的一致好评。
5.坚持课程改革的方向,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程改革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突显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地位,这就给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按照课程改革方案的要求开齐了相关的选修科目,开设了学法指导课。我们注重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明确提出教学工作把学生“是否听懂和爱听、能否接受和消化、是否学会和会学、能否思考和质疑、能否加以灵活运用”当作衡量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志;教学评价工作把学生是否喜欢和学生学业成绩是否进步与提升当作评价教师工作的重要尺度,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优质校园品牌
1.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力量之源,是学校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致力于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熏陶作用。学校校园环境得到全面整治,校园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有了新的内涵,学校制度的科学化、制度化、人文化建设得到完善,学校课程的探求工作有新的进展,办学理念的内在本质理解及自觉付诸实践得到进一步深化。
2.努力打造优质校园品牌。我校处于市区的核心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学校依傍的旗峰山蕴含着丰富的东莞精神与深厚的文化积淀,我们深入挖掘这种人文底蕴和精神气息,并将其融入到学校各项工作与活动之中,逐步培育二中精神,努力打造学校特色。我们不断培育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望,以富有感召力的目标引导全体教师积极向上,营造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建设富有人文气息的、大气磅礴的、具有市二中特色的书香校园文化,促进文明和谐校园的形成,打造人文二中、实力二中、品牌二中。
三、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通过多年来的创建与实践,通过自我总结评估,我们既看到了学校几年来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同时也清醒地发现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存在的问题
1.校园硬件设施建设仍需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研发等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2.省市一级的名师培养工作需要加大力度进行,教师整体队伍的现代化专业水平与素养需要进一步提升。
3.因生源差异性现象仍将存在,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地探索分层教学的新措施、新方法,确保教育教学水平的可持续提升。
(二)今后改进的方向
1.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内涵发展。加强教学研究,积极打造“智慧课堂”;认真研究教改要求和学生实际,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推进教育科研,提升队伍水平。引导教师围绕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做文章,督促立项课题研究各项活动的开展,抓好教科研论文的撰写和交流评比,精心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各类教育科研、教学研究竞赛活动,争取发表和获奖论文在数量和质量上逐步提升,争取培养一批在市内外有影响力的教师。
3.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教育引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方法和能力;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办学品位。在进一步抓好学校环境建设、制度建设、课程开发、活动开展等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抓好学校精神的提炼与打造,提升办学品位。
5.进一步抓好学校基础建设,不断充实完善教育教学设施,改善办学条件。
四、自评得分
我校根据《广东省普通高中督导评估方案》的文件精神,仔细对照《广东省普通高中督导评估方案》中的评估标准,进行了全面认真的自评自查。自评结果如下:
办学条件为145分,得分率为96.7%;学校管理得分342.5分,得分率为97.9%;办学效益加分为9.5分;总得分497分,得分率为99.4%。各项指标已达到广东省一级学校的标准,具备了申报广东省一级学校的条件,现向广东省教育评估协会申报广东省一级学校,请评估协会领导专家予以督导评估。
(公示)点此下载 东莞市第二高级中学申报省一级学校自评评分说明.doc
(公示)点此下载 东莞市第二高级中学申报省一级学校佐证材料目录汇编.xls
东莞市第二高级中学
2016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