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演讲|薛红卫:服务国家战略需要 加快推进新农科建设
撰写时间:2024-07-03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 浏览量: |
在第十一届南方教育年会上,华南农业大学校长薛红卫教授作《服务国家战略需要 加快推进新农科建设》主题演讲。
薛红卫校长表示,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的优势突出,农、工、文、理、经、管、法、艺多学科融合发展的特色鲜明。在新农科背景下,其特征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构建与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相匹配的学科门类;二是打造服务支撑区域乡村振兴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三是形成支撑区域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科研创新体系;四是完善对接“一带一路”对外合作交流体系。他还深入阐述了新农科的内涵,具体介绍了华南农业大学新农科建设的主要举措和突出成效,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新农科建设提出了想法建议。
一、新农科的内涵
四个新:面向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新生态,服务支撑农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新农科建设强调主动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来改造提升现有涉农学科专业,服务国家种业安全等战略需求以及绿色低碳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二、华南农业大学新农科建设的主要举措
在新农科建设中,华南农业大学紧紧抓住一流人才培养这个关键,大力推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发展,坚持科教协同、产教融合,全面开启新农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实践。近两年出台了《新农科人才培养改革实施方案》等36个加强人才培养的政策文件,主要举措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坚持党建引领“五育”并举,厚植学生“三农”情怀;二是确立“三本位”融合人才培养理念,创新“全产业链”人才培养模式;三是面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服务现代种业强国建设;四是培养海洋牧场领军人才,服务海洋渔业强省建设;五是聚焦产教深度融合,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六是创新农业硕士育人模式,为乡村全面振兴赋能提质。
三、华南农业大学新农科建设的主要成效
在新农科建设路上,华南农业大学取得三项突出成效:一是人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显著提升。比如,乡村振兴专项培养的农业硕士整体动手能力强、专业技能优、理论素养高、发展潜势好,近1/3的研究生在实践中获得发明专利,80%学生发表应用性成果。二是绘就了一张立足广东、面向华南、辐射全国的产学研合作网络。每年千余名农业硕士到农技驿站、乡村振兴驿道、科技小院、新农院分布式服务站开展实践,服务三农。师生共同组建了80个全产业链专家服务团队,为18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提供全方位服务。“科技特派员+脱贫攻坚+研究生”新模式入选“全球最佳减贫案例”。三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显著增强。近三年,学生创新团队共获得国际级奖励11项,国家级奖励606项,省级奖励1099项,学生创业融资超过3个亿。研究生学术贡献率超过65%。具体体现在华农温氏模式和协同育人服务广东农业现代产业园建设上。
四、关于新农科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结合已有经验,薛红卫校长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实施公费定向培养乡村振兴人才计划。在全省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定向培养计划,为全省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有发展”的乡村振兴人才。二是组建“1+M+N”协同育人“共同体”。华南农业大学(1)联合产区地方院校、科研机构、推广机构等(M)组成服务产业园协同育人“共同体”,共建“科技小院”“实践基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平台,促进人才下沉到基层,优势互补、协同联动,有效服务地方农业企业、家庭农产、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N)。三是耦合产业“创新链”,建设人才培养链。针对产业关键技术难题和企业生产技术问题,校企共建产业研究院(或科技创新中心),构建集“科技研发—中试开发—成果转化—示范推广”于一体的全链条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和人才培养链。