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研讨 | 谢维和:教育评价的公共性
撰写时间:2023-01-05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 浏览量: |
在第十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上,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谢维和教授作题为《教育评价的公共性》的主题演讲。
谢维和教授是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副副会长,教育部教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在演讲中,他探讨了教育评价公共性的意义、内涵及其实现途径。
一、为什么要关注教育评价的公共性
教育评价不仅仅是针对某一个人、某一个群体或者某一个地方的发展,而是促进整个教育的公平和整个社会的公平,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教育与人们的切身利益相关,人们对教育评价的不满会直接对社会、整个教育产生抱怨,甚至带来社会的不稳定。因此,谢维和教授强调用学术性代替专业性这一说法,并将公共性作为专业性的重要内容。教育评价做的好不好,关键看是不是能够促进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所以教育评价的难度很大,甚至可以说是各种评价中难度最高的一种,这是它的公共性,也是它的专业性。
二、教育评价公共性的涵义是什么
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出发,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教育评价公共性的涵义。第一个方面,即体现教育评价的价值导向,如我们的教育评价一定要体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第二个方面,涵义就是促进教育公平,如素质教育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把教育看作是一种筛选,或者是一种选拔机制,这就没有真正找到或者说真正抓住教育评价的特点,没有找到教育评价最有价值的功能。第三个方面,教育评价本身是一种公共政策,要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共同利益问题。教育评价中公共政策的目标是多方面的:一是努力保证和支持所有受教育者能够获得学习成功的机会,而不仅仅是参与的机会均等,避免各种人为原因造成受教育者的学习失败;二是通过安排和部署或者更好配置各种教育资源,使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的受教育者都能够享受同样的高质量教育资源,以及国家公共治理资源发展的成果;三是为受教育者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学习项目与途径,帮助他们能够通过学习获得自信和不同方式的成就。
三、教育评价公共性的实现途径有哪些
结合《总体方案》中提到的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等,从学校和教师的角度谈了三个方面的具体途径。
第一,教育评价标准的多样性。从学术上的标准、从技术上的标准来说,我们强调同一性、客观性等,但是从公共性的角度希望有多样性。教育评价标准越多,惠及的学生就会越多,有更多的好学生,大家都能够获得成功。
第二,要实现教育评价公共性、促进教育公平,关键在于教育评价中的判断方式。过程评价中有三个很重要的环节,第一个是证据,第二个环节就是判断,判断的功能和意义就在于对证据,相对于评价对象表现情况做一个进步或退步的判断。第三个环节是结论,结论是在判断的基础上对学生下一步的发展、下一步的学习提出建设性、可操作性意见。党的教育方针强调培养创新人才,所以评价判断环节非常重要,尤其是通过判断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包括过程评价中的判断、增值评价中的判断、综合评价中的判断。
第三,教师的接纳态度,这是教育评价中公共性很重要的体现方式,也是一种实践的方式。对老师而言,对不同特点、不同个性、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家庭背景,包括有不同的性格,儿童和青少年,都能够提供一种接纳的态度和环境。这种接纳的实质,对于教育评价的公共性来说,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教师能够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和更恢弘的空间,去鼓励他们体验成功,去发展他们的自信,而且能够保持对学校和学习的热情、创造性。当然这种接纳并不是认可和同意,而是对学生某些非伤害的言词或者行为给予一定的空间和机会,学生是正在成长的人,不要轻易的贴标签。接纳和接受也不一样,接受是活在道理里,接纳是活在爱里,活在新的世界里,所以这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能力,一个有接纳品质的人可以有接纳的状态,选择接纳那些并不坏,但你并不一定认可的人、观点或事情。
最后,谢维和教授再次强调教育评价的公共性是关系和影响教育评价质量的重要标准和约束,也是教育评价专业性的重要内容,是体现教育评价本质特征的重要方面。希望大家在关注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学术性的同时,要能够更加重视教育评价的公共性,这是真正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最难但又不可回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