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构建——以自然生态课程为例
撰写时间:2016-03-17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 浏览量: |
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幼儿园课程的核心,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定、实施策略的选择和评价方式的确定。简而言之,幼儿园课程可以理解为“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和”[1]。幼儿园课程目标即是指幼儿园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所欲达到的预期结果。笔者与本课题组成员及广州市天河实验幼儿园等多家幼儿园致力于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的研究。本研究认为,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是指幼儿园为实现幼儿在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心理生态等方面和谐统一所采取的活动及活动方式的总和。本研究中的自然生态课程并非作为幼儿园整体课程中的一项子课程,而是将幼儿园整体课程自然化、生态化。本文以自然生态课程为例,就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构建进行探讨与介绍。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构建的影响因素
依据泰勒原理,课程目标主要来源于对学习者的研究、对当代校外生活的研究以及学科专家的建议,即来源于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学科发展的趋向。[2]高质量的幼儿园课程目标拟定需要全面考虑与幼儿教育质量相关的多方面要素。本研究依据课程开发的相关原理和研究需要,在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的指导下,主要依据以下方面确定课程目标。
(一)政策要求: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政策要求体现了社会进步对各级各类教育所提出的要求,对各级各类课程目标的制定有着很强的指导性和规范性。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的目标构建受有关教育政策的规约,学前教育领域的多项重要政策体现了对学前教育自然化、生态化方面的要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规定:“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要让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境意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强调关注幼儿发展的整体性、个体差异性,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二)研究成果:学科专家的建议
政策要求提出的是对幼儿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当前幼儿园教育应当达到的目标和要求。而理论研究则关注的是幼儿教育发展的理论诉求,涉及幼儿教育发展的应然状态。准确把握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对提高课程目标的前瞻性、发展性有帮助。在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的研究成果中,有研究认为,幼儿园自然课程应该具有以下价值追求:引导儿童主动探究的活动观、促进幼儿自由发展的价值观、符合儿童“最近发展区”的知识观,[3]亦即强调幼儿园自然课程应当追求培养儿童主动探究精神、实现儿童自由发展和适切儿童发展需要。另有研究指出,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应当注意培养儿童的探索兴趣、审美情趣、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强调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的情意、行为目标的实现。[4]
(三)课程需求:学习者的需求
课程需求反映的是课程相关者对课程的现实需要,间接表达了受教育者的发展需求,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课程目标的确定。能否准确把握课程需求,是决定课程能否满足受教育者发展需要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提高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目标的科学性、适切性和发展性,课题组就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的需求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主要为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的主要相关者,包含幼儿家长以及幼儿园教师。根据我们调查的222位家长及22位教师,结果显示,91.32%的家长表示支持幼儿园利用公园等自然资源实施幼儿园课程,100%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利用公园等自然资源开展幼儿园教学活动,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存在需求。在对22位教师问卷调查及6位教师的访谈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利用自然生态资源开展活动,尤其有助于促进幼儿健康、科学、艺术领域的发展,与园内活动形式相比,能使幼儿的健康 、科学、艺术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对幼儿的语言、社会领域发展也有帮助 。以上调查结论直接影响了我们对自然生态课程的定位,对构建自然生态课程目标有重要影响。
(四)实践经验:实施者的声音
在课程目标的构建中,政策需求、研究成果、课程需求有助于我们厘清课程的理论逻辑,而实践经验则有助于我们把握课程的实践逻辑,有助于提高课程目标乃至整个课程的实践性。广州市天河实验幼儿园自2005年起开始探索结合园外自然资源实施幼儿园课程,至今已有10年的实践探索经验。从最初的探索性实施到现在的规范实施,天河实验幼儿园在利用自然资源开展幼儿园活动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对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的内容、实施、评价获得一定的实践认识,其实践成果对构建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目标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二、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目标
就课程论角度而言,完整的课程目标可以包括宏观(国家层面)、中观(阶段性发展要求)和微观(学科领域)三个层次的目标。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目标的构建属于微观层面的课程目标问题。结合课题组对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的政策要求、研究成果、课程需求和实践经验的研究,我们构建了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目标体系与内容。
(一)目标体系
为了完整呈现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在各个层面的要求,详解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的价值与追求 ,我们构建了不同层次的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目标,共同构成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的目标体系,共包含以下层次:课程愿景、总体目标、分领域目标及活动目标。如图1。其中课程愿景、总体目标和分领域目标表达的是对幼儿园具体课程活动的整体要求,而活动目标则是在以上三个上位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具体活动构建,此处不做详细探讨。
(二)目标内容
在构建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目标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对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目标内容进行了反复研究,就课程目标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1. 课程愿景
任何阶段的教育都不可避免地要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课程的设置亦是如此。在本研究中,课程愿景即是对这个问题的回应,它阐明了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有着怎样的价值追求、旨在培养幼儿的何种品质。基于此,我们提出:“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旨在营造健康的、自然的、生态的文化氛围,顺应幼儿自然天性,以自然资源与传统文化为主要载体设计相应课程,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身心健康地成长。在课程的影响下,幼儿健康活泼,崇真尚美,友善自信,关爱自然,敬畏生命,具有环境意识和创造性,并乐于探索。”
2. 总体目标
依据《纲要》中“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各方面的内容都应包含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活动方式方法等多方面的学习”,以及我们对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的理解和认识,我们从“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两个维度提出我们的课程目标,具体如表1。
表1 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总体目标
维度 |
内容 |
情感与态度 |
萌发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珍视生态环境的积极情感,形成爱护生活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意愿和简单的生态道德。延续亲自然的天性,保持喜爱自然的情感和在其中活动的意愿,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对自然的感性认识,并欣赏、发现自然的美与神奇,产生敬畏之情与探索欲望。幼儿对所处的群体、环境有亲切感和归属感。对同伴热情友好,与父母相处融洽。具有同情心、自尊心、自信心,懂得尊重他人、遵守规范。 |
知识与技能 |
初步了解粗浅的生态环境知识,生态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制约性,自然、人与社会三者的平衡性,人类生存对环境的依赖性。了解人口、资源、能源和污染等问题,能关注环境保护问题,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获得人类与环境、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基本知识。获取与环境相关的一些常识。 具备一定的环境适应能力,能适应变化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能顺利参与群体活动,具有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融洽相处的基本能力,初步形成环境保护的行为习惯。在亲自然环境的活动中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以及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具备与同伴友好相处的能力。形成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有观察能力。具备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幼儿对日常环境中危险因素有一定的了解,具有一定程度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幼儿通过亲自然的幼儿园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获得多样化的语言环境,提高语言能力。具备对自然初步的理性认识,环境认知能力得到提高。在自然的学习资源中形成数学兴趣和空间知觉兴趣,具备基本的数理能力和空间能力。能形成发现、欣赏并用相应形式表现自然美和生态美的能力。 |
(三)领域目标
领域目标是对课程总目标的细化,是根据不同的领域提出幼儿发展的要求。将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是幼儿教育领域公认的标准,亦是幼儿教育领域的两份权威性指导文件《纲要》和《指南》对幼儿学习活动划分的提法。因而本研究将从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五个领域提出自然生态课程的领域目标。本研究中的自然生态课程作为幼儿园的整体课程来构建,与传统园内活动方式相比,主要寻求通过课程实施方式的转变来凸显幼儿园课程的自然化、生态化,旨在实现《指南》对幼儿发展要求,同时有所特色。因而领域目标主要在《指南》的基础上,提出特色领域目标。[3]
1. 健康领域:幼儿身心健康、生态发展。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健康协调发展,身体、心理对社会和环境能良好适应,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2. 语言领域:幼儿形成良好的言语素养。幼儿形成乐于倾听和表达的行为习惯,养成文明的语言习惯和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具备前阅读和前书写能力。
3. 社会领域:幼儿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幼儿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愿意与人交往并能与人友好相处,具有自信心、自尊心、同情心。
4. 科学领域:幼儿具有亲自然的科学素养。幼儿形成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有初步的环境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能为数理能力和空间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幼儿亲自然的兴趣和需要得到扩展,具备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5. 艺术领域:幼儿形成健康生态的品格。幼儿具备乐于感受自然美、欣赏自然美的情感和追求健康的态度,形成表现美、分享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表2 健康领域特色目标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阶段目标) |
||
3~4岁 |
4~5岁 |
5~6岁 |
||
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
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
1.在提醒下,不随手扔垃圾,爱护环境。 |
1.能够自觉爱护自然环境。 |
1.爱护自然环境,并能提醒和帮助身边的人保护自然环境。 |
具备基本的安全知和自我保护能力 |
4知道自然界也存在危险,不随意吃自然中的植物,能够远离危险动物。 |
5能够在成人帮助下辨别危险的动植物,远离危险。 |
1知道自然界中的某些事物、现象是有危险的,了解一些基本的防御与自我保护知识。 |
表3 语言领域特色目标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阶段目标) |
||
3~4岁 |
4~5岁 |
5~6岁 |
||
阅读与书写准备 |
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
1.认识自然环境中的地图、路标。 |
1.能读懂自然环境中的简单地图和路标。 |
1.能够看懂自然环境中的事物简介。 |
表4 社会领域特色目标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阶段目标) |
||
3~4岁 |
4~5岁 |
5~6岁 |
||
社会适应 |
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
1.喜欢过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能感知并喜爱乡土文化的典型代表。 |
1.在传统节日中体验传统文化并感受节日内涵。2. 知道人也是一种动物, 是地球的一员,要保护地球。 |
1.喜爱美好的传统文化,初步懂得欣赏传统文化。2.知道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
表5 科学领域特色目标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阶段目标) |
||
3~4岁 |
4~5岁 |
5~6岁 |
||
科学探究 |
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
1.能感受到自然界的明显变化。 |
1.能对自然界的变化感兴趣,并有探究意愿。 |
1.关注自然界的变化,能在成人帮助下主动探究,并对自然环境有一定认识。 |
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
1.在成人的指导下,喜欢玩自然物、安全的废旧物品。 |
1.喜欢对自然物、 安全的废弃 物品加以利用。 |
1.乐于收集废弃物品,利用安全的废弃物品和丰富的自然物,进行创造性活动。 |
表6 艺术领域特色目标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阶段目标) |
||
3~4岁 |
4~5岁 |
5~6岁 |
||
感受与欣赏 |
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 |
1.喜欢自然环境中的美好事物。 |
1.懂得欣赏自然美、感受生物多样化环境的美好。 |
|
表现与创造 |
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
1.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尝试利用自然物和废旧物品进行简单制作。 |
1.喜欢对自然物、废旧物品进行改造、加工、制作。 |
1.喜欢利用自然物、废旧物品进行初步的艺术创造。 |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自然的生态化园本课程构建与评价研究》(2012YQJK028)阶段成果。本文所提出的课程目标体系为课题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郝江玉.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园本课程建设[J].学前教育研究,2014(5):61-63.
[2]拉夫尔·泰勒.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译.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田兴江,杨晓萍. 论幼儿园自然课程生成内涵及内容选择取向[J].教育导刊,2011(5):8-10.
[4]徐美华.幼儿园亲自然生态教育的策略[J].新教育,2014(1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