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如何把握好教育评价改革的“度”?这场峰会给出思路
撰写时间:2022-12-22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 浏览量: |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的方向,是引导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广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璧亮说。他认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是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教育重大问题。
12月17日,第十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召开。峰会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采取线上与线下的方式相结合,主题为“新时代教育评价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12位知名专家学者与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教育科研机构负责人、校长教研员教师代表,聚焦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展开“云研讨”,超过79万人次观看了现场直播。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是树立正确办学导向的指挥棒,也是提高现代教育治理能力的关键点。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确定了新时代教育的评价主体和四个评价维度,这是国家第一次系统制定出的教育评价框架。今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并首次把“教育评价”写入报告。
“《总体方案》公布后,广东就在全国率先制定省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任务分工方案》和《负面清单》《工作任务清单》。广东也是全国6个教育评价改革试点省份之一。”李璧亮介绍,“在解决‘有学上’之后,广东正在朝着‘上好学’迈进。”
据了解,广东聚焦教育评价改革重点难点问题,确定了9个地区、39所学校、293个项目先行先试,形成省、市、县、校立体攻坚格局。环境氛围不断优化,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政绩观得到彰显,违规炒作中高考“升学率”和高考状元等行为明显降温,教师潜心育人的教育生态得到优化。“广东省教育评价改革,需要我们加强协同攻关、系统集成,推动教育评价理论研究、工具开发、实践探索深度结合,为全国教育评价作出广东探索、广东贡献。”
那么,如何把握好教育评价改革的“度”,为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李璧亮认为,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一要坚持理论向度和实践向度的统一,做到各地各校同题共答、协同突破,增强改革实效;二要坚持工具向度和价值向度的统一,评价工具创新要坚守育人本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三要坚持历史向度和时代向度的统一,树立世界眼光,坚持自信自强,扎根中国大地,着眼未来发展,以完善教育评价体系为牵引,塑造教育发展新动能。
以教育评价改革牵引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教育评价既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手段,又是牵引教育发展的动力。
“教育评价改革是有向度的,一定要把握好方向。方向在哪里呢?其实根本的方向就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育部综合改革司体制改革处处长李轶群在主旨演讲中分享道。
李轶群认为,没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没有科学的评价,就没有创新。
他提出,教育评价改革必须把握好向度、尺度、温度、法度、限度。强调要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发展道路,迫切要求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从理论与政策、区域实践、技术应用、专业化建设等方面,加快推进教育评价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傅湘龙认为,要瞄准前沿,深化教育评价理论研究;要聚焦关键,推进教育评价政策研究;要体现特色,加快教育评价区域创新研究;要立足发展,强化教育评价关键环节研究;要强化支撑,促进教育评价专业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