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星火:专家学者呼吁:增强乡村教师的“乡土认同感”

撰写时间:2019-09-27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浏览量:

   “人是教育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一个最核心的要素,然而当下建设乡村基础教育的核心人才队伍却存在着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在第七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新教育》杂志编辑部主任王学男呼吁,“乡村亟需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助力实现教育现代化。”
    近日,第七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在广州举行,会议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本次峰会的主题是:面向2035的教育现代化:新时代•新使命•新路径。在峰会的基础教育分论坛上,专家们就如何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助力教育现代化实现展开了广泛而深刻的讨论。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具有不稳定性、盲从性和发展制约性的特点。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石灯明坦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资源都向城镇聚集,学龄儿童也大量向城镇学校集中,乡村教育日渐萎缩。此外,乡村教师的权益、待遇得不到基本保障、缺乏基本的社会认可,大量的乡村教师逃离乡村,进不来、留不住、教不好是部分地区乡村教师队伍的基本现状。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石灯明

    “为什么乡村教育是短板?因为优秀老师都走了,要把他们专业发展和待遇提高,使他们有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战略规划研究室主任朱爱国认为,部分农村产业衰败导致的人才流失,是阻碍农村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原因。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战略规划研究室主任朱爱国

    在王学男看来,乡村教育外援人员来源单一、招用模式机械,本土人员缺乏知识技能是导致建设乡村教育队伍总量不足、质量低的主要原因。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新教育》杂志编辑部主任王学男

    去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全面落实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在业务培训、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向乡村教师倾斜。目前,广东每年安排“强师工程”地方补贴资金2亿元由各市县自主安排使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是重点;每年安排约5000万元用于开展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园长)省级示范培训。

    在大力拓展补充渠道,加大生活补助、职称评审等政策倾斜力度,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的同时,专家学者们还呼吁关注培养本土化师资力量,为乡村教育“输血造血”。

    “乡村教育往往是按照城市教育的范式来设计和发展的,这种从属的关系,使得乡村教师的教育理念出现城市趋向,从而导致他们缺少对乡村文明的认同和接纳,缺乏立足乡村教育实际的引领。”石灯明认为,必须建立现代化的乡村教师队伍发展的支撑体系,提升乡村教师的职业发展、生活待遇和社会定位,增强他们对乡土情感、乡土文化和乡土价值的认同,建立起一支赢得社会认可的、自身又有乡村品格的教师队伍。

    “乡村地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依靠那些‘走不了’的人才。要留住那些有乡村情感和记忆,能够记住乡愁的人才,他们是乡村振兴最可依靠的力量。” 朱爱国强调,乡村发展教育的重点不能仅依赖于人才引入,而要着力培养乡村本土人才。“教师专业发展要优质,要培养当地‘不走’的人才。”他举例湖北省的乡村教师招用经验,“不求本科,但求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