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星火:高校应以教学改革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

撰写时间:2019-09-27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浏览量: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课堂模式‘传统化’、课程设置‘滞后化’等现象。”在第七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上,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高数研究所所长李盛兵指出了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必须突破的六大难题。他认为,前五大难题最终都会影响到最后的质量水平问题,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水平急不可待。

    近日,第七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在广州举行,会议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承办。专家学者围绕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展开探讨,就如何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水平建言献策。

    “中国高校大部分都是新校新教师,大学是新的、而课堂教学是旧的,并且部分学校重科研轻教学。”李盛兵说出了当今高等教育的现状,新大学新教师、旧教学轻教学。


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高数研究所所长李盛兵

    在东莞理工学院院长马宏伟看来,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离产业对学生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最终导致人才培养供给与产业需求脱节的情况。


东莞理工学院院长马宏伟

    “当今大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刻不容缓。”澳门城市大学教务长李树英根据贝瑟尔国家培训实验室的“学习金字塔”实验,得出被动学习的学习效率远低于主动学习的结论。他主张少教多学(Teach Less Learn More)的教学模式,使用教育的颠覆性技术,一定程度上将知识传授交给机器AI完成。李树英提出联动的大学课堂教学改革路径,政府的宏观决策层、学校中观运营层以及课堂微观实现层,以自下而上同时又是自上而下的方式操作。


澳门城市大学教务长李树英

    在李盛兵看来,要实现课堂教学的革命,则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教学应该是探究性的、互动性的、项目式的和对话式的,而不是讲授式的教学”。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黄崴分析国外多个高校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的案例提出建议,将产教融合贯穿教育教学改革全过程。他认为,要确立产教融合观,积极推进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实现应用型高校的真正转型。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黄崴

    马宏伟举例说,东莞理工学院先后创建了粤台产业科技学院、粤港机器人学院、智汇谷现代网商学院等9个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效。他认为,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打造若干开放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特区”,是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和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 

    “学校要将企业的专业化发展需求带到课程设置中,将学生专业技能培训与市场发展有机融合。”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教授李海滨
则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抛弃教条主义,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在相关企业当中的实习经历,实现知识和技能之间的双向转换。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教授李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