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经典 以美怡情(广东省高中美术选择性必修《工艺》模块‘明式家具’大单元教学研讨活动)——“南方教研大讲堂”第八十六场开讲

撰写时间:2023-10-01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浏览量:

    9月15日下午,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高学科育人、以文化人的成效,强化广东省学科教研基地建设的辐射引领作用,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广东省基础教育高中美术学科(广州、江门、汕尾)教研基地、广州市第五中学协办的南方教研大讲堂第86场高中美术专场开讲。本场主题为“传承经典 以美怡情——广东省高中美术选择性必修《工艺》模块‘明式家具’大单元教学研讨活动”,在中国教研网、触电新闻、广东教育Plus、广东教育研究、广东教育传媒、中国移动和教育、粤教翔云等平台进行同步直播,截至活动结束,点播量累计43.69万次。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美术跟岗教研员何楚如老师主持,分为课堂展示、课例点评、教研沙龙、专家视点四个环节。由广州、江门、汕尾三地省级高中美术教研基地以联盟结对的方式,开展《工艺》模块“明式家具”大单元教学的探索与研讨。

环节一:课堂展示

《工艺》模块“明式家具”大单元三节课分别由来自广州,江门,汕尾三地的老师,面对同一个班的学生开展大单元学习。这种教学研讨模式很清晰地展现了新课改背景下“大单元教学”“深度学习”“美感课堂”“问题驱动”等教学范式,三节课各具特色。

广东广雅中学林智伟老师执教第一节课《大道至简 合以求良——中国明式家具》。他由中国优秀传统绘画《韩熙载夜宴图》的角度导入课堂,再以“杌凳”“圈椅”“官帽椅”三件经典家具的详细介绍,很好地串联了绘画、家具、习俗、文化之间的关系,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领略明式家具的特色及文化内涵。整堂课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对明式家具的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做了详尽的分析,让学生领会其“大道至简 合以求良”的文化内涵。

第二节课由江门市江海区礼乐中学张丽君老师执教《巧夺天工 榫卯结构——明式家具构件》,她为学生准备了明式家具构件的实物,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拼装。对于学生来讲,这种体验式教学是其他形式无法取代的。家具中榫卯结构的种类很多,经过学生亲自动手感受到当中的力度与精美度,才能发自内心地佩服古人的智慧,对于经典文化的理解才能扎实落地。

上课过程中,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江门市非遗传承人卢志江老师现场指导学生分组组装明式家具,分享作为非遗传承人对工匠精神传承的体会,这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大师,更直观、更全面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汕尾市城区捷胜中学蔡威俊老师在第三节《独具匠心 传承发展——新中式家具》执教过程中,巧用广州市第五中学美术馆典雅精致的环境,组织学生在真情实景中分组研学。教师先以问题驱动,再让小组成员带着研学报告表先进行实物探究,最后分享研学成果。蔡威俊还引导学生以传承经典,创新发展的时代性创新性思维,针对新中式家具的用色、材料、生产形式、创意设计等问题深入思考、畅所欲言;并启发学生感悟明式家具内在的工匠精神延续。

环节二:课例点评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美术教研员钟国荣老师从教师的教姿教态、课堂思路与环节设计,到教学转化与文化内涵的呈现,对三节课例进行了精彩点评。他指出,本次大单元教学探索历经“经典鉴赏——构件探索——思考发展”三个维度,学生从“不熟悉”甚至“不知道”明式家具,到经历亲身拼装体验明式家具,最后独立思考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思维训练的过程,也体现了从图像识读到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的培养的过程。

学生在美育场所中沉浸于美的熏陶,亲身体验胜于教师的千万言语,其真实感受、大胆分享,体现明式家具背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保持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传承传统与发扬传统文化,树立以德树人、以文化人的意义。

环节三:教研沙龙

教研沙龙中,专家们围绕“如何有效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工艺)进校园、进课堂的模块教学的实施质量?”这一问题展开研讨。

汕尾市城区新城中学陈丹仪老师认为,明式家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极具历史价值,课堂上可以在立足传承优秀的基础上创新新作品,并尝试融入人体力学、工程物理学、历史文学等跨学科的课程,还可以利用现代数字化创设模拟的展厅,展示中华传统艺术的魅力。

江门市教育研究院美术教研员谭晶志老师谈到,针对模块教学,教师要更注重主题项目式的体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针对性学习的项目式深度学习。在新课标要求下,建议教师思考大单元教学赋予的新命题和新设计,要深挖本土的优质文化资源,更好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馆校建设可以根据教师、非遗大师“双师教学”的探究,让非遗进校园、进课堂,积极互动。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美术教研员陈玉萍老师建议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展览等形式深挖工艺模块;开展“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创建学校的展示展演活动;加大对学校美育场所的建设,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传统工艺、传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的建设、本土资源的的挖掘,使教师乐意、学生喜欢;落实传统模块进校园的活动,鼓励学生进行文创作品的创作,并运用现代信息化进行形式多样的创新演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李于昆教授认为,本次主题教学研讨应该以艺术整体性视角开展课堂教学的思考、以文化宏观性视角开展明式家具脉络的探究。既要充分认识艺术课程的阶段性和整体性,以发现高中模块教学的独特性;又要以高位的艺术视点,整体看待教学,分阶段性的实施课堂教学有机的相互结合,从而促进新课标新思路的开始。

环节四:专家视点

李于昆教授以《重构:明式家具大单元课程的启示》为主题进行专题讲座。他指出:一是阅读教材——理解文本历史语境,本单元教学内容注重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去学习和认识手工艺的技艺构成和文化价值;注重从当下的生活出发,学习手工艺的知识和工艺方法;注重了解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情况,为未来的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注入强劲的动力,在工艺造物中凝聚着中国精神;二是实践教材——器型工艺体验,教师应立足传统工艺,立体呈现;实物再现,可感可触;模块教学应由点到面,由面到体,由体到度——高度、深度和广度,层次递进开展。三是重构教材——当代文化阐释,中国美术的现在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的有机组成部分,传统工艺美术必将在其中发挥巨大功能,它将作为资源能动地参与到当代中国美术精神及视觉结构的建造之中,而不只是被拥有的资源、被追忆的历史,更不是被封存起来的保护对象——这就是本次南方教研大讲堂明式家具课程重构的意义和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只有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忘本来、辩证取舍,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本次大单元教学活动聚焦当下中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兴趣不高等现状,通过主题学习,引导学生了解明式家具的历史脉络、探究家具结构(榫卯)的创意实践、思考传统家具的传承与发展,提升学生图像识读、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促进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文化自信。



    通过各个环节流程的研讨,引导教师探讨如何有效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的实施质量,为一线教师提供可观、可赏、可借鉴的做法,助力我省基础美术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