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警惕“抄袭上瘾症”和“病态成功学”

撰写时间:2015-07-30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浏览量: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是一件输不起的事情。从现在来看,我们还不能说我们一定能赢。”教育部前发言人、现任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广州出席第三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时谈到,并举例复旦大学学校宣传片抄袭事件,“不仅抄袭还是二抄袭,这样的事情在学校里比较普遍存在着。”

  当下社会,各行各业似乎都有这个坏毛病:影视圈、作家圈、动漫圈,工业生产领域也存在抄袭现象,连不少政府也“抄袭”建筑创意,而多数关于抄袭的争议,最终都不了了之。在无责的语境中,很多人患上了“抄袭上瘾症”。为了谋求不正当利益,不劳而获地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并侵害了他人权利的抄袭行为,无论如何辩解,都见证着底线的下沉,对此社会应有共识。

  尽管抄袭事件不断上演,但是公众似乎已经麻木,见怪不怪,连当事者也不觉得有多么严重,很多人对抄袭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宽容态度。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现象?就是抄袭上瘾症病入膏肓的体现。可以说,“抄袭上瘾症”是羞耻心消失和惟利是图的结果。伦理要求被抛诸脑后,只剩下了赤裸裸的利益追求。不只是教育界,在文艺界也有不少人故意混淆抄袭与合理引用的界限,为了替抄袭者辩护,还发明了所谓“失注”、“漏注”的说辞,其实,谁都知道,“失注”、“漏注”的本质就是抄袭。正因为不少人对抄袭的纵容和袒护,才使抄袭者的羞耻心一点点消退,胆子越来越大。并且在利益面前抄袭者永不停步,哪怕颜面丧失斯文扫地。如何区分抄袭与借鉴的界限?本不复杂,是个是非分明的问题,不能把抄袭说成借鉴。但是,这一切似乎都变味了,二者混淆不清,有些人乘机浑水摸鱼,暗中渔利,更可怕的是,还可能倒打一耙。抄袭是一种窃取他人精神劳动果实、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的行为,无论以何种面目呈现,惟有人人喊打,才能使抄袭绝迹,才能使收获和重拾尊严。

  抄袭现象存在的背后还有病态的成功学在作祟。甘愿抄袭,有功利投机的逻辑在主导,但根本上看则与畸形的成功法则有关,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为了成功可以不择手段,但这样的成功是以伦理原则的失去为代价的,是以规则的抛弃为成本的,能不反思吗?

  对抄袭普遍背后的“抄袭上瘾症”和“病态成功学”应警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