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报告|李璧亮:深化教育评价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撰写时间:2022-12-27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 浏览量: |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教育工作的‘指挥棒’。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是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教育重大问题。”
在12月17日上午的第十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上,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委员,广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璧亮作题为“深化教育评价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演讲,开启峰会序幕。
在演讲中,他探讨了对完善教育评价体系的认识,介绍了近年来广东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探索,分享了对教育评价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洞察思考,提出了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方法论。
一、关于对完善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的认识
完善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首次把“教育评价”写进党代会报告,充分凸显了党中央对教育评价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举措。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教育发展重心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导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优化教育治理体系提高教育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撑。教育评价改革是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的重要牵引,是优化现代教育治理的关键枢纽。
二、介绍广东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探索
广东在全国率先制定省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任务分工方案》和《负面清单》《工作任务清单》;是全国6个教育评价改革试点省份之一;2021年3月,全国教育评价改革第一次集中调研暨现场会在广东举行。
强化统筹、高位推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列入省委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纳入部省共同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联席会议重要议题,列入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重点工作任务,纳入市、县政府教育履职评价指标体系。
试点先行、立体攻坚。确定了9个地区、39所学校、293个试点项目。
加强指导、典型引路。建立800余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库,2022年共征集案例272个,评选出优秀案例83个。
督查问效、营造氛围。对违反“十不得、一严禁”的地方及学校,及时查处和通报,约谈有关地方和部门负责人,责令严肃处理,保持高压态势。开展教育评价改革主题征文活动。
三、关于教育评价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思考
教育评价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既包括工具和方法,也反映了观念和认识;既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手段,又是牵引教育发展的动力。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加快实现教育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切换的关键之举。
一要坚持理论向度和实践向度的统一。在理论研究上,要加强教育学和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会聚形成更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教育评价改革提供更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在实践推进上,要充分发挥试点作用,找准改革突破口,集中力量攻关,率先形成“点”的突破,实现“一子落定、全盘皆活”,然后串点成线,以线带面,实现整体突破。妥善处理试点先行和整体推进关系,做到各地各校同题共答、协同突破,确保中央教育决策部署全面落地。
二要坚持工具向度和价值向度的统一。从工具和技术上说,教育评价应与时俱进,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的运用,通过数字赋能,在评价技术、手段、工具、方法上注重创新。在价值取向上,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始终聚焦“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评价改革正确的方向,引导教育活动回归育人的初心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新工具开发、新技术运用,要坚守育人本质,做好“加减法”,注重提质增效,减少多头评价和重复评价,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三是坚持历史向度和时代向度的统一。从教育现代化历史进程看,在面向未来的教育竞争中要占据先机、塑造优势,必须树立世界眼光,坚持自信自强,扎根中国大地,着眼未来发展,以完善教育评价体系为牵引,塑造教育发展新动能。从时代要求看,教育评价改革要善于“破旧立新”、破立并举,立时代之潮头,构建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打造引领教育发展的新的动力源。坚持统筹兼顾,充分调动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多元参与教育评价改革的积极性,构建完善的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体系,共同营造推动教育评价改革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