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论坛观点精彩纷呈 大会完美落幕
撰写时间:2016-07-19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 浏览量: |
7月17日上午,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综合论坛与闭幕式举行。综合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九三学社中央教育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刘坚教授主持,来自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和北京、上海、云南等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发表主旨演讲并参与研讨对话。论坛观点精彩纷呈,会场爆发阵阵热烈掌声。
教育创新:开创中国未来的金钥匙
中山大学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增俊教授作了“以教育创新开创中国未来”的主题报告。他指出,创新驱动可能是中国走向未来最重要的概念。创新驱动发展,开辟中国新模式,对教育来说,首先是创新教育体制,从文凭教育转向培养智能新人;其次是教育要回归服务社会的本性;最后还要创新招生制度。他强调,未来的本质是未知,未来的世界也是未知的,创建为未知世界培养人才的教育制度,这是开创未来、走向未来的关键。创新教育驱动中国转型,必须以服务中国为核心,凡是照搬国外、效法古董的做法都是注定失败的,唯有创新才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巅的根本。
人的现代化: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根本目标
分类管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公平发展的重要途径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圣足研究员在报告《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冲突与调适》中,分析了当前我国民办学校遭遇的“身份尴尬”及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不平等的政策法律待遇。他认为,借鉴国外经验,从立法和行政规制上对民办学校实施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类管理,是从源头上解决我国民办学校法人属性不清、相关政策难以落实的根本举措。他强调,完善民办学校分类管理需要正视基本国情,明确产权归属;要凸显公益导向,完善税收政策;要重在规范管理,健全相关制度;要坚持因地制宜,延长过渡期限。
在嘉宾焦点对话环节,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方向荣,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朱新秤教授和与会专家就教育的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现场气氛活跃,在思想的激发与智慧的闪光中为第四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综合论坛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随后举行的峰会闭幕式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朱仲庆主持,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汤贞敏致闭幕辞并作总结发言。
本届峰会围绕“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引领教育改革发展”主题,设有2场综合论坛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3场平行论坛;汇集优秀论文96篇,42人发表主题演讲,14位专家学者与主题演讲嘉宾对话研讨。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谢绍熺、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室副主任杜怡萍、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室副主任孙丽昕副分别就基础教育分论坛、职业教育分论坛、高等教育分论坛的研讨活动作了综述,大家一致认为,本届峰会两天的对话和研讨活动,信息量非常大,亮点纷呈,是一场思想碰撞与智慧分享的盛宴,丰富、深化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
汤贞敏在讲话中总结了年会的总体情况,概述了与会专家的重要见解,并结合自己的研究,阐述了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教育科学前行的思考。他指出,要牢牢把握创新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动力;要牢牢坚持协调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要牢牢坚持绿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人文关怀;要牢牢坚持开放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要牢牢坚持共享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追求。
汤贞敏强调,教育的进步,本质上是人类对教育理念认识的进步。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对破解教育难题、增强教育发展动力、优化教育发展路径、厚植教育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汤贞敏指出,峰会上的热烈研讨和峰会下的热情交流,以及形成的一系列共识,为我们充分领悟“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充分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总体目的和具体要求,提供了新的理论认识、新的思维方法、新的方案设想。我们也充分认识到,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以及由此衍生的教育改革发展及人才培养的新理论、新思维、新举措,要真正转化为教育改革发展及人才培养的伟大实践,关键还有赖于全体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的执着追求、不懈行动和稳健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