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教研大讲堂”第九十九场 “探索历史学科实践,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开讲

撰写时间:2024-01-05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浏览量:

    12月29日下午,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南方教研大讲堂第99场“探索历史学科实践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开讲。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副主任、中学历史教研员陈家运策划、组织和主持,邀请广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志刚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毛瑞方教授、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历史教研员周晓楠老师、深圳市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历史教研员闫璟老师、河源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高中历史教研员温志军老师、深圳实验学校光明部历史学科教研组长李静老师、深圳市罗湖高级中学曹阳老师、深圳实验学校光明部李德龙老师、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李姣云老师等专家老师参加。
本次活动既是一次展现“中学历史学科实践”的广东表达,又是一场发挥历史学科铸魂育人价值的实践探索。活动聚焦在课程标准的统领下,如何开展学科实践转变学习方式,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铸魂育人质量等问题,通过课例展示、教研沙龙和专家视点等环节,从理念、策略、方法等角度,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与做法。
一、课例展示
本环节由曹阳、李德龙和李姣云三位老师分别展示了深圳地区在历史学科实践中的探索。


曹阳老师执教的学科实践课例为《从“自强不息”的历代诠释看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曹老师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切口,带领学生从古文字入手,基于课前前置学习任务,运用考古发现、古史传说、学人著述等材料,开展史料阅读、生生互评、小组合作研讨等课堂活动,结合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理解“自强不息”的丰富精神内涵,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当代价值。
李德龙老师以《茶“和”天下》为题进行了说播课展示。李老师以“茶”为主线,分茶源、茶路、茶韵三部分展开,进行跨学科教学实践展示。他有机整合高中历史、高中地理教科书中的资源素材,通过任务驱动、真实情境设置以及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探源、寻路以及品韵,进一步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李姣云老师以《世遗里的中国——敦煌莫高窟》为题,进行了跨学科实践案例展示。李老师依据普通高中历史以及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历史学科为基点,融合美术学科,进行跨学科实践探索,引导学生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她以学生为主体,创设真实情境,通过指导学生完成敦煌莫高窟文化展,促进学生深入理解以敦煌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和现实意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
二、教研沙龙



 教研沙龙环节由周晓楠老师主持,陈志刚、毛瑞方、陈家运、闫璟、温志军、李静等专家和教师围绕“如何破解中学历史学科实践难点,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大家分别从不同的视角,结合深圳、河源等地区中学历史学科实践的前期探索,提出了中学历史学科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难点,并分享了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和方案。
三、专家视点



在专家视点环节,陈志刚教授作了题为《学科课程的特点与学科实践活动的实施》的微讲座。陈教授从学科课程的特点出发,解读了学科实践活动的目标、关键点和主要方式等。他认为新课改强调的学科实践活动是要采纳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的优点,来解决学科课程的弊端,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多学科思维方式,围绕具体问题的解决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四、活动小结


最后,陈家运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梳理总结。他认为,中学历史学科实践应以历史学科为基点,通过引导学生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解决历史以及现实问题,进而发展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中学历史学科实践是历史学科发展的检验器和推动机,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纽带和桥梁,是落实课标要求、推进课程改革的必然。活动建议,开展好中学历史学科实践,要抓住三个关键问题:活化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指向核心素养的一体化设计。
本次活动同时在广东教育研究、广东教育Plus、广东教育传媒、中国教研网、触电新闻、中国移动和教育、粤教翔云等平台进行同步直播,在广东省内及全国各地产生了热烈反响。探究过去以求真,观照现实以致用。未来,广东将在学科实践的道路上继续前进,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广东案例、贡献广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