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粤港澳同上一堂课·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在横琴颂琴小学举行
撰写时间:2025-09-30 来源:中国教育报 | 浏览量: |
9月28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为深入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深化对新时代粤港澳三地生态文明教育的认识与实践,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民生事务局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颂琴小学(以下简称“横琴颂琴小学”)承办的“粤港澳同上一堂课·生态文明教育(小学)”交流活动在横琴举行。
活动上,合作区民生事务局副局长许凤梅在致辞时表示,绿色发展是合作区的底色,生态文明建设是合作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合作区各学校要积极利用这一优势,开展丰富多样的探究实践课程,让绿水青山成为孩子们成长的真实课堂,让生态理念在体验中生根发芽。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教室主任姚轶洁在开幕式上提到,近年来广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省中小学积极行动,以生态文明教育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她提出,希望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不断加强合作交流,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将生态文明教育有机融入学校文化及课程教学中,让生态文明的种子在琴澳两地、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校园扎根、在孩子心中绽放。
活动现场,多场高质量课例与分享展现了三地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成果。横琴颂琴小学、澳门劳校中学及佛山暨大港澳子弟学校的教师分别以“琴澳濠情:解锁琴澳两地文化根脉”“红树林的‘生命独白’——一场跨越物种的对话”和“‘红树村’的选择——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为题进行了课例展示。
在经验分享环节,横琴颂琴小学校长杜文丽详细介绍了该校“琴澳濠情”“湾区生态”等生态文明课程的探索实施情况。经过多年努力探索,生态文明课程为该校在校园品牌传播、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教学课程和全体全面育人等方面带来了显著成效;澳门劳校中学副校长邵朝霞介绍了该校与澳门环保局合作的环保计划,通过瓶盖绘画、咖啡渣制皂、二氧化碳实验等趣味形式,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日常;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所长王巧玲则以 “与年轻人同行:粤港澳生态文明教育品牌培育”为题作了报告。
在主题沙龙环节,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室副主任钟守权、《中国教师报》编辑部副主任褚清源、澳门广大中学校长陈建邦、澳门菜农子弟学校校长王国英、横琴子期小学副校长关旻则以“生态文明教育与现代教育发展”为主题开展了交流,探讨湾区生态教育的未来方向。
作为此次活动的核心亮点,横琴颂琴小学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设计,打破了传统学科壁垒,构建起“目标—路径—评价”三位一体的教学框架,成功破解了“为何跨、如何跨、如何实现素养落位”的教育痛点。
学校以“真实问题”为教学起点,推动跨学科学习走向“本质共生”。在“琴澳濠情”课程中,学生从“横琴蚝减少”的生活观察出发,依循认知递进逻辑与成长规律,整合多学科资源,形成11课时课程体系。学生通过多种活动理解琴澳文化联结,还将“文化认同”转化为“社会担当”。
针对新课标要求,学校以“红树林守护行动”课程为样本,依托湿地公园资源构建八大学科12课时课程,让学生实现从学知识到用知识的转变,提升创新能力。
学校立足本土资源打造立体化环境育人体系,将自然文化符号“搬进”校园,打造博物馆。在资源协同上,横向联动单位,纵向贯通学段。
经过系统实践,该校的生态文明教育形成完整育人闭环,学生全面成长,为粤港澳大湾区跨区域教育协同提供范本,深化了学生对本土、国家的认知,推动三地师生在文化与生态上深度融合。为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注入了鲜活动力。
来源:中国教育报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xC_qEHo24ZhU9pbNpmRQ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