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特色现代学徒制探索与实践——以佛山市三水区为例

撰写时间:2015-07-09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浏览量: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李海东 黄文伟 

     摘要: 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是广东特色现代学徒制发展的方向。在创建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模式试验区的基础上,佛山市三水区以“政府主导、多方联动、校企合作、资源整合、集群发展、国际接轨”为思路,致力于打造符合现代产业发展要求和城镇化进程需要、企业和职业学校双主体育人现代学徒制的“三水模式”。三水区现代学徒制发展具备必要的政府支持、产业基础及企业、职业院校合作育人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诸如成本分担压力、适龄生源缺乏、学生员工身份转换不畅等难题。本文在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东特色现代学徒制改革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广东特色; 现代学徒制; 问题;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6-0012-05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企业与学校合作实施的职业教育制度。从21世纪正式引入以来,已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广东省致力于学习和研究英国、德国等职业教育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的要求,按照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积极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和试点工作。在实践领域,广东省教育厅专门成立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地方教育部门及职业院校扎实推进试点工作。2014年,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高职院校继续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当年招生并报到学生数近500人;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顺德区陈村职业技术学校等一大批中职学校也积极参与试点工作;佛山市三水区、中山市教育局也启动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现代学徒制经验和做法。 

    佛山市三水区配合国家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建设,以及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模式试验区的创建,按照政府主导、多方联动、校企合作、资源整合、集群发展、国际接轨的思路,探索符合现代产业发展要求和城镇化进程需要、企业和职业学校双主体育人现代学徒制的“三水模式”,不断推进广东特色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 

   一、区域经济和产业升级带来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迫切需求   

    (一)三水区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十分必要 

    以德国“工业4.0”战略为代表的新兴制造业包括智能生产和精密制造两部分,实际代表着一种发展的高标准。佛山市三水区产业发展以“工业4.0”为战略支点,大力推行“机器换人”,在铝型材、五金加工、机械装备三个重点行业推广使用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研发适合三水工业产业特点的智能装备应用技术。今后,企业生产车间搬运、切割等耗时费力的生产工序,将逐渐被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应用所取代。机器换人带来的不仅是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更要配套提升职工的素质,如果产业工人短期内无法胜任“工业4.0”发展的要求,最终可能成为智能化革命的牺牲者。

    现代学徒制是实施“工业4.0”战略的重要支撑,由于其所具有的人才培养针对性、系统性特点,决定其适宜在产品技术性能复杂、更新换代迅速、对员工技能要求高的岗位中施行。可见,在三水区加快实施现代学徒制,才能为“工业4.0”发展战略提供有效的人才保障。

    (二)三水区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切实可行

    1.三水区具备成熟、完备的地方产业体系

    三水区以机械装备制造业、食品饮料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为重点,综合发展现代农业。随着区内环境、资源、土地等发展要素红利衰减,产业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逐渐加快,这为现代学徒制的开展提供了重要条件。根据《佛山市三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三水区传统优势产业要实现改造提升,先进制造业要实现加速发展,新兴产业要成为引领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先导产业,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这表明,三水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特点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三水区的绝大多数产业起点高,具有后发优势,具备与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基础与条件。特别是以“机器换人”为代表的技改浪潮正逐渐在三水的制造业蔓延,“机器换人”引发的智能化、自动化革命为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

    2.三水区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 

    三水区现有公办中职学校2所,民办中职学校1所,2014年区职业学校在校生为8396人。3所中职学校共设置了10个专业类别,并以加工制造类、财经商贸类、信息技术类为主,基本与区内产业布局形成有效对接。区内职业学校利用与产业园区相近的地理优势开展各种“订单班”,初步具备了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现代学徒制的雏形。此外,三水辖区内还有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和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民办)等2所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在校生12640人,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已先期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引领中职与企业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具备良好的基础。

  3.强有力的政府主导与统筹

    作为首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立项单位,三水区具有良好的职业教育发展基础和较大的发展空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将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作为推进三水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以政府统筹、协调推进为核心,整合利用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资源,统筹协调教育、人社、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的关系,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三水区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模式。这为三水区实施政府主导的现代学徒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三水区现代学徒制发展现状分析

   (一)三水区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前期做法

    三水区内职业院校以不同的方式开展了现代学徒制的前期试验,初步具备了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前期基础与条件。

    1.三水区工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对内打包”、“对外打包”模式

    三水区工业中等专业学校为区属公办学校和省重点中职学校,学校先后与西门子(上海)自动化有限公司、佛山海尔电冰柜有限公司、青岛啤酒(三水)有限公司等省内外近百家企业建立实习、培训、就业的校企合作关系。学校探索现代学徒制的措施主要为“对内打包”和“对外打包”模式。所谓“对内打包”,是指根据企业需求,学校和企业联合招生,并以“招生即招工”的方式,由企业提供岗位,学校进行“打包”培养。一年级学生主要以学校教学为主,10%的学生为学徒身份,90%依然为学生身份;二年级学生中50%有学徒身份;三年级大部分学生为学徒身份,70%为企业员工,进行岗位对接。所谓“对外打包”,是指通过职业联盟或者企业成立的推进机构进行组织,根据行业与产业的需求与学校的专业相对接,企业提出三年后的人才需求,企业与学校共同制订培养计划及课程要求等进行共同培养。

    2.三水区理工学校的“业精班”模式

    三水区理工学校是区属公办中等职业学校,“业精班”是学校与佛山市业精机械有限公司开展深度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具体做法为:首先,学校每年招一个班,学徒主要来源于机电、数控等专业,每班30人。通过学生到企业了解情况,自愿报名,由学校筛选合适的学生,再由企业进行面试,最后留下30人以“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学徒关系。其次,分阶段培养。第一年学生主要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到企业观摩、听讲座及参与文化活动等方式进行体验。第二年进行工学交替培养,学生分批到企业进行轮岗实习。第三年为顶岗实习,由企业技术骨干当师傅,一对一来对学生进行指导。

    3.三江职业学校的“校企结合、院校合作、定向培养”模式

    三江职业学校是三水区规模最大的民办中职学校,学校按照现代学徒制的要求,采取“校企结合、院校合作、定向培养”的教学模式,与佛山(三水)市场创新产业园海尔集团、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佛山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伊丽莎白控股有限公司、花园酒店等大中型企业,以及湘潭大学、广东金融学院等高等院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70%学生在订单班,但身份仍然是学生。 

    此外,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确定2014年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通知》,位于三水区的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与高明碧桂园凤凰酒店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2014年,学院通过自主招生方式,招收中职往届毕业生和高中往届毕业生30多人。2015年,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将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增加到16个,其中包括计算机辅助与制造、电气自动化技术等9个理科专业,物流管理、酒店管理等7个文科专业,计划招生近500人。

    可见,三水区内职业学校已初步具备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前期基础与条件。

  (二)三水区大部分企业具有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意愿

    为了解三水区产业园区企业对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意愿,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室于2014年7月24日赴中国(三水)国际水都饮料食品基地,对基地内红牛饮料、健力宝、百威啤酒、可口可乐等12家企业进行了访谈与问卷调查,之后又以网上问卷的形式对三水区内相关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意愿进行全面调查,调查数据及结论如下:

    1.问卷调查显示,75%的被调查企业近三年来与职业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70%的被调查企业未来与职业院校合作的意愿比较强烈,这表明,区内企业与学校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与较强的合作意愿,一定程度上为现代学徒制的推行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2.问卷调查显示,58%的被调查企业倾向于采用顶岗实习形式,42%的被调查企业倾向于采用订单班形式,33%的被调查企业倾向于采用现代学徒制形式。可见,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已开始为区内部分企业接受,但由于对该模式的了解不够,该模式尚未能在区内企业全面铺开。为此,以三水区政府为主导全面推动现代学徒制正当其时。

   3.在学生实习可能给企业带来麻烦的问题上,88%的被调查企业认为是学生安全问题,55%的被调查企业认为是学生培训成本问题,58%的被调查企业则认为是影响企业正常生产问题,这些问题也恰恰是困扰企业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关键性难题。

    4.在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希望获得的支持上,78%的企业希望给予部分税费减免,60%的企业希望政府以法律的形式规范校企职责分工。这表明,在现代学徒制的推行中,要注意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为校企合作提供可靠的保障机制。

    5.在近三年来区内企业新招员工的来源上,24%的被调查企业以社会人员为主,24%的被调查企业以中职学生为主,28%的被调查企业以高职学生为主,24%的被调查企业以大学本科及以上为主。由此可见,中职学生、高职学生、社会人员构成了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主要对象。 

    6.在企业组织员工开展培训上,55%的被调查企业定期组织培训,36%的被调查企业不定期组织培训;40%的被调查企业培训的员工数占员工总数的比例超过80%。由此可见,以现代学徒制的形式开展针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具有重要性与紧迫性。

  总之,区内企业对于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已具有一定的认同感与主动性,但认识不深且存在一定的顾虑,需要通过政府推动、政策保障的方式予以解决。

   三、三水区现代学徒制试点存在问题与成因分析

    (一)企业对于现代学徒制的认识不深、存在顾虑

    通过在中国(三水)国际水都饮料食品基地与相关企业的座谈发现,相当一部分企业具有与职业院校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意愿。然而,由于现代学徒制是个舶来品,在我国推行的时间不长,不少区内企业对现代学徒制的理解不够深入,一是将其等同于原有的订单式培养,对于自身在现代学徒制中承担的责任认识不清;二是对于“招工即招生”的现代学徒制招生政策不理解,缺乏与学校联合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主动性。此外,对开展现代学徒制可能碰到的一系列问题也存在一定顾虑,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现代学徒制的成本分担问题。在现代学徒制中,企业所需承担的直接成本包括学徒食宿、师傅补助、零配件损耗等,间接成本则包括企业员工脱岗参加培训给企业生产、管理带来的不便,准员工身份的学生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等。据三水理工学校估算,培养一名学徒的成本约为10-15万,这无疑给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带来了一定的成本压力。

    2.员工身份认定与培养中的责任认定问题。我国现行的《劳动法》规定,企业招工年龄不得低于16周岁,对于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工,须持《未成年工登记证》上岗,且不得安排其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我国中职学生大多处于16~18周岁年龄范围内,如果按照现代学徒制“招生即招工”的要求,大部分都属于未成年工,对未成年工的诸多限制,使得这一群体往往难以获得完全意义上的员工身份。而未成年人在工作中可能发生责任性事故,也使得企业在参与现代学徒制时背负着心理负担。

    3.学徒流失问题。企业与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的目的是为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但相当一部分学徒对企业忠诚度不高,在学徒期结束后,这部分学徒工的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主要原因包括:第一,部分企业的用人制度不完善,缺乏对学徒的激励制度,当学徒感到晋升机会渺茫,或现实与期望反差巨大时,往往会为了自身的前途而投奔别的企业。第二,部分学徒存在一切向“钱”看的现象,遇到提供更高待遇的企业“挖墙脚”,立刻跳槽,这让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企业承受劳而无获的损失,而别的企业却可以不劳而获。第三,有些外地生源的学徒,在学成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发展。上述三方面原因造成部分学徒流失的问题,引发了企业对开展现代学徒制的顾虑,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积极性。

    (二)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

    现代学徒制与订单培养模式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学徒具有的学校学生与企业员工双重身份,企业成为现代学徒制中学徒培养的主体。三水区内现有中职学校开展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大多是基于原有订单培养模式的改良,如三水区理工学校的“业精班”,三江职业学校与伊丽莎白的订单培养等,由于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尚不具备员工(准员工)身份,导致企业缺乏育人主体意识,因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学徒制。调研发现,区内职业学校普遍对于开展现代学徒制具有很高的积极性,但在真正推行中又存在如下困难:

    1.单个企业的学徒需求量少,单独编班成本较高。一般而言,单个企业对特定岗位学徒的需求量不会很大,如果学校采用一个专业对口一个企业特定岗位员工开展现代学徒制办学的话,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针对少量学徒的单独编班、单独排课、单独培养,会因成本过高而难以推行。

    2.部分企业产业转型不到位,现有的生产条件与开展现代学徒制所需的条件不匹配。“机器换人”被不少陷入困境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视为向技术密集型转型的重要路径,因为企业生产线的更换意味着对人才“技能”需求的提高。调研发现,区内部分企业产业转型不到位,生产线未及时更换,这一方面阻碍了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使这部分企业在与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时缺少必要的动力和条件。

    (三)学校、企业信息不对称阻碍了现代学徒制的开展

    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区内学校对于企业的学徒岗位需求信息缺乏了解,而企业对于学校可供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优势专业及相关资源缺乏认知,这种信息上的不对称直接阻碍了现代学徒制顺利开展。

    (四)区内适龄生源不足影响学徒制的开展 

    根据三水区教育局提供的资料,2013年三水区中考报考人数为5975人(含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除了入读普通高中的学生外,只有约2100人可以成为区内中职学校的生源。而根据春节前后对区内260家规模较大、用工量较多的企业抽样调查显示,这些企业春节后的技术(技能)工人缺口约3000人,这要求中职学校必须突破区内适龄生源不足的瓶颈,培养更多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可以说,近几年区内适龄生源不足问题已成为困扰企业用工和开展现代学徒制的重要问题。

    (五)现代学徒制所需的政策环境尚未形成

    政府对于保障和推进现代学徒制有效运行的制度还不健全,政策还不完善。如在政府层面,未能有效规划统筹区内专业与产业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具体的现代学徒制推进策略与保障机制,特别是在现代学徒制专项经费补偿机制方面比较欠缺。在企业层面,缺乏对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行为既没有政策与制度保障,又无法通过参与现代学徒制获得诸如税收减免、财政补贴之类的经济利益,致使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动力不足。在学徒层面,现代学徒制中学徒的法律身份问题得不到明确界定,对学徒的法律地位、津贴、安全责任没有明确规定,影响了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效果。

   四、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的相关对策建议

    (一)坚持政府主导,建立现代学徒制区域统筹机制

    政府的领导统筹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重要保障。首先,政府要就区域内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学校优势专业、企业(重点是大型骨干企业)与中职学校的现代学徒制对接进行统筹与招生布点,探索与现代学徒制相配套的招生机制。一方面,加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的统筹协调,探索中高职衔接现代学徒制招生模式,并以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协议的形式,开展针对学校学生的现代学徒制招生,实现“招生即招工”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通过职业学校自主招生、单独招生及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的方式,开展针对企业员工的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真正实现“招工即招生”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其次,要在借鉴英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学徒制经验的基础上,加大政府对现代学徒制的专项经费投入,并通过购买学徒岗位、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的方式,补偿学校和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的部分成本,以此加强现代学徒制对学校和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吸引力。第三,政府要在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指导与监控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完善制度建设,为现代学徒制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要加快制定《现代学徒制促进条例》等相关地方政策法规,确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法律地位,明确企业、学校、学生的权利和责任,为现代学徒制试点提供法律依据与保障。尤其要对现代学徒制中学徒的双重身份进行认定,明确学徒的地位及对学徒安全的负责制度等,确保学生的利益。要明确企业指导教师的身份、待遇、职责、培养机制及任职资格等,确保兼职教师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运行管理,完善评价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

    在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构建上,由学校、企业共同研讨、发布现代学徒制教学计划,设立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在学徒考核上,以学徒岗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学习成果认定和课程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学徒评价上,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教育部门颁发的学历证书为依据。

    (四)提升职业素养,有效控制学徒工的流动率

    将企业文化、职业素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提升学徒工的敬业精神和忠诚度,确保企业、学生和学校多方共赢,切实提高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积极性。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加强对学生的敬业与诚信教育,注重对学徒工的感恩教育,调整学徒工的就业期望与心态,培养学徒工为企业发展出力的责任感和忠诚度。第二,以法律形式明确企业、学校及学徒工的权利与责任,鼓励学徒工学业有成后回报企业,鼓励企业从长远利益出发加大人才培养投入。第三,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才激励机制及工资、晋升制度,为学徒工提供良好的就业平台和发展环境,让学徒工能够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实现其个人价值,以良好的待遇和发展前景来留住优秀的学徒工。

    (五)坚持多措并举,扩大现代学徒制培养培训规模

    招生是现代学徒制的入口,如何走出因区内适龄生源不足所带来的困境,多渠道扩大现代学徒制的生源,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如在“招生即招工”的现代学徒制中,一是调整区内高中阶段学生的普职比,提高初中毕业生入读中职学校的比例,使普职比大体相当,进而扩大现代学徒制的中职生源;二是多渠道吸引区外学生就读三水区职业学校,填补区内中职生源与企业所需学徒工间的巨大缺口。利用“招工即招生”的现代学徒制模式,满足企业员工的升学与技能深造等愿望,扩大企业内员工选择现代学徒制模式进行学历提升和技能培养的比例,不断探索针对企业在职员工的现代学徒制招生方式。

    (六)注重基础建设,构建现代学徒制信息平台
  
    学校、企业在用人信息上的不对称是阻碍现代学徒制顺利开展的主要因素。构建现代学徒制信息平台,有助于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互通信息。通过在信息平台发布学徒工岗位,可以有效地解决企业发布学徒岗位,学生自主选择学徒岗位,学校根据学徒岗位组班培养等现代学徒制的瓶颈问题。企业通过发布学徒岗位,可以将自己的诉求告诉学校、学生;学生通过选择学徒岗位,可以获得未来通过现代学徒制模式学习的机会;学校通过撮合企业和学校的岗位供求,可以有效地组建现代学徒制班级。此外,企业员工也可通过现代学徒制信息平台,向学校申请获得学历提升和技能培养的机会。此外,也可以利用园区企业集中的优势,在水都饮料食品基地设立学徒制工作站,实现职业院校为企业送教上门,面向企业员工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佛山新闻部.中国新常态 佛山新经济[N].南方日报,2014-09-29.
    [2]谢炜君.三水智造如何跟上工业4.0的潮流?[N].佛山日报,2014-12-1.
    [3]罗湛贤,陈奕凯,经科.三水如何迈向优化发展“新常态”[N].南方日报,2014-12-17.

    作者简介:
    李海东(1968-),男,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室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理论。(广东 广州/510035)
    黄文伟(1980-),男,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室副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理论。(广东 广州/510035)

    本文系广东普通高校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项目“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高职现代学徒制理论与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原文来源于《广东教育·职业教育》2015年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