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高教讲堂第1场暨广东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成果推广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举办
撰写时间:2025-02-14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 浏览量: |
2025年2月12日下午,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南方高教讲堂第1场暨广东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推广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开讲。本场主题为“如何让思政课有深度又有温度”。活动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孙丽昕研究员主持。活动在广东教育研究、广东教育传媒、广东教育Plus等平台进行同步播出。截至活动结束,点播量累计14.09万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多地考察时强调,做好思政课建设的意义和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发表重要讲话,特别强调“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
广东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特别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组,为广大高校思政课教师提供了同台竞的平台,涌现出一批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式新颖,教学技艺娴熟的优秀思政课青年教师。为进一步提升广东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深化广东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以赛促教”效果,特别组织本次广东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成果(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组)推广活动。活动围绕主题“如何让思政课有深度又有温度”,融合教学展示与专家交流点评、学术沙龙、专题报告,立体展示如何让思政课入脑入心,尝试破解高水平思政课的秘诀。
暨南大学黄漫老师展示课程《谁是历史的创造者》,从历史本质、历史过程、历史发展三个视角,用唯物史观的方法,从客观规律与主体选择揭示历史本质、从“剧中人”与“剧作者”的实践运动揭示历史过程,从“人民群众与杰出人物的作用”这一历史辩证法的角度阐释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命题。
华南师范大学蔡臻臻老师教学展示《解锁认识理想信念的正确“打开方式”》,从大学生精神上、思想上的困惑和难点切入,从学理上阐述了理想信念的意义和价值,结合大学生身边的事,运用鲜活的案例,解锁了“方向关”“动力关”和“境界关”三个关卡,澄清如何正确认识理想信念。
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任映红、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张丰清对教学展示情况进行了交流和点评。他们认为,作为展示课,做到了教学组织合理、教学内容充分、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方法与手段恰当、教学感染力强等,同时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如何让思政课有深度又有温度”提出了优化的方向,语言要贴近学生,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课堂节奏更加注重起承转合,给学生以启发和思考的空间。
学术沙龙环节,5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嘉宾,围绕主题,展开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与交流。从思政课“有深度”“有温度”的内涵解析出发,明晰了“有扎实学识的老师才能讲出有深度的思政课”“有情怀的的老师才能讲出有温度的思政课”。从弘扬教育家精神的视角,阐释思政课教师要做到基于信仰的“真信”、保持理论清醒悟“真知”、以增长育人智慧讲“真理”,关心关爱学生以“真心”,做到“经师”与“人师”相统一;从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的角度,提出尊重学生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等手段,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利用红色资源、历史资源,用好教学语言,倾注教师的感情触动学生心灵。从提高思政课效度的角度,论述了思政课教师要坚定上好课的“信心”,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决心”,做为学为师为人的“大先生”;坚持推进教学改革创新的“恒心”,守正创新,思政课改革一直在路上。
暨南大学原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程京武教授作专题报告“守正创新 打造思政金课”。程京武教授紧扣“如何让思政课有深度又有温度”,阐述了“守正方能创新”,守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正和民族独特发展的历史之正。课程内容上既要体现“两性一度”高质量要求,又要创新性提出评价标准的多样性。善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让课堂立起来,活起来,同时直面思政课建设中的几个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处理好“念好真经”与“革故鼎新”的关系。
最后,孙丽昕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本次活动中,教学展示的教师代表呈现了深厚的理论素养和高超的教学水平,点评专家从现场教学展示的效果和教学设计的角度,为我们揭示了好的思政课必备的要素。沙龙专家们从内涵阐释、教师素养、教学技术与艺术、思政课教学原则与特点等方面充分碰撞,启迪思考。专题报告专家既有严谨的学理深度,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展示了思想的魅力,耐人寻味。希望本次活动能让更多的思政课教师受益,期待广东省涌现出更多有教育家精神的青年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